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江 《世界文化》2013,(4):8-10
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 1933—)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既有福克纳式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又有海明威式的极简风格,可以说是福克纳和海明威最合格的文学继承人。自1965年发表处女作以来,麦卡锡一共创作了十部小说,三部戏剧和一个电视剧本。他是一个自我流放者,用生命谱写着伟大的流浪之魄。麦卡锡最初是以南方小说创作登上文坛的,但他并非生在南方,而是出生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罗德岛。他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曾担任田纳西水利局的法律顾问。  相似文献   

2.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3.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凭借简约有力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出色的现代派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也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坛地位。研究海明威的性格,人们总是在他的成名著作中寻找答案,却常常忽视小说家早期的作品。《印地安人营地》就是海明威24岁左右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它根植于海明威对生活与人生、生命与死亡的理解,含蓄而又清晰地折射了小说家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海明威初出茅庐,还是个不成熟的青年时,曾在加拿大侨居了8个月。他既不喜欢多伦多,也不喜欢加拿大;他的小说中没有一篇是以多伦多或加拿大为背景的。但是,一些加拿大人士认为,不管海明威喜欢与否,由于他于1920年和1923至1924年曾两次侨居多伦多,这座城市对他还是有影响的。加拿大诗人戴维·唐奈在最近的一本书中断言,“正是在位于安大略湖畔的多伦多,海明威在为一家编辑部大量撰稿过程中,找到了使用各种不同短句子的创作方法。”其他人却对此提出质疑。最近在一次午宴上,  相似文献   

5.
探访海明威在马德里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心目中,1937年的马德里是世界的首府。西班牙内战期间,海明威对与法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作战的西班牙共和国忠心耿耿,他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以马德里为他的总部。马德里市和为保卫这座城池而战的士兵们深深地吸引着他。 1923年以来,海明威曾多次访问马德里,斗牛的壮观场面和勇敢的斗牛士令他神往。他观赏斗牛,接着又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记取了他周围发生的这些戏剧性事件,日后便成为他一系列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死在午后》、《第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年轻尚未成名的时候曾在巴黎住过。这期间,西班牙出生的画家胡安·米罗也在巴黎。他整天画着卖不出去的画,比海明威还要穷。美国著名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赞扬米罗的绘画艺技超群并将其推荐给海明威。海明威去米罗的画室拜访时,看中了挂在画室里的一幅题为《农园》的画,便决定买下,可是当时他没有钱。海明威先取走画,去体育馆充当拳击教练赚些钱才一点点付清了5万法郎的画款。据说米罗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笔钱才免于挨饿。从那以后,过了40年,今天那幅《农园》的画标价已高达1.5亿法郎。米罗的画同瑞士画家库勒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和他的作品近年来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他仍有一部已完成的作品迄今尚未出版,它便是《危险的夏天》。该书叙述了海明威浪迹天涯后重返西班牙的所见所伺;描写了他的两位朋友:西班牙的著名斗牛士安东尼奥·奥多涅斯与路易斯·米格尔·多明奎在1959年进行的那场殊死的竞争。海明威于1961年别世之后,他的作品接二连三地被出版,其中有些作品他生前并未完成,而是后人硬凑而成的。考虑到这一情况,这部长达十万八  相似文献   

8.
激情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当时他说这话只不过是打趣,可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预言。世人公认海明威有四大小说,即《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对应这四部小说,他的一生的确先后娶过四位太太。一、《太阳照常升起》——第一位太太哈德莱·理查逊1920年在芝加哥认识哈德莱时,海明威正陷于困境。在这前一年,他身负200多处弹伤,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回国,既…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诞辰110周年,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他在中国的知名度曾经和海明威不相上下,除了他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之外,  相似文献   

10.
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英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曾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思想文物,并在其创作中深受影响。他撰写的《世界公民》(又名《中国人书信》),不仅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而且利用中国的思想文物作为他批评当时英国社会弊病的论据,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人书信》,是1760年1月哥尔德斯密斯  相似文献   

11.
“在写作《查尔特勒修道院》的时候,”斯丹达尔说,“我每天早晨都先看两三页《民法》,好使作品的语气对头。”维拉·凯瑟动笔之前必得阅读一段《圣经》。海明威必须削好十几枝铅笔,才站起身来写作(他曾因飞机失事,腰部受伤,痊愈后总是站着写作;他也用打字机,但只打对话部分)。刘易斯·卡罗尔和维吉尼亚·吴尔夫也喜欢站着写作。爱伦·坡常常将他的暹罗猫置于肩头,然后才挥笔作诗。托马斯·沃尔夫往往先散步多时才着手写作;巴尔扎克总是先喝杯清咖啡;许多作家晨起必先喝点较烈性的酒,以清醒神志。吉卜林没有黑墨水就动不了笔,他曾写道:“我用的墨水必须是最最黑的。假如我后来还象从前那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迁居古巴哈瓦那以后,一位纽约富商慕名前往拜访。这位富商坚持要求海明威在他的日记本上签名留念。海明威知道这位来访者是依靠地产买卖发了大财的。他即刻用手杖在沙地上划出了一个签名,然  相似文献   

14.
陈一文老实巴交,不善言辞,是那种踏踏实实做人,平平静静作画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多次获奖。1999年曾获鲁迅版画奖。他有28件作品由国家选送或被邀请至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法国、意大利、巴西、日本、埃及、美国、古巴、俄罗斯等国及中国的台湾省、香港等地区参加有关的美术展览。陈一文有不同于别人的经历和特点。在同辈画家中,他所经历的磨难是难以描述的。1964年他怀着对理想的憧憬,从陶瓷学院毕业后参军从事美术宣传。“文革”中,他曾双目失明,虽经治疗,仍落下残疾。后又因言获罪,受尽痛苦与折磨。他的生活极不安定,总在搬家。…  相似文献   

15.
阿甫夏洛穆夫与中国刘江俄国犹太人阿龙·阿甫夏洛穆夫(1894—1965)是一位把自己毕生心血全部献给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作曲家。他曾入美国籍,改苏联籍,后又入美国籍。从本世纪20年代起到60年代中期,他长期不屈不挠地苦苦奋斗,为提倡中国音乐的民族化和现...  相似文献   

16.
罗纯 《世界文化》2014,(6):15-16
<正>宫西达也(MIYANISHI,Tatsuya),1956年生于日本的静冈县,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创作的同时,他还致力于绘本的推广工作,几乎走遍日本的每一个县,为孩子和家长做绘本的演讲。他出版了近70部绘本作品,是目前最活跃的日本绘本作家之一。2004年开始,宫西达也的一批绘本作品在中国出版,和同期推出的其他绘本一起,宫西达也的书参与推动了中国绘本阅读的新高潮,他本人曾担任中国首届原创图画书大赛评委,也在中国拥有了大批的粉丝,除了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更得到很多成年读者的拥戴。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尽管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依然是许多人的床头书,犹如一瓶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地醇美香浓,影响深远。作为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部情节简单、篇幅简短的中篇小说,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文学殿堂级的经典名著。小说刻画了  相似文献   

18.
罗素与中国     
伯特兰·罗素是本世纪英国声誉最著、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研究及著述以哲学为中心,并广泛地涉及自然与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他一生始终坚持把自己的理论付诸社会实践。1920年,罗素曾来中国讲学访问,传播十月革命真理和现代科学知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深入分析之后曾寄予很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1904—1973),是当代拉丁美洲诗坛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971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在聂鲁达一生的创作中,写过许多歌颂祖国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诗,同时,他长期关心中国革命和建设,在其不朽的篇章里,也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题材的诗歌。本世纪20年代后期,聂鲁达先后以政府外交使节身分在缅甸、新加坡等地任职,其间,遍游亚洲各国。1928年,他曾到中国。作为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聂鲁达习惯于在人民中间倾听时  相似文献   

20.
沙皇一家之死的最新发现曾方明编译爱德华·拉德津斯基,原苏联最著名的剧作家于1989年停止了戏剧创作。在莫斯科,除了去几个国家档案馆外,他很少出门。他想的只是一件事:揭开沙皇尼古拉二世和1917年十月革命后他一家人死亡的各种秘密。“就像一场疾病,”拉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