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复古"转向新文化1906年秋天,钱玄同第二次到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这年章太炎出狱后也来到日本,在东京创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钱玄同拜识章太炎后,于1907年加入同盟会.钱玄同听章太炎讲国学,立定了他的研究国学的志向,并从此走入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道路.大约在1910年,钱玄同和章太炎、陶成章在东京办《教育今语》杂志,出过六期.……  相似文献   

2.
名人的背功     
章太炎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当年,鲁迅、钱玄同等人都曾对他执弟子礼。他早年在台湾当记者时,有一次与同事李书闲聊,颇为自负地说,自己所读之书,百分之九十五可以背诵。李书不信,搬出自己所学的经书欲考倒章太炎。谁知章太炎不假思索,如数家珍地一一作答,甚至哪一句在哪一部  相似文献   

3.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地点上始终错开,第二次课程约结束于1909年3月。就笔记而言,朱希祖的笔记是三次不同授课的课堂记录,钱玄同的两套笔记则均据第一次讲课,并作了整理、校勘。"钱一"的整理来源,是朱宗莱汇录后的五人笔记,"钱二"则直接据朱希祖第一次笔记整理。还原章太炎国学讲课的史实、梳理笔记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章太炎早年的国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钱玄同佚文<给黎锦明先生的信>表现了钱玄同鲜明的个性,激进的态度和对五四精神的可贵坚守,特别是其中有关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独立的学术见解,对我们研究当年和思考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钱玄同佚文《给黎锦明先生的信》表现了钱玄同鲜明的个性,激进的态度和对五四精神的可贵坚守,特别是其中有关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独立的学术见解,对我们研究当年和思考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章太炎的名声很大,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但大多失望而归。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九一八”事变后,章太炎应邀赴北平演讲。由于他满口杭州土话,听众难以领会,最后只好由学生钱玄同、马裕藻担任“翻译”。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慕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别号太炎。章太炎手订“中华民国”的国号,为民族、为革命鞠躬尽瘁;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在经学、小学(文字学、音韵学)、史学等方面成就卓著。章太炎早年任教东吴大学,东渡日本后开国学讲习会所,他的学生中有我们所熟悉的鲁迅、马叙伦、黄侃、钱玄同、周作人、朱希祖、许寿裳、吴承仕等,而这些人后来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或任教于北大等著名学府;他的众多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后来大都在国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新史学、哲学以及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章太炎的名声很大,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但大多失望而归。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九一八"事变后,章太炎应邀赴北平演讲。由于他满口杭州土话,听众难以领会,最后只好由学生钱玄同、马裕藻担任"翻译"。生活中的章太炎没什么情趣,甚至不懂欣赏自然之美。有人邀他游山,他说不知道山为何物。但有时他又表现得很有情调。1912年,章太炎准备  相似文献   

9.
钱玄同总其成的《刘申叔遗书》,是同类书籍中更为成功的一种。钱玄同在躬亲此役的过程中,提出并坚持"尊重历史,表彰学术"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严谨的体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钱玄同曾以思想偏激著称,但他在指导本书编辑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故友的深情,对于学术持有的大视野,以及知人论世的客观与平和,又说明他是一个至情至理、平实通达的人。研究这段历史,对进一步认识钱玄同,尤其是其晚年思想,无疑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正>钱玄同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上世纪初,钱玄同从国外留学归来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后来在北京高等师范学院执教。钱玄同善谈、幽默,因此学生们很喜欢上他的课。有一次,钱玄同走进教室时,发现学生们在教室里吵成了一片。经过询问,钱玄同得知,近期文学社团将举办一次活动,但在活动参与方案上,大家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需要一定资质才能参与,而另一部分人认为不该剥夺每个人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慕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别号太炎.章太炎手订"中华民国"的国号,为民族、为革命鞠躬尽瘁;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在经学、小学(文字学、音韵学)、史学等方面成就卓著.章太炎早年任教东吴大学,东渡日本后开国学讲习会所,他的学生中有我们所熟悉的鲁迅、马叙伦、黄侃、钱玄同、周作人、朱希祖、许寿裳、吴承仕等,而这些人后来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或任教于北大等著名学府;他的众多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后来大都在国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新史学、哲学以及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师判分     
钱玄同印分钱玄同是五四运动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做教授自然有其特有的架子,他从不批改学生们的考卷。钱玄同收到考卷后,即直接送到教务室,由教务室盖上及格的图章,而后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别记入学生档案。钱先生的做法,让校方很是生气,警告钱先生,如再次拒绝判卷,将按校纪对他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编辑意图等方面阐述了《给黎锦明先生的信》应收编入《钱玄同文集》的理由。通过解读,认为这封信表现了钱玄同鲜明的个性、激进的态度和对五四精神的可贵坚守,特别是这封信中有关文学和文化的一些独立的学术见解,对我们研究当年和思考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沈燮元先生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有着一段学术因缘,随着他的逝世,行将被人所淡忘。兹据其遗留友朋书札中,与唐圭璋、钱玄、赵国璋三先生相关的史料,加以钩稽考订。从唐圭璋先生询问《全芳备祖》版本、钱玄先生追忆早年欲入职国学图书馆未果、赵国璋先生主编《文献学辞典》题签及《文教资料》1995年第1期出版潘景郑资料专辑等角度,揭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史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5.
<正>(1)浙江绍兴的古越藏书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窗槛雕斗,颇为雅致,是个书香花香同芳、地气人气俱旺的地方。(2)20世纪初,这里曾住过一户钱姓人家,主人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他年轻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曾参加过《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1913年10月,正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钱玄同,接到了来自家乡绍兴的喜讯:他有儿子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钱玄同自20世纪30年代起一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36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位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  相似文献   

17.
钱玄同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长期致力于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他是古文大家章太炎的高足,“本其师传,复运以科学方法,参以新获材料,卓然成当代大师”。他在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制作和简体字的选用、推行等方面做了许多切实的奠基工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于反封建的需要,钱玄同因其主张偏激而遭后人微词,又因为他在“五四”以后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主张学术民主、思想自由而为一些当代研究者所不满,从而造成对他文字改革的功绩重视不够,研究冷漠。本文试就钱玄同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作以粗浅论述,以期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坛轶事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非章太炎先生莫属. 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相似文献   

19.
名人的背功     
鲁文 《考试》2005,(10)
章太炎以国学大师之名享誉海内外,鲁迅、黄侃、钱玄同等人都曾对他执弟子礼。早年在台湾当记者时,有一次与同事李书闲聊,颇为自负地说,自己所读之书,百分之九十五可以背诵。李书不信,搬出自己所学的经书欲考倒章太炎。谁知章太炎不假思索,如数家珍地一一作答,甚至哪一句在哪一部第几页都说得一点不差。  相似文献   

20.
钱玄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与陈独秀、胡适齐名。学术界对于钱玄同的研究,已逐步走向科学、客观和公允,但有一些问题仍需强调说明,这就是:钱玄同语言偏激,但目的是疗救社会;他以唤醒社会、救救青年和孩子为其教育理念;有着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删繁就简、嘉惠士林的社会关怀;另外,作为以思想家为主的钱玄同与政治家有着不同的认识逻辑。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识和研究钱玄同,才能给钱玄同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后人了解这位为中国学术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