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文化基础课在课程设置时既要为专业服务,又要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既要重视实用性,又要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1997年浙江绍兴市职教中心以兴趣课的形式在校内初步探索职校课程改革,1999年全校开设了四大类55门选修课,初步尝试选修课与学分制相结合.在开课中,绍兴市职教中心遵循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开设旨在拓宽知识面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也开设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选修课的开出,普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反映选修课"兴趣最浓、热情最高、纪律最好".  相似文献   

3.
完全学分制下课程设置的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的4RC优化路径,是以课程论教育心理学为依据,针对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学分制下的课程设置问题提出的.课程设置的4RC优化路径既保留了学年制的完整性、计划性强的优势,又具有学分制的灵活性的特点,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摸清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设置现状,正视文化基础课程开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对文化课程基础性重要地位的认识,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实行学分制的现状我国高校目前试图探讨将学年制与学分制的优点结积极推行一种既能适应我国现有的条件,又能发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学年即学生仍编入自然班,有年级和班级的限制,也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必修、限选、任选三类。技能类课程和政治、体育、外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70%;限选课一般按学分约占总学分的20%;任选课分学分的计算方式是:以每学生修完一门课后,经考试或考核及方可取得该门课的学分数。现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在实点:①四年制本科理论课总学时控制在以内,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占40%,专业基础35%,专业基础选修课占5%…  相似文献   

6.
由于各个大学每年都进行扩招,导致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就业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率也成为了人们选择大学的重要依据,由于各个学校都在探索一条管理的道路,怎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学分制管理就摆在了各个高校的面前。一、学分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完善。很多学校虽然实行了学分制,但在课程设置中,并不完善,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的结构不完整,尤其是在公共选修课课程和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数量和质量。如果这两种选修课设置不好,直接影响到学分的管理,因为这两种课程的安排是体现学分制是否真正实施的重要衡量标准。还有就是现阶段,高校不一定能够开出足够良的选修课供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难点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浙江绍兴市职教中心以兴趣课的形式在校内初步探索职校课程改革, 1999年全校开设了四大类 55门选修课,初步尝试选修课与学分制相结合。在开课中,绍兴市职教中心遵循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开设旨在拓宽知识面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也开设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选修课的开出,普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反映选修课“兴趣最浓、热情最高、纪律最好”。从实施的效果来看,选修课是成功的,但学分制改革尚属起步。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就学分制在具体的实施和管理中所面临的难点及解决办法谈一些想法。难…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师培养目标,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这里就四年制的中师课程设置,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问题。中师的课程大体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两大类。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小学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掌握小学教材所必需的课程,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理、化、生、史、地等。专业基础课是从事小学教育特殊需要的课程,即教育学科(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各科教学法、教育实习)和艺体学科(包括体育、音乐、美术)。  相似文献   

9.
文化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与文化基础课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而文化基础课教师的素质与其接受的职前教师教育有很大关系.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取决于其课程设置,分析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探查教师教育过程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何奇志 《文教资料》2007,(16):59-61
学分制已逐渐成为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实行学分制,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和学分、选择好教师、开展校际合作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中的课程采用学科和科目相结合、学分制等设置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很大促进作用。针对我国高中目前素质教育落实情况不佳的现状,通过采取对比的方法,分析其对我国高中的课程设置的启示,即应考虑学生需求,力求课程设置多样化、弹性化以及实行学分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中课程设置应注重实践能力、加强法制化建设等建议,力求提高我国高中素质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吕厚玉 《考试周刊》2010,(6):223-224
文化基础课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最熟悉的课程。也是学生不太喜欢学习的课程.在前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学习障碍或所留下的学习情绪直接带入到新的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中,这给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中文化基础课的服务性地位已经确立,特别是目前众多的具有高额奖励的专业技能大赛和专业技能培训更降低了文化基础课的地位,在本校中又采用二级管理制度,文化课教师在全部分属各系部管理的前提下。以孤军作战的方式,独自领悟、揣摩在教学中的得与失,独立阵营中个体的勤奋与懒惰、知识层次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摸清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设置现状,正视文化基础课程开设中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对文化课程基础性重要地位的认识,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对培养学生的综舍职业能力,尤其是对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课程设置模式,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采用“宽基础、活模块、重实践、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模式,能够较好地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文还对实施性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课程结构、模块设置、学分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安排等问题提出了基本要求。力求使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够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首先提出高职教育新形势下如何设置文化基础课的问题,然后在分析文化基础课设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课程论构造了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的决策“流程”。根据这一“流程”以及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起相应的综合评判模型,并且利用一组实测数据,给出了“模型”的一个应用实例。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公共基础课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展开论述,从基础课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机制以及教师自身发展入手对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改革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企业调研为前提,根据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典型工作任务、工作情境,来进行中职电类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葛晖 《焦作大学学报》2008,22(1):111-112
中德高师美术教育在入学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有同亦有异。德国学生入学没有统一的文化考试,但必须具备一般高校的入学资格及证书,而中国则要进行统一的文化和专业测试;课程设置德国强调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中国的课程则比较细化,重艺术、轻应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教学方法上,德国实行的是学分制,学生有权选师、选时、选课、选科,而中国则强调“集中统一”的授课,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对口招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扶持职业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普通高校对口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对口生已成为普通高校学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重职业技能轻文化基础,以至于对口生在大学的基础课学习中困难重重。大学基础课对社会进步、学校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发展是如此重要,但却没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据此介绍了普通向校对口招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等专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设置的依据是: 1.文化基础课程设置必须以"全面发展"为重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我国各类教育各类学校课程设置的最根本的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文化基础课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中等专业学校必须从全面发展的角度、从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高度出发,设置文化基础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