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感言一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传媒现代化的进程也再次证明,“需求”是推动传媒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原动力。感言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既是一种资源,也意味着市场,谁把握了用户和消费者的有效需求,谁就掌握了资源和市场,谁就有可能创造新的业务、新的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把握宏观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作出适时、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应是新闻媒体领导的工作任务之一。感言三“需求”是动态的、发展的,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又有新旧之别。隐性的需求就像地下的矿藏,需要发现、需要挖掘;新的需求则像正在成长的幼苗,需要催生、需要培育。对需求的透彻体验和正确把握,是需求得以充分满足和实现的先决条件,也是目前新闻媒体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感言四对于隐性需求或新需求,为什么有的人能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呢?这牵涉到一个人的“发现”能力,而这种“发现”能力又与人的观念密切相关。只有拥有创新的理念,才会提升发现的能力,只有发现并把握住新的需求,才会开创新的业务、技术和产业。这里,用得着一句广告词: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感言五对于先进的技术,用户最关心的是它的实用性、经济性,是能否满足工作和生产的实际需要,是能否带来实实在在的社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应单纯追求所谓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实际“需求”为主导。  相似文献   

2.
“风清而不杂” “风清而不杂”,是说文章应该清新,格调要高。要做到这一条,有四点要切记: ——贵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淳厚而自然的话语写人叙事,而不是用大话、空话、假话填塞人。请看下述文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  相似文献   

3.
⑤浩然正气。我们抒发感情,不是“凄凄惨惨戚戚”的闺房儿女之情,更不是剥削阶级贪得无厌、醉生梦死之情,而是关心人民事业和命运之情。有了这种胸怀,感情豪壮奔放,施之于文耄,才能激励人民为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拚搏。陆游说:“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霓虹”。革命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抒发感情的依归。——“风清而不杂”。文章应该清新,格调要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 ①贵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用深情而自然的话语写人叙事,而不是用大话、空话、假话填塞人。请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相似文献   

4.
一路狂奔     
2014年,是我的而立之年。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反省的人,按往常惯例,我会写一些生日感言,犹如18岁、20岁、25岁等关键的年龄段。譬如,我在26岁生日感言里写道:"我的青春尚未溜走。青春有的是激情,但一旦被现实所抑制,要么爆发出去,要么沉寂下来。我正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感觉我要爆发,同时又感觉自己需要安定。以前,我从未想到要安定,只是一味地向前冲,朝着  相似文献   

5.
现在在新闻写作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这主要表现在:有的新闻事实少,内容空话多;有的搞新名词“轰炸”,词语随意搭配;有的结构任意跳跃,华而不实;有的空话、大话、套话连篇,读来味同嚼蜡。多写实录性新闻,是医治以上弊病的良方。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别了,“不列颠尼亚”》(新华社199年7月1日播发)一稿,就是一篇实录性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清晰的可视性。实录性新闻突出表现在“目击”和“视觉”中,它必须写出特定的现场氛围。这就要求记者(通讯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在采访现场要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场面,并给予形象再现。如文中写的:“在濛濛的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月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查尔斯王子和第二十八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  相似文献   

6.
要有生活气息,就必须摈弃那些大话、空话、官话、套话,让广大读者更乐于接受。 一位记者写一篇下岗女工开了一家“辣妹子”火锅店的报道,原题为: 下岗女工的新追求 显而易见,新追求、新时尚、大服务、大发展之类的标题比较陈旧,无新意,不活泼。如何为这篇文章增色添彩,我决定套用歌名为他起题目: 辣妹子辣 这是一首十分流行的歌曲,很多人都能唱上一二句,因此,用它做题目非常亲切、自然。此外,吃火锅给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辣,辣还可以形容人爽朗、大方、进取、向上,可谓一语双关。 要有生活气息也要立场坚定、观点鲜明.特别是…  相似文献   

7.
兰州军区某团政委田海潮抓部队建设讲求原则,被官兵们称为“铁包公”。然而,他关心新闻报道员又像母亲爱护婴儿般无微不至。逼“懒媳妇”找“米”。这个团的报道工作一度是薄弱环节,许多报道员常因上不了稿而情绪低落。1997年上任的田政委发现,团队的报道工作之所以搞不上去,是因为报道员不善于深入连队采访,不善于调查研究,每天只知道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东西不是大话、套话、空话,就是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田政委说:“巧媳妇尚为无米犯愁,懒媳妇无米难道能做出饭来?”为此,他给报道员下了一道“死”…  相似文献   

8.
有些同志作文章、写报道、发表讲演,鼓劲不够;相反地,有时还会令人泄气。(当然,鼓劲不是说空话、大话,要跟假大空区别开来。)有些同志作文章、写报道、发表讲演,总是舍不得丢掉“演绎法”,喜欢从原理原则或是老经验中演绎出道理来,而不善于从活生生的现实事物中推出道理来。  相似文献   

9.
间或收到一些新闻爱好者的来信,都诉苦说常为写不出稿子而犯愁。有的说,“我想好了一肚子话,可就是写不到纸上”。有的说,“一篇小报道,我足足憋了好几天,结果还是那两三行”。于是给编辑出了一个大题目:怎样写稿子?诚请“授方法,指迷津。”无可否认,这种学习新闻的精神可嘉,热情可赞。但我却要给泼点冷水:暂且放下笔  相似文献   

10.
获奖感言     
接到《新闻知识》寄来的“金丝猴杯”优秀文章获奖证书的前一天,我在家里封起来的阳台里,在窗外寒风凛冽而窗内和煦温暖的阳光下,含着热泪读完了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知青梦》。“却哪堪,凄然相向,凄情如许,苦情重诉。”或许,我们这一代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生涯,有不少人就是从写:“农业学大寨”的黑板报开始的吧?40岁的人不可能重复20岁的经历,但20岁的经历一定会提示40岁的人生。或许,我的获奖文章《让历史告诉未来——新中国灾害报道的回顾与反思》,真的圆了一次当年连“本报通讯员”都算不上的“中国记者  相似文献   

11.
打秋千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但如坐在秋千架上搞新闻报道,显然是不可思议的。一家省报的一位副总编辑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两脚悬空梁上挂,天旋地转讲空话,若言滋味究如何,看到秋千就骇怕。”题目就叫《秋千苦》。这意思是说,常年坐在办公室里搞新闻工作,真是一件苦事。前不久,我和一家省报的五位编辑同志座谈新闻改革,他们做了一个统计。去年一年,五人中有一人下去十天,有一人下去一天,其余三人都没有下去。他们都叫苦连天。可见“秋千苦”是确乎有的,虽然不很多。用打秋千来比拟脱离实际,也许过甚其词,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评论要发挥好这一作用,贯彻“三贴近”要求必不可少。首先要根据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去找个好题目,这包括两个步骤一是选个贴近群众的话题;二是想个吸引群众的标题。其次是要像蜜蜂采花粉一样到群众中去采访,这有三忌一忌只“访上”不“访下”;二忌只“访”材料不“访”实际;三忌只“访”大概不“访”细节。再次是要心里装着群众写评论,这有“三诀”一是站在与读者平等的角度上;二是力戒大话、空话、套话,要多用群众语言;三是篇幅短些,再短些。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6)
“书往右翻”感言杨盛龙某先生出了一副上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扔”,差不多把方位词都占了,让人很难对出下联。然而还是有人对了出来:“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往右翻”。现借这“书往右翻”,说说报纸、刊物怎样编得更吸引读者。这里的“书”主要指报刊。古书竖排,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十几位来自同济大学的"小白菜"共同约定:在世博会期间,每人每天写下一段感言,并通过短信发送到其中一位"小白菜"的手机上……如今,这些志愿者都已离开了世博园,但他们的故事却通过有心人的整理,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本期"我的世博·我记录"栏目特别刊登这篇根据手机短信内容整理而成的文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庄电一 《报刊之友》2010,(8):145-145
201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先后被评为“宁夏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一家报社要我写几句“获奖感言”。写点什么呢?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想从“草根记者”的称呼写起。  相似文献   

16.
力求具体     
把具体的事实端出来,少说空话,是新闻写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否则套话连篇,空话一堆,大话成串,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我们说,新闻是事实的报道,这个事实并不是经过作者随意概括的几句时髦话,而是具体的、详细的,甚至是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事实。这是新闻这种特殊文体的必然要求,是新闻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但我们平常接触的不少稿件,总给人一种闻着味道又吃不到口的感觉,作者往往把具体的事实丢在一边,而用几句大话、空话、套话一代而过。就像饿着肚子到饭店吃饭,你本来要的是干拌面,但只端给你一碗放几根面条的汤,把你的胃口越吊越高,到头来照样饿着肚子,得不到任何实惠。比如有两位作者,同时采写部队基层连队党支部建设的稿子,一位写的导语是:“二连党支部以党的利益为重,坚持原  相似文献   

17.
宣扬现代迷信,报纸曾立过“汗马功劳”,那当然是指林彪、“四人帮”控制舆论的时期。那时候,领袖的照片愈登愈大;致敬电愈写愈无节制;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大话空话绝话一篇接一篇。结果,领袖被神化,人们被教育只知道崇拜、忠于、紧跟、照办,而对林彪、江青一伙“改朝换代”的野心丧失了警惕。这个历史教训多么深刻! 粉碎“四人帮”之后,报纸没有及时总结教训,仍然按照现代迷信的模式,宣传了一阵子。这种情况,中央和地方的报纸都有。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12月11日的《广西日报》,它  相似文献   

18.
听很多同行们议论:写新闻故事很难。实践中,我也感到写新闻故事是比写单纯的“本报讯”难。不过如果掌握了新闻故事的写作特点,我想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命中率也比较高。新闻故事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一、文字不长,篇幅不大,人物不多,思想性要强,以达到“从一叶而知秋,一目而传精神”的效果。二、内容要有矛盾过程,情节要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使文章既遵循生活的本质,又充满戏剧情味。三、表现手法要活,要有悬念,格调不落俗套,写出文章的色彩。四、语言要精炼,新闻故事篇幅短,字数少,越要求语言形象感人,通俗俏丽,力避废话空话,学画家人物速写的表现手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个性特征勾画得栩栩如生,增强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谷城新华书店农村下伸网点的建设,扎实细致,经得起风浪;这份调查报告也写得扎实细致,经得起推敲。调查报告就要这样写,不要花架子,不要大话、空话、废话。张扬别人“扎实细致”的调查报告,尤其需要“扎实细致”。下伸网点的建设,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说易,是说只要一心扑在为人民服务上,不被“钱神爷”分神,什么好办法都能想出来,就是谷城新华书店大门上有一幅对联:千变万变,“两为”方针不能变;七改八改,“新华精神”不能改。说难,是说农村下伸网点的建设是一种综合治理的工作,不只要方向对头,肯于献身,还要符合实际,符合各种复杂因素综合形成的“现实”,“点子”都在“度”上。另外,还要得到上至省委下至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做工作就要是难处见“易”,易处见“难”,方能成事。  相似文献   

20.
庄电一 《今传媒》2010,(8):145-145
2010年“五&#183;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我先后被评为“宁夏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有一家报社要我写几句“获奖感言”。写点什么呢?我没有过多思考,就想从“草根记者”的称呼写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