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上海集邮》2007年第5期刊登《2006年纪特邮票原地封大盘点》一文(以下简称《盘》文),收入邮戳约200种,其中定为相关封的邮戳约85种。按《盘》文相关封邮戳比例高达42%的量值,此文似应改名为《2006年纪特邮票原地封与相关地封大盘点》才切题,“原地集邮展览”和《原地集邮类评审规则》也要作相应修改才合适。  相似文献   

3.
沈波 《上海集邮》2001,(2):20-21
1994年的《傅抱石作品选》(1994-14)邮票选取了傅抱石的6幅代表作。邮票发行后,江西又把他的其它作品陆续作为企业金卡或加印广告邮资片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喜欢文献的邮友们,常为能收集到创刊号兴奋不已。热衷于收藏《集邮博览》大全套的邮友也为数不少,但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缺失某期的附品(即随刊夹赠品)而感到遗憾,他们认为,只有收集到杂志及其所有附品,才是至臻完善,十全十美。因此,《集邮博览》杂志附赠的自成系列的贺年封也就成了藏友们热切寻觅的品种了。  相似文献   

5.
补课     
乃君 《集邮博览》2012,(4):61-61
我和《集邮博览》的渊源可追溯至1984年冬季,那时刊名为《北京集邮》,从我们相识到现在,屈指算来已经有28年。那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还是单身,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要交给父母,所以常常是忍饥挨饿,上下班安步代车来省钱。虽然当时是季刊,但能够偶尔凑足钱买一本,  相似文献   

6.
7.
    
真正集邮的人总是抱有两个梦想,一是把邮票悉数收归自己帐下:二是洞悉邮票背后的风谲云诡。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悉数”与“洞悉”之间,是有些辩证关系的。没有”悉数”,就不会有”洞悉”;可没有”洞悉”,就做不到“悉数”。这一期《集邮博览》中恰有两篇文章破了这个论题。  相似文献   

8.
李文 《集邮博览》2012,(3):37-37
2012年1月3日。2012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如期而至,杂志社赠送的《壬辰年》明信片上,汉代瓦当一一青龙的神姿顿时令笔者眼前一亮:简直是太巧了,和陕西省咸阳市邮政局曾经启用的“秦汉瓦当·四神青龙”风景日戳图案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9.
韩满琦 《集邮博览》2013,(10):39-39
《集邮博览》2013年第7期上刊登王良诲先生的文章,询问关于贺卡的编号问题。其实,这个编号应该叫做批号,也就是该邮资封片批准加印的号码,它可以说是加印封片的“身份证”。那么这个批号是怎样编排的呢?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3年第1期载有《“放光芒”邮票停发内幕》,其内页附图及封面各有一枚“放光芒”邮票印样,在印样上部边纸上“同意照此样印制·邮票处”批示的后边有一个钢笔所书的“孙”字,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定格的集邮史》中,左下方照片上中间那一位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著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看到孙先生慈祥的面容,不禁想起他25年前在扬州的一段日子。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11年第4期刊登了肖高键先生的文章《对美国:轮生肖邮票的质疑》,本人对肖先生的观点不敢认同。并且本人认为,美国”第二轮生肖邮票,,御有值得重射门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朱达 《集邮博览》2012,(7):54-54
《集邮博览》一直是我的伴侣,特别是复刊以后的《集邮博览》更成为我的佳侣,一订则订全年,一到必定先浏览后细阅。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披露了不少珍贵的邮史,特别是对外国邮票、邮书的介绍,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兴趣。促进了我的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第一期《集邮博览》刊登了刘生平先生《在邮票档案中发现了什么》一文,披露了邮电部“一九五三年全年发行邮票计划”,笔者就三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望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15.
曹骋 《集邮博览》2013,(6):64-65
在今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上,笔者曾撰文介绍了法罗群岛邮票在中国举办的最佳外国邮票评选活动中的获奖情况。本次介绍法罗群岛在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的获奖邮票。法罗群岛邮政近年来主要参加四项国际间的邮票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拜读刘肇宁先生于《集邮博览》2012年第8期发表的从杨立的—枚区票说起”—文,颇有感晤。刘先生在文中共提到了4枚以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于1942年发行的交通徽图代邮券1角券加盖5角的邮票。其中有《中国邮票全集咱翠放区卷》刊录的两枚:  相似文献   

17.
在我收藏的两百多本《集邮博览》杂志里,有一本封面盖有两个邮戳,内页已经泛黄(如图)。这本被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博览》杂志。看似普通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我与它的故事。初中时,我在一个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开始的收集信销票,到后来收集成套新邮票。邮票收集多了,感觉到集邮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购买集邮类杂志阅读。  相似文献   

18.
向辉 《上海集邮》2013,(3):37-38
2012年第8期《集邮博览》以“中国第一次邮票展览”为题发表了曹源福撰写的文章,引用了当年《晨钟报》、《武进报》的有关报道,对该次邮展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爆的叙述。最近,笔者从1918年的上海《时报》中查到关于该次邮展筹备更为详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李永生 《集邮博览》2011,(10):67-67
《集邮博览》第5期《从邮票中的人物吸烟谈起》一文,开头说“细数新中国邮票,发现有5枚人物抽烟的图案……”,此说法不准确。因我在外地工作。邮票和目录都存放在老家。无法细数。但凭记忆,依稀记得邮票中人物吸烟的图案远不止5枚,粗略算来也在10枚以上。除上述5枚之外,另外还有;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刊登的《无法忘却的带边纸邮票》,将《遵义会议五十周年》邮票旁边的东西称作"边纸",并不妥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该套邮票说明,应叫"附票":"整版邮票的左边有一枚附票,附票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