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2.
唐君毅通过对人生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将人生境界列为十种,包括纵向之人人皆必经历的四种,横向的并非人人皆必经历但人可选择的五种,以及由纵向过渡到横向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他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阐释,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吕茂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6):26-29,34
唐君毅不仅对哲学有专门的研究,而且对历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关于历史学的研究不只是为知识而求知识,而与人的生活,与人在社会政治文化中一切行事上之实践以及与人的德行有着密切关系的观点,这对于如何研究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中最富有宗教情怀的哲学家。他深刻发掘儒家文化的宗教精神,详细阐述其宗教意义,在认真比较世界各大宗教思想的基础上,凸显中国儒教的特色,并提出建立一种由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发展起来的中国新宗教,以实现"为四海之人道立极,为世界之宗教立枢,以转移世运,斡旋天心"的宗教般宏愿。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不仅对哲学有专门的研究,而且对历史学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关于历史学的研究不只是为知识而求知识,而与人的生活,与人在社会政治文化中一切行事上之实践以及与人的德行有着密切关系的观点,这对于如何研究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先生是20世纪最大的人文主义学者。他不仅对人文主义这一概念作出了界定,而且分析了要大力宣讲和提倡人文主义的原因;不仅对一个标准的人文主义者所应有的基本信念进行了说明,而且分析了中西人文主义最大的不同及其所共同面对的重大威胁,并为解除这些威胁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道教在现代社会立世需要按照自身的问题意识来言说、展开。道教的境遇正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与写照。唐君毅无奈地依照现代学术话语体系来言说、反省道教的历史、现实及其未来发展的可能。他力图为道教理论杂糅的特质申辩、分析道教追求长生不朽的超越方式的合理性和肯定道教性命双修的贡献,认为道教的宽容品格对未来人类发展有着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毕生从事于教育事业,其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通识教育思想颇具特色,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世界,在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心与心交融而和谐,儒家礼乐生活化,科学家圣贤化,政治经济不再是社会的中心,仅仅是对人们生活的保障。唐君毅将他的这个理想社会称之为"太和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严复介绍过来的进化论思想和近代经济政治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很大的影响;他对于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虽没有达到精通西学的权威程度,却也有相当深厚的造诣,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其以一贯的理性与持平的态度进行评价,既肯定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长处,也表明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严复这种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的努力,旨在寻求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会通,希望能开创出一套适合现代中国国情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初盛唐朝气蓬勃的诗篇展现了一种年轻的化形态,构成了“盛唐之音”的主旋律,表现为帝王将相的“豪气”、初唐青年士子的“意气”、盛唐山水诗人的“逸情”、盛唐边塞诗人的“侠气”、诗仙李白的“傲气”、诗圣杜甫的“大气”。  相似文献   

13.
论青年毛泽东中西融合的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毛泽东十分重视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他受杨昌济思想的影响,主张批判地融合中西化。中西化作为不同民族的历史只淀,各有工短,青年毛泽东能对之加以具体地分析,批判,并融合其优秀万分。这种融合是建立在对国情(包括历史化传统和现实情形两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及研究”基础之上的。他在主编《湘江评论》时,就引进了近代西方资产阶段化来否定封建化,因而促使他更早地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化观“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唐君毅认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对因果问题的解释主要有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思路。在批判二者的基础上,唐先生提出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易道精神与阴阳观念”来理解诠释因果问题,形成更全面、更有说服力的因果观。  相似文献   

15.
唐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鼎盛的朝代,也是整个古代中国与境外、海外国家相互交往最为密切的朝代。唐王朝的先进文明,成为各国向往的文明,尤其日本自先秦至唐朝都在吸收发达的中国文明。不过,日本自古到今都有一个看似矛盾,却对本国文明极为有利的文化吸收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既无所顾忌地“拿来”外国文化、又旗帜鲜明地固守本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分析了中国无政府主义劳动观与传统劳动观、古典无政府主义劳动观、泛劳动主义的渊源关系;认为中国无政府主义对工农劳动的注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先行。是他们在中国率行邮“劳动,神圣也”的口号,对中国劳动启蒙之功。指出他们双分推崇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带来的遗害。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猛烈撞击、中北亚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游牧生存方式等因素,形成了契丹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契丹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坚守,使契丹艺术呈现出既接受、借鉴汉族艺术,同时又重视艺术本土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类型;对高职类“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科目定位,教材切入点的选择,教材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授课对象的需要和授课方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论述基础上设计了高职类“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编写提纲。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鲁迅前期和后期中西文化观的考察和对比,试图发现其文化观发展变化的轨迹。鲁迅早期对中西方文化的探讨,事实上并不是如许多国内学者所言,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思考已经非常成熟,但早期的鲁迅已经有了文化的"参与"和"对话"意识。在1909年至1918年这短短的十年,国家和个人人生的际遇促使鲁迅的文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个有担当意识的知识分子,他想荡涤清这古国的每一个毛孔和细胞,由此他开始了以个体的方式一点点地做文化的攻坚,对中国的旧文化和麻木的国人进行无情的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