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基础。传统的科学观注重实用的科学知识的传授,文化转向的科学观呼吁科学的人文关怀,后现代科学观呼吁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与融合。科学观的转向呼唤体现人文关怀、走向生活世界、凸现科学道德教育的和谐向度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离,不仅应当归咎于狭隘的教育观,而且归根结底应当归咎于狭隘的科学观和人文观。包括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在内的狭隘的科学观与包括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在内的狭隘的人文观,不仅是导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分离的重要根源,而且也是导致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重要根源。只有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科学观与人文观,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狭隘的教育观,从而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大学数学教育不仅具有科学的内涵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随着我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念对大学数学课程观的影响逐渐凸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念对其课程观的改变。主要包括数学课程的价值观、目标观、内容观以及数学课程实施观和评价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科学观是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后现代视野下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的人文性、发展性、情境性、多元性,对科学教育的启示是:科学教育要强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鼓励质疑与创新、强调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科技道德教育。后现代科学观同时也弱化或否定了科学的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实证性等特征,对其持一种辩证扬弃的态度有助于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科学观会产生科学教育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科学哲学的科学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呈现的是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知识实用性的价值取向;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凸显科学的人文性,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应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追求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历史世界,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情境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教育与化学人文教育的关键措施.笔者基于新课改核心理念(新课程观,、新知识观、新学习观、新教学观),阐述在高中化学情境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人文情感、人文态度、人文意识、人文思想)的基本途径和实践案例,以资同仁参考借鉴.1.创设生活情境来体验化学人文情感基于新课程观,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渗透人文精神.新课改确立起的新课程观,化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化学教师应从化学与生活的角度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爱化学、爱科学"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其主要任务是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因此,以文教化是人文的主要功能。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教育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并运用科学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以促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人文教育则主要是教育人们认识主观世界,并运用人文知识能动地改造主观世界,以升华精神境界,塑…  相似文献   

8.
假命题,真问题——谈人文与科学的分裂与统一性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教育领域内,存在着认识论和工具论两种不同的知识/教育传统。从认识论的知识观来看,人文与科学不可分裂,它们是人类认识(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从工具论的知识观来看,人文与科学又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知识/实践领域。人文与科学的分裂,是学术由分工走向专业化的产物,也是西方知识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不应忽视的是,在分裂的同时,存在着整体性思想的传统,这一思想是人文与科学走向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特点在于质疑科学的真理性和价值中立,主张科学理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主张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其观点虽有偏颇之处,但理性地把握其对科学教育的辨证意义,有助于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走出人文教育的思维困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受到一种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的影响 ,人文教育陷入了惟概念的惟理性主义思维洞穴之中。立足于“人文”与“科学”的比较视野 ,从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语言与真理、概念思维与非概念思维等多维角度 ,从人与不同知识的相互关系 ,可以揭示出人文知识的某些特征。人文教育必须尊重、继承和回归中华人文的优秀传统 ,发挥“象思维”的教育智慧 ,走出片面强调概念思维的教育“泥潭”。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师必须进行人文反思:培养科学人文教育意识,渗透建构主义学习观,反思传统文化传递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的实证科学、理论科学和独立科学等狭义的自然科学观及其相应的学科观来考量教育管理学,它还进不了“学”堂;而将人文社会科学纳入科学序列,以现代广义的大科学观及其相应的学科观来检证教育管理学,则它不仅早已入“学”,而且渐成显“学”,其涵指也因其自身的发展及其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以体育教学为载体的人文教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辉  吕新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4):142-144
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人文体育精神;人文体育观与科学体育观相融合,注重体育课程的完整性;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营造良好的人文体育教学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途径实施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存在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包括信念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创新价值等。科学人文价值的实现主要有技术、决策、科普、科学教育等途径。实现科学的人文价值。对于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不是片面的两者调和,也不是简单的二元相加,而是将它们在高层次上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与功能观、教育制度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人文地理教育能培养学生“时、空、人”三合一的哲学素养,并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人口观、辩证的资源观、和谐的人地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高师人文地理教育把培养学生人文地理思维品质、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作为具体的目标,采取“感知—剖析—领悟—内化、实施案例教学、加强人文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和创建人文素养培养的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论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及其教育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强  郑庆全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1):23-25,41
数学文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作为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有其独特的定义及特征.其教育价值包括科学方面的教育价值和人文方面的教育价值,其实现应从树立突出文化特征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开始;同时,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地推行数学的人文方面的教育;(2)不要全盘否定以往的数学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既是科学教育,又是文化教育,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数学教材内在的人文教育价值,针对学生实际,把握好渗透意识和潜移默化两个原则,对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教育、美育、AQ教育、合作品质与独立品性教育等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论新世纪的新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新世纪世界的新经济 ,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点 ;新政治 ,以多极化、民主化为特点 ;新科技 ,以生态化、智能化为特点 ;新文化 ,以融合化、网络化为特点 ,这必然使新世纪有相应的新教育。我尝试将新教育概括为 :和平发展教育、终身素质教育、科学人文教育。这是新世纪新教育的三大特点。和平发展教育是新教育的功能观 ;终身素质教育是新教育的目的观 ;科学人文教育是新教育的价值观。而新世纪新教育的功能观、目的观、价值观又互相渗透 ,走向统一。教育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教育观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方法论 ,从而显示出研究教育观的重要意义。一…  相似文献   

20.
秦军  陆恒 《教育教学论坛》2012,(S5):138-139
当前我国理工科独立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以往偏重科技教育、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尚未彻底转变,教师的整体素质尚待提高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丰富量有余而深刻性不足等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理工科独立学院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需着力转变重科技轻人文的育人观,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人文素养,并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