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之旅     
一、崂山我们顺利地到达了青岛。青岛有许多景点,其中最令我好奇的是崂山,因为山上有道教第二丛林——太清宫。据《太清宫志》记载,自西汉上大夫张廉夫来崂山初建茅庵,道教在此得到传播。据导游介绍,太清宫是崂山规模最大的道场,号称“道教全真教天下第二丛林”。我们来到太清宫,第一眼看到的是两棵巨大的山茶树,树龄竟在200~700年间。神秘莫测、令人毛骨悚然的《聊斋》中的《崂山道士》,就是在这里写的。一个道士又带我们到了另一棵树下,说:“这可是龙树,树上有两个突起处,一个是龙头,一个是龙尾。龙头说明做事永不回头,龙尾说明永不后悔…  相似文献   

2.
从明代全真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者“华阳洞天主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闫希言(闫蓬头)师徒。  相似文献   

3.
崂山道教在道光之前,出现了一批具备各方面才能的优秀道士,多所道观都得到了重修,道士人数也有所增加,从而较好地维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明代嘉靖以来的中兴局面,实现了崂山道教的又一次辉煌。道光以后,崂山道教渐趋衰落。道士素质明显下降,宫观建设停滞不前,到了光绪年间很多道观已经荒废,崂山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4.
花落道士家——论今本《西游记》的最后定稿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魔小说<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华山道士中志经等人所撰,托名丘作.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可以认定,今本<西游记>的最后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闫希言(闫蓬头)师徒.因此,<西>书作者不是吴承恩,胡适和鲁迅对<西游记>作者的误判应被纠正.  相似文献   

5.
吉木萨尔和阜康的道教探讨戴良佐道教为我国三大宗教之一,公元142年由东汉张陵创立,道教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奉老子为道祖,尊他为“太上老君“。南北朝时,道教盛行起来。南宋时产生全真派和正一派。元代以后,更明确分为两大系统。南方日正一教,以符科教...  相似文献   

6.
《崂山道士》一文中,王七心中的"道"是道术,而道士心中的"道"是完整的道教思想。道为本,术为末,王七的"道"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道士的"道"则包含着更为宽广的救世理想,是蒲松龄对中国本土道教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矶部彰和中野美代子等,在探求《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教义及其道士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虽然,其中的一些论者限于一般道教知识而不太了解中国全真教地域性秘史,不太了解明代道教内部正一、全真两派的分歧斗争,但他们的开拓毕竟早于中国现当代论界数十年,应予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武当“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尊崇的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土,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尊  相似文献   

9.
太清宫乃唐朝地位极为尊崇、极为特殊的尊祖重道的大道观,同时也是当时道教的最高学府,道教的学术研究机构——崇玄学、崇玄馆的办公所在地。唐玄宗及其后诸帝出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需要,其道教造像秩序以尊祖崇道、外儒内道为设计理念,依据造像人物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在选材用料、比例大小和在建筑空间中的安放位置方面,进行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匹配设计和空间安排,将祖先崇拜、道教信仰和政治艺术整合为以造像艺术为中心、以道教科仪为特色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10.
道教植根于我国封建社会,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最初为“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五斗米道”又称“米道”和“天师道”。道教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实际上道教产生于汉魏时期,晋、隋、唐、宋、元为其盛行期,明中期后日趋衰落。北京之白云观,为我国最大的道教殿堂。始建于唐代,有道教曾全真“笫一丛林”,龙门祖庭之称,元  相似文献   

11.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门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闰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2.
张三丰道教思想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明之际,著名道士张三丰一生沉寂,不慕名利,潜心修道,九片不壮,对中国道教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继承和丰富了唐宋内丹家之修炼理论,而且融通三教,将“三教合一”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末期造作的道教《升玄经》中出现的“道根”说、“升玄”论及“内教”论等都是在继承汉代以来宇宙生成论的基础上,吸收魏晋玄学本体论的学术成果,并受到东晋南朝大乘佛教般若学特别是中观理论的影响,由重玄学派道士从事道教义理建设而提出的,它曾深刻影响了隋唐道教的发展,在思想史上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4.
道教五派中,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除正一道与净明道为宋以前旧道教派外,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三派为宋南渡后河北新创三教。因此,陈垣教授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其中太一道发祥、兴盛于北方,以卫辉为基地,活动区域为河朔、燕赵之地,远至齐鲁、辽东,道众数十万余,宋金、宋元昌盛约达250年之久,成为研究道教历史及宋金元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代道教文学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道教文学创作丰富。道教的宫观建筑、斋醮礼仪、道士生活等往往是文学题材的一部分;道教的步虚词、青词等具有文学性。道士的文学创作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其创作也别具风格,具有超凡脱俗的神秘之美和奇崛之美。  相似文献   

16.
由民间文艺家张崇纲主编的《崂山民间故事全集》是一部煌煌宏编.全集收入1200余篇崂山民间故事,计320余万字.这部全集的出版是崂山文化史上的一件有着广泛、深远影响的盛事.崂山,又名鳌山、不其山,辅唐山,秦之前属东夷,汉朝划归不其县,隋朝开始划归即墨县管辖.它位于山东半岛西南,东南两面紧靠黄海,北邻古城即墨,西接青岛.最高峰巨峰海拔1133.5米.山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由于它依山面海,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川风物景观:群峰削玉,石崮林立,林美似锦,渊清如镜;海边陡崖千仞,古松虬枝.《齐记》上曾对它作过这样的赞美:“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劳”,被誉为“海上名山第一”;又加九宫、八观、七十二庵映于奇峰、幽谷、翠竹、密林之中,形成“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崂山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传说著称于世,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的胜地.  相似文献   

17.
道教的发展在金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全真、大道、太一等新教派;道徒人数众多,“虽十庐之邑,必有香火一席之奉”;跨越了民族界限,从汉族发展到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成为多民族的宗教;传教地区从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扩展到东北、西北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道教为什么能在女真贵族统治下获得如此的发展?它与女真统治者是什么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本文拟对此加以初步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道教和道士思想是中国的国粹,陈独秀和鲁迅都洞明其弊,在文章书信中屡有针砭,且带有各自的特色。陈独秀分析造成义和拳的五种原因,把道教排在第一,认为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道士所造的迷信邪说的结晶;但这一思想在建党以后发生了变化。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要比陈更加深广,对道教和道士思想的批判更加坚持不懈,他关于“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论断真正抓住了中国文化和宗教问题的要害。以科学代宗教是他们共同的主张和遥远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豫南地处南北之交,全真道教之南浸,正一道教之北渗,豫南是其必经之地。豫南道教既有全真道教也有正一道教。全真道教主要在宫观,正一道教主要散居在民间。正一道教以其民间性而被称做火居道。豫南民间火居道的音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有乐神、娱人、德教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20.
青岛崂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古时有人称崂山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过去最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全山有上千名道士。因此崂山的道教文化也一直影响着附近居民民风民俗的方方面面。崂山脚下的一个普通渔村——雕龙嘴村的丧葬礼仪风俗充分展现了崂山地区民俗中的道教文化因素,客观反映了道教思想文化的生死观如何影响普通老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