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克尔凯郭尔是西方思想上一位十分重要且极具挑战精神的哲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在他所生活的黑格尔思想根深蒂固统治下的丹麦,他以思辩且散文化的语言坚持自己的思想并不断回应着黑格尔。“个体”是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其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克尔凯郭尔的个人是一种孤独的、非理性的个人,时刻面临的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克尔凯郭尔的生活三阶段中,我们看到三种可能的“选择”,每个阶段的“选择”内涵逐级深化,呈现不断上升的特点.通过分析三个不同阶段的“选择”的意义,可以看到克尔凯郭尔的个人如何从世俗的感性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在上帝的信仰中回归到个体的真正存在.最后通过第三阶段(宗教阶段)的“信仰的选择”与黑格尔的“绝对宗教”的比较,把握克尔凯郭尔哲学内在性、个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温顺的女性》,可以帮助理解克尔凯郭尔的关于孤独与宗教的思想。笔者通过阅读陀氏的《温顺的女性》,发现作为作家的陀氏与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某些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4.
克尔凯郭尔是西方著名的存在主义先驱,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克尔凯郭尔个人化的语言观和宗教观两方面,分析其存在主义理念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克尔凯郭尔所理解的“个体形成了存在的领域,上帝形成了超越的领域”这一洞见出发,着力探讨了克尔凯郭尔对生存与超越问题所做出的积极思考。全文统摄在“个体在永福之下的生存”这一主题之下,并在与传统思辨哲学家与后世存在哲学家的对比中,彰显出克尔凯郭尔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克尔凯郭尔的三种精神生活:第一种为希腊厄洛斯式的审美生活,第二种为希腊理性精神对基督教绝对信仰纬度的怀疑而产生的绝望状态的生活.第三种为基督教信仰完全克服异教的怀疑、恐惧后的安宁的信仰生活。克尔凯郭尔希望过上希腊审美式生活,但这里摆脱不了绝望,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克尔凯郭尔就是过着一种Either/or的生活,即:或此或彼的生活。但克尔凯郭尔又希望过上宗教的生活,这样可以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绝望,这样,Either/or就是:非此即彼,没有什么折中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亚伯拉罕献祭的故事在基督教传统中被看作伟大信心的典型,但他隐瞒了献子计划的事实却有着更隐秘的因素在其中。克尔凯郭尔在《恐惧与战栗》一书中分析了这隐秘的因素,并称之为"隐匿"。"隐匿"建立在信仰与伦理看似不可调和的基础之上,而亚伯拉罕在这两难面前凭借自由意志,缓解了二者之间的张力。亚伯拉罕的选择突出了个体的自主选择性,这是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在信仰问题上的纠偏之处,也是上帝对亚伯拉罕考验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是在对哲学上的黑格尔主义和宗教上的丹麦国家教会的批判中形成的.他抛开了对理性、客观世界的追求,极力强调个体的主观存在意义.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核心词汇就是基督教定性下的精神、自由、自我.在精神的定性之下,他把人们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典型性的三种:美学的、伦理的、宗教的.他选择了宗教的生活方式,认为基督教的真理才是永恒真理.他所理解的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品质或者理性,而是个体在上帝面前的存在.他激烈地抨击理性对信仰的僭越,与此同时他又把信仰和宗教凌驾于理性和美学之上,试图以此来指导人类的一切行为,这无疑是走向了另一极端.  相似文献   

9.
克尔凯郭尔·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注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研究。两人先后提出了自己对"绝望"的看法和观点。但学术界对二人"绝望"理论本身及其现实意义的探讨,仍为数不多。文章就克尔凯郭尔·萨特对"绝望"的阐释及各自消除绝望的途径加以探讨,指出信仰与抗争是绝望走向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生存论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时代问题之一.生存和信仰的问题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及时代背景.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信仰论是对这一问题上作出的现代性反恩,其着眼于孤独个体的生存体验、信仰的个体性(主观性)以及个体生存与信仰的相生共在的关系,为当代人的自我生命体验寻求安身立命之本.克尔凯郭尔将信仰人格化对当代生命哲学、生存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首先论述《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曾使受黑格尔主义影响的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观产生了动摇,开始审视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利益问题;进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开始解决"使他产生苦恼的疑问",对黑格尔的国家观进行了批判分析;最后进一步对马恩国家理论的飞跃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对于摩西神话,黑格尔做了与基督教哲学完全不同的解读.这种分歧植根于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基督教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外在的反思方式,世界只是向上帝赎罪这一事实,人类自身无历史可言,缺乏历史感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逻辑学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反思方式,并且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黑格尔之所以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哲学体系,其依据的基本思维框架就是这两点:内在的反思性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哲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主体间相互承认的思想,并对现代社会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霍耐特认为,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承认思想,但又将其"还原为劳动而自我实现的维度",从而产生了一个矛盾——以道德动机还是以利益关系来解释社会冲突。霍耐特的这一"困惑"涉及到很多问题,要清晰地阐述这些问题,必须重新分析马克思的问题意识和发问方式,从而厘清其思想的内在逻辑,才能认识马克思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church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ir desire to be distinctive, can benefit from 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ilosophical and the religious in order to retrieve a 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as 'upbuilding'. This will be achieved by illustrating how the central idea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that our learning about truth occurs in and through the phenomenology of aporetic experiences of the conditions of possibility—can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within church colleges regarding what is different about their higher education. In short I will argue that Hegel and Kierkegaard (amongst others) find the aporetic experience of contingency to be of absolute significance. In what follows I will show how the religious and the philosophical are both constitutive of that absolute significance and how, when allowed to re-form each other, then together (and apart) they commend the kind of 'upbuilding' higher education that church colleges espouse.  相似文献   

15.
同一性思维的解构:阿多诺批判理论的初始地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多诺的整个社会批判理论是由批判同一性思维导引出来的,阿多诺认为,假定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同一的同一性思维是主观唯心主义,本质上,它是对现实加以认同的实证主义,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都是同一性思维的受害,阿多诺对同一性思维的批判实质与马克思对青年黑格派唯心主义的清理是一致的,哲学要反对同一性思维,。恢复其对社会历史现实的科学分析功能及其瓣批判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思想与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哲学之间有着鲜明的基本原则性的冲突,即“不定”与“有定”的冲突。通过道家“不定”与黑格尔“有定”的比较,可以看出黑格尔“自规定”“自否定”的保守性,看出道家哲学拒绝一切规定的批判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认为,理性即正义。现实的正义不过是理性的正义的自我实现,正义的现实性存在于正义的必然性之中,人类正义的发展历程决不是田园诗般令人快意的,人民群众只是理性和正义自我实现的工具。黑格尔看不到人民群众在正义的实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认为,理性即正义。现实的正义不过是理性的正义的自我实现,正义的现实性存在于正义的必然性之中,人类正义的发展历程决不是田园诗般令人快意的,人民群众只是理性和正义自我实现的工具。黑格尔看不到人民群众在正义的实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鲁迅曾经深入接触过克尔凯郭尔、尼采等存在主义先行者的理论和思想,他个人独特、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又和存在主义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同或类似。因此,在《野草》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存在主义特质,它主要表现为荒诞的生存世界、人生是痛苦的、生与死的纠葛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德拉·沃尔佩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还原为一种一般唯心主义,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其辩证法也只是一种先验的辩证法;而马克思的哲学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彻底决裂,进而认为方法论的变革——科学辩证法——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体现。但是德拉·沃尔佩在解释这种方法论变革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马克思文本本身的含义,而是戴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眼镜来反观马克思的方法论的,在本质上已经用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偷偷地置换掉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的方法论还原为一般唯物主义的实验理性,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极大误读,已经远远地背离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