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几个年轻的中国作家主动借鉴国外的创作方法,试图运用“特殊的手腕”来创作,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他们就是新感觉派。虽然他们在文坛上乍生乍灭,然而其作品尤其是都市小说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闪耀着它们的独特风采。这一独特风采,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自觉地追求陌生化。那么,什么是陌生化呢?用俄国形式主义论者什克洛夫斯基的话说,就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十年代反映都市生活的现代派小说即新感觉小说进行综合分析,阐释现代派小说特有的都市情结。进而分析了三十年代不同于左翼,京派都市小说的现代派小说固有的独特都市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都市小说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的都市小说,是在后现代主义与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当代都市文化语境中诞生的。独特的文化语境不仅孕育了独特的都市小说主题话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都市小说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从“选材”、“心理动态”、“女性化特色”和“语言内容”四个方面论述了张欣小说的都市化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周宁 《现代语文》2006,(4):86-87
三十年代,“东方巴黎”上海造成为典型的国际大都会,电灯、电报、电话,火车、轿车、无轨电车,西方工业明和商业明的登陆,不仅给都市人提供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而且还带来了舞场、赌场、跑马场,戏院、影院、大世界这样的娱乐场所。身居闹市的新感觉派作家,既为都市新鲜、刺激、眩目的生活所吸引,也为都市明对人性的物化扭曲所困惑。试图以现代的词汇、现代的句法、现代的结构来写现代人的感觉、现代人的心理、现代人的思想的“新感觉派”作家对都市上海的感觉如何呢?在施蜇存的《鸥》里,银行职员小陆眼前的这座城市是如此陌生,所有美好的事物就像城市本身那样游移不定,乡间初恋的女孩一旦进入都市便变得庸俗轻薄,像白鸽一般扑刺刺飞走。作为一种心理补偿,作家在其《旧梦》、《上元灯》、《扇子》中远离满目疮痍的都市社会,对乡村(人类纯净的童年)作了一次充满诗意的心灵回归。在黑婴的《春光曲》中,都市是灯红酒绿、疯狂的舞场、金钱与肉体;乡村则是盛开的桃花、慈爱的母亲、纯洁的荷妹。在穆时英的《黑牡丹》中,那个离开了爵士乐、狐步舞、混合酒、秋季流行色、八跑缸跑车便像失了灵魂的“黑牡丹”,却感到只有在乡间米勒田园画似的风景中,才恢复了年轻的活力和被都市强奸了的愉悦。“乡村美,都市恶”实际上构成了曾被斥之为“在一片虚无中全盘向都市认同”的“新感觉派”作家最基本的审美心理模式和潜在的价值向度。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代都市小说的特质,体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7.
新感觉派都市小说叙事模式对传统小说的突破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该派作家借鉴了欧美现代派和日本新感觉派的艺术表现技巧,以“感觉”为艺术表现核心,采取了独特的内向化的审美视角来发掘都市人的深层心理,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领域,全面突破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创造了新的小说叙事模式,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8.
由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组成的新感觉派 ,崛起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与 3 0年代初的上海。他们醉心于现代都市 ,在其笔下现代都市第一次以全新而独立的面目赤裸裸地呈现于文坛 ,放射出狐媚耀眼的风采。本文将着重于这个派别对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贡献 ,他们的作品以新异奇特的叙述技法赋予现代都市人格魅力 ,使现代都市由陌生转为熟悉 ,由表现客体转为审美主体 ,从此现代中国文学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  相似文献   

9.
90年代小说创作异彩纷呈。在体上的实验或说创新成为小说创作形态与艺术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都市新历史、新体验、女性写作等新的体接连出现,使中国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争芒斗艳的态势,体样式上的多元化构成了十年小说一道亮丽的学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乡土小说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它用现实主义的笔法为我们展示了20世纪初期中国乡村的衰败和当时农民的悲惨命运,以及流淌在这些作品中的无处不在的现代都市意识。作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在精神上一次次还乡,剖析民族的痼疾,并参与民族文化的重建,并以此来完成自己对乡人的人道主义的关怀与批判。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新时期的哲学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中,哲学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出现的十大新变化。使人们对当今的哲学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从而也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们的行为判断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为在德育过程中加强与心理教育的结合,可以较好地调整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偏差,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增强德育实效,所以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将是消解德育困境的一个心不可少的方式与手段,也是21世纪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工作者是高校德育的主体,德育工作者的能力素质如何,决定着德育的功效与成败。因此,21世纪的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全面、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信息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社交公关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咨询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   总被引:31,自引:13,他引:31  
“21世纪大陆新武侠”简称“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于2004年正式提出。大陆新武侠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特点:一是大陆新武侠的“江湖”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追求;二是女性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改变了武侠小说性别政治的固有格局;三是强调学养与智慧的武侠智性写作。丰富和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类型界域与体品位;四是大陆新武侠的广域叙事,从知识立场上拓展了武侠小说的体类型。上述特点,共同形成了短短几年来大陆新武侠创作的繁荣.表现着大陆新武侠巨大的类型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小说创作与20世纪相对照,形成了一系列的变化。小说创作人员的构成、影视媒体对小说文体风格的强势影响以及网络空间对文学生长空间的新要求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是研究新世纪小说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文化保守主义,历经150余年的嬗变,现已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文化保守主义在思想与实践层面发生了新嬗变:读经运动风起云涌;祭孔活动不断升格;各种纪念峰会频频召开。新世纪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新嬗变引起了政府、学者乃至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论21世纪图书馆的变化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1世纪,图书馆的功能由传统的载体服务逐步转向信息服务,馆藏数字化、信息服务电子化、网络化成为图书馆新的特征。图书馆的主体———图书馆员要在先进的管理机制下,加强学习,增强计算机知识和外语知识,实现信息检索服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迅速被翻译到各个国家,中国亦掀起了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热潮。21世纪以来,中国关于大江健三郎小说的研究论文达300多篇,特别是2010年《作家》杂志还专门推出了一期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专题。在如此的研究热潮下,从大江健三郎小说的创作意识、人物形象、叙事特征、影响与比较研究等入手,对21世纪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进行梳理,以期更系统地了解中国学界大江健三郎小说研究现状,进而推进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形势下,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不断更新、发展,使文学艺术的变革随之得到巨大的进步.媒介变迁导致文学从“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转型,也导致了审美精神及文学方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