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考察汉代诗歌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汉代诗人对鸟类的青睐在许多诗作中都有表现."鸟"意象在汉诗中大致有三种含义:它们是表示政治抱负的载体;它们也抒写离别的伤痛;同时还彰显忠贞不渝的爱情观.从这些含义中我们能够体会出汉诗"鸟"意象的悲剧特质.  相似文献   

2.
“诗圣”杜甫的诗作被誉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但杜诗中更不泛浪漫主义艺术特质,激荡的时代,浪漫主义诗人群的影响及儒道熏染,造成了杜诗中一部分诗作浪漫主义特质的显现:寄情于楚,虚设蕴情,思飞天外,情寄八荒,苦难现实中理想的高扬。  相似文献   

3.
作为桐城文派的后劲,方东树的苏诗论评颇受其古文理论主张的影响。首先,方氏以古文之法探讨苏诗七古,注重开合起承、格局布置、虚实详略、字句气节等写作技巧。其次,桐城先辈论文的一些概念与术语也被方氏用来评述苏诗。再次,方氏还以是否有文法来重评苏轼某些为前人所争议诗的优劣高下。方东树亦有突破桐城家法的地方:第一,桐城派文人标举江西诗派与黄庭坚,方氏则认为苏诗胜黄庭坚诗。第二,在方氏看来,苏诗摆脱蹊径,自成一家。第三,方氏崇信义理,其苏诗评论难免染有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4.
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可谓中国女性诗歌的一种崛起。本文试图从其诗作所传达的女性情感、所建构的女性意象、所采用的女性话语等三方面入手,分析揭示其诗歌的独特气质,并进而发掘诗人对于女性诗歌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主要评述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驱人物食指诗歌的文学史价与文学价值,论述了食指的精神特质和诗作的主要思想内涵与诗艺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于忽视了向中国传统诗歌汲取营养,中国的一些现代诗作倾向模仿西方诗歌,缺乏汉语诗歌本该拥有的特质,本对此做了些探讨。认为当代诗坛及中国当代诗作的取向应更多地关注本民族诗歌的语言,意境,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瀛奎律髓>向来被视为宗主"江西".文章对方回的唐诗界域、内涵进行考察,认为方回对优秀唐诗尤其是盛唐诗同样推崇,由此试图管窥方氏尊唐祧宋的全面诗学观.  相似文献   

8.
《瀛奎律髓》向来被视为宗主“江西”。文章对方回的唐诗界域、内涵进行考察,认为方回对优秀唐诗尤其是盛唐诗同样推崇,由此试图管窥方氏尊唐祧宋的全面诗学观。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代徽州商人与宗族组织──以歙县柳山方氏为中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徽州歙县柳山方氏将始祖方储的真应庙改建为方氏统宗祠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竣工于康熙九年。这主要是由方氏商人出资的。《方氏会宗统谱》也主要借商人之力纂修,目的是为了强化扩大宗族组织。商人认识到扩大宗族势力与自身致富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桐城方氏家族,文风鼎盛,俊彦辈出。方学渐作为明末享誉盛名的儒学大师亦是方氏家族文化的发掘者和缔造者。文章以方学渐具有家训性质的著作《迩训》为文本,从家族精神、仕宦之道和家风传承三个方面分析了方学渐对于家族文化的构建:其一,他认为“实行之孝”和忠君的殉义精神是家族精神的核心;其二,他提出仕宦之道要以“勤”和“廉”为第一要义,善施教化则是最重要的循吏职责;其三,他传承了方氏文化世家崇尚儒学、勤于著述的优良家风。经过方学渐“崇实”“性善”思想对于家族文化的升华,《迩训》一书也成为方氏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话语形态,对于方氏家族绵延兴盛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戴望舒开始发表诗作时,新诗的发展已经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五四”兴起的新诗以自由解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天地,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与诗作。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简单地强调直抒胸臆及散文化,日益减弱了它的诗的特质并流于直露疏浅。如何克服这  相似文献   

12.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出发,主要从爱情诗、写景诗、社会写实诗三方面来阐述《蕙的风》青春的审美特质,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时间在翟永明前后期诗作里的不同作用入手,分析了翟永明早期作品与晚近作品的一些重要特质。论文认为,翟永明的诗作有如下变化:从独自到戏剧性,从“我”到“你”尤其是“他”。这些转变充分说明了时间在一个诗人身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元初庐山东林寺僧人释道惠《庐山外集》元刻本及日本翻刻本的版本情况;复又细读诗作,钩稽相关文献史料,从道惠的人生踪迹与困境、交游圈与功名心、庐山印象与归隐心境、诗观与诗风等四个方面,较为细致地探讨了道惠游移于"尘中梦"与"物外心"之间的人生轨迹、诗歌艺术特质及其宋元诗歌史意义诸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话“传诗”功能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诗话作为一个大的坐标体系,包括了众多诗人诗作的小坐标,在长期的诗歌传播中,许多诗人诗作的坐标或研究或浮,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考察其变化轨迹,有助于把握诗人诗作地位及时代审美风尚,诗歌误读,自古就有,诗话的纠正误读,帮助阅读鉴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诗话对于诗歌艺术化具有“蓄水池”、“发酵池”、“放大器”三种效应,在累积和增殖中,诗歌得以发展并形成传统。  相似文献   

16.
林旭《晚翠轩诗》中的山水纪游之作,思想上具有近代进步诗歌反帝爱国特质,艺术上能不宗一家,博采众长,刻意创新,大多是其晚期诗作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乃江南望族,数代家传之易学、理学等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最为显著,构成方氏家学的重要内容。方学渐开创方氏易学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理学思想表现为阐扬心学,倡导性善说,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冀图补救时弊。方氏子孙方大镇、方孔炤皆自觉承传家学且有所发扬,至方以智则成为集大成之大学者。桂林方氏家族家学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家族文化,不但成为家族世代坚守的精神品性和门庭兴盛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其望族生成的最为根本之要素。  相似文献   

18.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出发,主要从爱情诗、写景诗、社会写实诗三方面来阐述<蕙的风>青春的审美特质,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的《三姐妹》讲述了无家可归的人追寻失落家园的故事。三姐妹的追寻意识是在残缺的现实和精神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产生的。"家园情结"时时支配着她们的情绪和生活;《三姐妹》的结构式是松散的,剧本着重表现人物内心的冲突,表现她们的孤独感、陌生感;《三姐妹》是喜剧还是悲剧?为什么契诃夫坚持"喜剧说"?本文对这些问题发表了独立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梁波  张彤 《文教资料》2010,(21):28-29
本文论述了姐妹情谊在三部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分析了姐妹情谊形成的独特的历史原因,指出姐妹情谊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作品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