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新宏 《高教探索》2014,(2):163-16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提出了人类自身解放旨趣的理想目标,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路径,并客观辩证地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目标实现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观照。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揭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选择的实质:大学生在现有的社会历史实践中要实现解放的主旨和现实适应相统一,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肯定个体解放理想追求、兼顾社会公众道德认同的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合同自由是在自由经济条件下自由经济主体完全平等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但在现实中,却很难达到实质的平等与公正。本文认为,我国现行《合同法》对合同自由原则加以限制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种现代社会交易关系极其复杂,只要当事人心存恶意,总能找到规避的方法。正因为如此,现行《合同法》通过借鉴参酌,对合同自由原则加以必要的限制,以实现实质正义、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但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对阻碍人类发展的现实障碍的逐步破除,而保障人的现实生活权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马克思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权利进而提升到对普通民众基本权利保障的关切,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奥秘的揭示,指出了破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社会保障路径;马克思通过社会再分配理论指出了人类解放自身从而走向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高校青年教师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待遇低、挣扎在学术边缘、心理压力较大是当今高校大多数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高校青年教师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不健全不完善的高等教育体制。这种制度安排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自由、经济自由、社会机会等合法权益的丧失,并最终导致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依据阿马蒂亚·森的自由是促进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观点,结合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不自由的现实表现,应从扩展高校青年教师实质自由的视角来探索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路径。为此,需要保证高校青年教师在政治、经济、教育、保障等方面实质自由的发展,进而提高其可行能力,利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丽娟 《文教资料》2011,(9):112-114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来以后,开拓了理论界的新境界。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内容,以及实现途径,大部分学者仅从人的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上,或者从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和论述,往往忽视自然生态环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没有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联系起来考虑。而以生态学的视角为切入点去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与传统解读不同,生态学视阈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各种条件作保障,包括对社会有机体进行有效的协调,加快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通过对和谐社会哲学意蕴的探讨,能够使我们认清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进而更好地为实现这一美好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和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对于当今我国社会如何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和含义,解答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并通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动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制度正义是指社会制度可以充分保障公民的安全、平等、自由等基本权利,有效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自由是人们对客观性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与制度正义关系密切,制度正义是实现人的自由的重要前提,人的自由是制度正义的价值目标。应从制度正义和人的自由出发,探究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提高与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观,主要体现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坚实保障,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内在要求,充分自由与社会制约相统一的重要机制和实现自我与社会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科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目标取向,努力构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现代哲学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涉及所有人,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正基于此,我们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Primarily developed as an alternative to narrow measures of well-being such as utility and resources, Amartya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places strong emphasis on people’s substantive opportunities. As a broad normative framework,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has become a valuable tool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social arrangements (e.g. education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s) in terms of individuals’ effective freedoms to achieve valuable beings and doing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cent emergence of ‘capability’ in Australian education policy, specifically in the Australia in the Asian Century White Paper. We explore capability as a framing device and reveal how its various meanings are at odds with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specifically Sen’s conception of capabi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justice in and through educ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ocial justice intent of a capability approach appears to be overtaken in the White Paper by an emphasis on outcomes,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ings that seek to serve the nation’s economic interests more than the interests of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disadvantaged.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新的改革期、发展期,高校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主动实现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战略的实质性转变。在发展理念方面,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营造"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谐发展"的氛围;在管理战略方面,要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学科强校、人才名校"战略。  相似文献   

13.
环境人权作为环境法的基础权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相较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环境人权立法过于原则,不具有实体权利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司法保障严重缺失,致使公民基本人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将环境人权入宪,尽快完善环境人权法律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环境救济机制,以期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term “social justice” cuts across disciplines and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Critical theory underpinned the study reported on in this article. Many South African schools, particularly in poverty stricken communities, still experience insurmount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injustices despite progress since the apartheid regime. The injustices manifest in poverty, inequalities and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acting on the achievement gap. While social justice is a concern in the literature, South African literature has little on how to apply the concept of a learning organisation to reclaim a commitment to social justic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schools perceived as learning organisations are site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ggle that can promote and encourage human rights to fundamental freedoms for all, without discrimination. This requires progressive teachers and critical thinking by students to transform dehumanising social milieus into communities of participation embodying the values of progress and human emancipation.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梳理和对分工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约分析,研究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关系,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同一历史进程。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状态,又是现实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应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互动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性实践带来了诸多法律变革,法制建设既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推进自身的发展.在该进程中,法律理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并且进一步要求反映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同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嬗变必然会引起一些法律冲突,需要我们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提出对策,统筹二者之间关系,以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的开发是追赶型经济发展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追赶型经济发展地区应利用经济发展后发优势,通过经济发展带动人力资本开发,健全人力资本开发机制,以重点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人力资本集聚化;加大投入,促进社会事业人力资本均衡化,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真反思了由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形成了科学而又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一要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二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三要保护生态环境;四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坚持发展的均等性;二是强调发展的协调性;三是突出发展的延续性。江泽民同志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确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的、长远的目标,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途径,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扶不起”是一热议的社会话题.关于一般民事救助是否被法定化,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其实,一般人的救助义务不应被法定化.首先,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表明,不存在这种法定义务;其次,这种义务的法定化,不符合法律对自由的限制原则,并有违人权;再次,其缺乏理论支持;最后,缺乏可操作性,容易产生不利社会后果.故不应将一般民事救助义务法定化.  相似文献   

20.
"影子教育"的思考:多种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子教育是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国内近些年来才引起学者的关注。相关的思辨论述与实证研究从经济、文化、教育获得层面来论述其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社会影响。国际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从市场供需关系、社会竞争、社会公平、人力资本等视角来审视影子教育。这些研究视角都主张政府在影子教育要起到一个规范与监督的作用,积极引导影子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