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人瞩目的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时速,正在慢下来。201 1年6月13日,铁道部举行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宣布,京沪高铁工程已通过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将于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京沪高铁的最高票价为1750元,最低票价为410元;运营时速则从原来设计的每小时380公里,改为每小时300公里和250公里两种。毋庸置疑,正如19世纪,铁路帮助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相似文献   

2.
画中有话     
“这两种角色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政治家能够提前一小时预知新闻即将发生。而记者则是新闻发生后一小时才知道。”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在访问中国时说这两种职业之间的差别。卡察夫曾经是以色列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消息报》的记者。  相似文献   

3.
潮流新品     
1单车充电器来自香港Tigra Sport公司的创意,利用车轮转动来发电。使用者只要让车速达到每小时5公里时就可以开始供电,而骑到时速20公里时能达到最大的电力输出。电流输出为3,0 W,2~3小时即可将手机电量充满。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之初,拥挤不堪的铁路运输成为振兴中华的"瓶颈"。然而,从1997年起,中国铁路连续6次大提速,主要干线时速从80公里提高到120-150公里2007年上线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时速达到250公里。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把京津两地的距离拉近到半小时以内。一条条铁龙静卧,一列列动车组呼啸而过,"和谐号"成为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代名词。风驰电掣的不仅是列车,更是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邓胜 《信息系统工程》2007,(1):I0009-I0010
【IT168专稿】上海某线路公交车的司机李师傅平常喜欢开快车,最近他的“坐骑”刚换成全新的申澳巴士,时速轻易就能超过100公里。要是在以前.这样的新车开到人疏地段或高架桥上,李师傅保不准就要飙上一阵子。但现在他不敢了,规规矩矩只跑时速80公里,高峰时60公里,小路段则控制在50公里左右。  相似文献   

6.
潮流新品     
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单人电动汽车,它采用6块密闭型锂电池,通过100伏的家用插座来充电。充电约8个小时后,最多可行驶80公里,时速约为30公里。车身采用铝合金材料,车长约2米。 作为第一款四轮电动汽车,行车时需要普通驾照。 这款汽车目前尚处于限量销售阶段,车价12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万元,据调查,购车者以40岁左右的人为主。  相似文献   

7.
微传播无处不在 当今时代堪称"大时代""快时代",追求高速度、巨型化, "大手笔"越来越多.万吨轮的新闻已属过去, "海上巨人号"载重可达56万吨;摩天大楼:迪拜塔高828米;火车时速已超400公里;"空中巨无霸"A380可载550人,时速达1000公里;正在研制的"云霄飞机",可飞升至2.8万米高空,以超5倍音速飞行,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高档社区,七星级酒店,豪华了还有超豪华;数字化、互联网发展得更快,摩尔定律揭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人类信息的发布量更是成几何级数增长,处理信息的技术能力,大约每14个月就翻一番,全球人均通信能力每2年10个月就翻一番,人均信息存储量大约每3年4个月增加两倍.  相似文献   

8.
遇有突发事件,在较短的时间里作出快速反应,是对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单位综合素质的一个检验。一般来说,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即时报道这类报道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即有记者赶赴现场或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迅速发回报道。这类报道一般时效性很强,文字也较简洁。1912年4月14日午夜,载有2200多人的英国“泰坦尼克号”客轮以41公里的时速行驶在纽芬兰大浅滩以南150公里处,与4.6  相似文献   

9.
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郑州机务段担当了郑州局4列动车组的牵引任务,动车组司机一次运行作业过程最长达12个多小时。动车组运行时速高达200公里,个别区段达到250公里,这给司机的精力、体力尤其是心理素质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5月初,记者走进郑州机务段动车组司机之中,通过座谈,了解了这些"驾风"之人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究竟谁是最早运用通讯体裁的记者?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最早运用通讯这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大致要算是第一个新闻记者王韬了。”另一种说法是:“我国报纸之有通讯,实以黄运生为始”;或者说通讯体裁是黄远生“首创的”。有的文章则又把黄远生的通讯叫做“报刊通讯体裁的雏形。”主张王韬说的理由是:“王韬曾两次到好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游历,掌握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1870年普法战争进行期间,他亲身目睹战争情况,执笔写成《普法观战记》一书。后来去日本,又写了《扶桑游记》。这新鲜的见闻,开阔了中国读者的眼界。”据查,《普法观战记》实为《普法战记》。普法之  相似文献   

11.
1964年10月1日,“弹丸号”高速列车以每小时210公里的速度,从日本东京向大坂飞驰,从而宣告了世界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截止1995年底,全球已经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到1.5万公里,高速列车的最高时速达到513公里。每当人们从电视中看到日本新干线上飞驰的高速列车,在为那优美的流线造型和“空中客车”般的速度所叹服的同时,头脑中立刻会冒出这样一个问题:高速铁路离我们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2.
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共同参加某一个会议或某一个大型活动,所报道出来的新闻往往千差万别。有的记者写出的新闻新鲜、生动、有深度,有的写的新闻则十分肤浅,还有的记者干脆没有写出新闻来……其实,其中并非没有新闻,关键在新闻敏感上的差异。什么是新闻敏感?我认为,是指记者  相似文献   

13.
张清 《视听界》2013,(5):119-120
一、“80后”记者身上有什么? 职业操守、团队意识、善良、有爱、集体荣誉感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等,都是“80后”记者的显著优点。《徐州夜新闻》和《张慧帮你问》是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两个民生新闻栏目,编采人员中90%是“80后”记者。虽然两个栏目的定位有一定差异,播出时间也相距几个小时,但选题撞车的事还是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做文章。我们知道短消息往往是在某一新闻事件现场抓抢而得,因拍摄的视像、同期声以及记者就在现场播报事态的发展进程,所以更能令观众产生临场感和参与感。如果这一新闻事件有几个现场,记者没有选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现场,而是每一个现场都来一下,就会给人感觉杂乱。以新闻事件现场的第一时间抢拍下来的短消息,有别于声、画分离的图解式新闻,这是电视新闻极具特色而富有生命力之所在。这种强烈的现场感应当是电视短消息不可忽视的发展的方向。 三、把握一个动态 电视记者碰到的新闻事件现场一般充满了各种动态因素,这些动态因素具有…  相似文献   

15.
有位老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我写出的稿件交往编辑部后,我知道能发表在报纸版面中的哪一个位置,是头条,还是报眼,或是右下角。这自然与其长期的采写实践经验分不开,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位记者对所写的消息、通讯的新闻价值有着准确的判断力,有着较强的版面意识。而现在一些记者版面意识淡薄,写出稿件给编辑部一交了事,认为组版是编辑的事情。这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记者根据新闻价值标准来选择报道对象,来判断新闻事实的取舍。而编辑部则是根据记者采写出的稿件进行编排、选择,并通过对稿件在版面上的安排,体现出编辑部对稿件所含的新闻价值的再度判断。用版面语言,诸如稿件的位置安排及标题字号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何潇 《新闻前哨》2000,(4):43-44
我不知道各位新闻界的同行是不是与我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如今的记者,已经越来越不值钱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家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大家都知道,一般像这样的会,都会发点礼品或者红包什么的,但就其新闻价值而言,没有啥内容,顶多是个一句话新闻,或者简讯什么的。可当我拿着请帖前往会场时,我发现那里已经有十几位我的记者同行了,有的甚至是一个新闻单位就来了五、六个人,我当时觉得很奇怪,以为自己跑错了会场,与别的记者撞车了,就试着问了一下负责接待的人,他说:“每一个新闻单位只请了…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们羊城晚报有关广东抗洪救灾、107国道上的“追猪”、广州市南北水果批发市场“果霸”、广州“卖花女”现象等新闻报道,在广大读者和新闻界同行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如果要问这些报道取得成功有什么奥秘的话,我看最大的奥秘是报社有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24小时记者”队伍,否则就打不出如此漂亮的仗来。 所谓“24小时记者”,其含义是指记者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能做到思想上全神贯注投入工作,时刻注视新闻事件的发生,而且在行动上做到不论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是白天还是黑夜,哪里有新闻事件发生,就立即奔向哪里,把新闻抢在前面,发在前面。由此可见,能称得上“24小时记者”的,都是一些素质好,责任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新闻采编及十多年的新闻管理工作实践中,深感两种性格十分有碍记者的成长:一是过于腼腆。有些人性格内向,言语极少、与人说上几句话,即刻满脸绯红、心跳加快。而新闻工作的特性则要求记者必须主动、广泛地与人接触,并通过深入交谈,想方设法把别人知道的有关情况“掏”出来。二是惯于固定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9.
法制新闻ABC     
法制新闻是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涉法现象、情况和问题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一种新闻类别。其内涵包容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普法、学法、守法等诸多方面,在外延上则包括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 为了进一步推动法制新闻的健康发展,不断加强对其属性、特征以及其他诸方面的理论研讨,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A.法制新闻的基本属性 法制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除了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应有区别于其他新闻的特殊属性。 笔者认为,法制新闻的特殊属性首先表现在它的社会性上,因为它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密切相关。不难理解,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和法人,都必须在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制约下进行生活、学习、工作。从理论上讲,任何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都不能超出法律的规定之外。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而这种需要,正是法制新闻社会性的一种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琍 《声屏世界》2011,(5):17-18
连线报道因时效性强,方便快捷,现场感足已成为广播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节目样态,并在实践应用中得到长足发展。以近年来在新闻改革上取得突破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例,轮盘式的《央广新闻》每半小时滚动一次,更新率达90%。记者或新闻当事人的连线报道每天在两百条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