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听雨》一文富有生动的诗情画意和深切的人生况味,底蕴丰饶。生动的文字描写。本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一是文章多用短句,畅快易解。如“渐渐地密了,浓了,落在屋檐上,树叶上,便有了滴滴答答的响声”,“它累了,乏了,厌了,渐稀渐少,雨滴的间隙中似乎透着思索”,读来都有着一种简洁美。二是作者注重锤词炼句,达意深  相似文献   

2.
《听雨》一文富有深切的人生况味和生动的诗情画意,底蕴丰厚。“听雨”自然要描写自然界的风雨之声,但作者不仅描写了听到的风雨之声,而且别出心裁将心目中的风雨人格化,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人生况味。作者将夜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雨时——发展时——高潮时——衰落时,并以此来比况人生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贴切入理,隽永耐品。文章将少年的清纯、青年的浮躁、中年的深沉、老年的圆通形象地描述出来,深入浅出,让人欣赏了一幅妙趣横生的“人生风雨”图,从而升华了主旨。文章透着哲思与睿智,富有深切的人生况味。本文语言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3.
《听雨》一文用富有文采的语言,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况味。从“听雨”这一题目看,无非是描写自然界的风雨之声。本文不仅描写了作者在一个无眠的雨夜“听”到的风雨之景,而且别出心裁,将听到的自然界的风雨和人生联系起来,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4.
雨夜听雨     
我喜欢一个人在夜里听雨——那大自然精灵的声音。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用心品味,每个季节的雨都是一首歌,一种心情。春雨淅淅沥沥,欢快地下着,像一首宋词小令。它细小,温馨,清新而不失妩媚,纤小而不失韧劲,甜蜜中带着春的暖意。它总是诉说春的悠远,和煦、温柔地滋润大地,复苏万物。它来得悄无声息,来得飘飘洒洒。它来了,麦苗返青,菜花泛黄,垂柳  相似文献   

5.
这首词包容了作者几十年风风雨雨的人生体验和感受,至于人生所遇的种种磨难、厄运已是一言难尽.词中所流露出的无限悲愤之情,让人引发丰富的联想于人生的反省中.  相似文献   

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似文献   

7.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  相似文献   

8.
《琴声》通过叙述一个小女生由当初反感琴声到后来喜欢琴声的变化,艺术地再现了琴声的无穷魅力。全文虽短短九百余字,但叙事曲折,内容具体,思想含蓄,是一篇优秀的美文。一叙事曲折“我”开始弹琴至渐入佳境时,小女生走过来,“我”得意地以为小女生会羡慕地问这问那。没想到小女生因为做数学作业要求我换个时间再练。小女生的行为令“我”意外。后来,“我”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中时,发现小女生已站在身后,以为小女生要与“我”决一死战。不料小女生却询问能不能听“我”弹琴。小女生的行为又令“我”意外,也让读者意外。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其实…  相似文献   

9.
这首诗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游历欧洲,第二次来到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后写下的。当时,诗人在一个七月的下午,拜访完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过并一直让他魂牵梦萦的剑桥大学,他没有见到他的英国朋友,只有美丽的剑桥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他。他慢慢走过这熟悉的校园,回忆着难忘的求学岁月;他深情地向夕阳下的康河问候,轻轻地和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同年十一月六日在回国的船上,面对澎湃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诗人蓄积的感情熔铸成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相似文献   

10.
1983年。卫校毕业的我本来有机会留在县城.但一腔报效家乡父老的赤子情使我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地处乡镇的县二院。  相似文献   

11.
每次读这首诗都像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那股清新、那份眷恋,那种缠绵如一阵温馨的风拂过心弦,令我陶醉,让我感动,引我沉思。这首诗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游历欧洲,第二次来到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后写下的。当时,诗人在一个7月的下午,拜访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2.
雁鸣先生的《储蓄人生》,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读着这样的文章,犹如一般清泉叮叮咚咚地流过心田,洗去了自己心灵深处污垢,使人顿悟了人生的真谛。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  相似文献   

13.
辽河滩里长着一种白柳,我很喜欢。晨风中,一丛丛白柳长舒舞袖,摇动身姿,尽情地轻歌曼舞。也许是辽河水滋润的缘故,白柳条的性格极柔顺,修长的枝条可以做出各种图案:弯成一个圆儿,像十五的月亮;打成一个弯儿,又像女孩好看  相似文献   

14.
《独腿人生》写独腿车夫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一内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重点交代了他的年纪——“至少有五十五岁以上”。这样的年纪按中国人习惯的说法,该去“颐养天年”了,然而他仍在用独腿艰难地跋涉在求生的路上,他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他不仅不是一个生活的弱者,反而表现出一种正常人也难有的崇高的精神境界,能够说出“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这样的壮语来。  相似文献   

15.
陈创中 《湖北教育》2006,(11):64-64
清晨,泰康尔序曲吹响了起床的冲锋号,睡眼惺忪的我,必须尽快穿衣起床,像打仗一样洗漱完毕,整装出发。十分钟内定要出门,以便在6:20之前赶到学校。行走在江南的黎明中,望着黛色的远山渐渐露出清晰的轮廓,薄薄的雾霭在田野间弥漫。呼吸着带有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在七公里的乡村小  相似文献   

16.
17.
雷宁 《华章》2011,(22)
从内容结构入手,逐层分析白居易<<琵琶行>>的思想内容;结合琵琶女的歌伎形象特点,着力分析诠解了诗作对于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艺的描写.继而总结<<琵琶行>>的艺术性,深化对诗作内容的解读.由是,从思想内容、结构形式到艺术特点对全诗进行了全面透彻地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8.
夜阑人静。台灯下,手捧着丁立梅的《乱红》,和着陈悦的曲子《乱红》,轻轻地浅吟低唱。  相似文献   

19.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以20世纪80年代初陕北“城乡交叉地带”农村青年的爱情故事为背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述了小说主人公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未能考上大学,回到乡里当了一个民办教师。不久又被别人挤回家当了农民。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农村姑娘巧珍炽热的爱情使他振作起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来到县广播站工作,当他抵挡不住中学同学城市姑娘黄亚萍的追求、断绝了与巧珍的爱情后不久,组织上查明他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进城的,于是取消其公职。重又打发他回到农村。这时,即将迁居南方城市的黄亚萍也与他分手,而遭遇心灵打击的巧珍则早已嫁人,高加林失去了一切,孑然一身回到农村,扑倒在家乡的黄土地上,流下了痛苦、悔恨的泪水。小说凝聚了丰富的人生内容和诸多的社会生活变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人生没有退路,因为呼啸的岁月裹挟着我们一路向前。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