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中《中国历史》正式本第一册,开头概述我国历史的第一页: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教材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斗争、生活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这一段内容,涉及到人类起源的理论问题,在备课中要搞清楚三点: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有一祖论(一元论)和多祖论(多元论)之争:一祖论认为全世界的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属于一个物种;多祖论认为全世界人种由各种不同的古猿,在各地同时或先后演化而来。近几十年来由于一系列猿类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特别是猎玛古猿化石的发现,以及解剖学、生理学、古地质学、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的结果,证明一祖论是正确的。(二)关于人类起源地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钻研教材,是备课过程中的第一步。钻研教材包括明显的目的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教学),所以,我认为钻研教材应是包括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如何运用教材去达到教学目的)二项内容。现仅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的第一编第一章《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为例,谈谈个人对钻研教材问题的一点认识和一些不成熟的作法。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北京人及其文化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北京人已能够制造劳动工具,使用火,进行生产劳动.正是他们的劳动,改造着客观世界,也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从而理解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北京人只有群居才能生存和发展.原始人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2.使学生知道:北京人的发现,为古人类学和考古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为世界学术界作出的卓越贡  相似文献   

4.
5.
义教初语新版第六册课文《隆中对》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一句,课文下注解对《梁父吟》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即为“汉乐府诗篇名,传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常吟此诗。”但《梁父吟》一诗的具体内容注中未作任何解释。为此,笔者依照史料,作了考证,并作点分析,以期能对大家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相似文献   

7.
[原文]原十一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日:“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  相似文献   

8.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戎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③,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④。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⑤。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⑥,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⑦,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移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2013,(13):70
<正>一个古老的部落玛雷菲雅村,能与世外桃源媲美,不仅有各种瑰丽的神奇植物,而且这里的人骁勇善战,每个小孩一出生就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在一场地震之后,族长带着族人寻找新的家园,但是在这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故事,甚至有新成立的家族欲夺取村落的领袖宝座……  相似文献   

10.
[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①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②曲恩。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  相似文献   

11.
〔原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  相似文献   

12.
[原文]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相似文献   

13.
[原文]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  相似文献   

14.
《谭嗣同》这篇课,涉及到一场复杂的政治斗争。在戊戌变法运动中,谭嗣同属于激进派。变法失败后,面对清廷顽固势力的反扑,他本可以脱身暂避,却选择了流血牺牲。对他的这一选择,人们在评价上历来是有争议的。一种意见认为,谭嗣同用自己的流血来激励国人,推动中国改革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②人君无谏臣③,则失政,士④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⑤;操弓不反于乐⑥;木受绳则直⑦;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⑧;孰不顺成⑨?毁仁恶士⑩,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鞣(11)自直,斩而射之,通过犀革(12)。又何学为乎(13)?”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一文是通过作者冯至与朱自清先生交往中的几个片断的回忆和述评,赞扬了朱自清先生的优良品质和可贵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深挚崇敬和怀念。我想,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朱自清先生怎样做人。纵观全文,作者怀着由衷的钦敬之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朱自清先生的做人要旨。一、勇于探索,坚定不移文章首先以追忆25年前的往事入手,从《雪朝》引出这部诗集的作者之一的朱自清先生。进而指出《雪朝》的风格是“里边的诗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散文化、朴实,好象有很重的人道主义色彩。”这种风格,正  相似文献   

17.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相似文献   

18.
[助读]一妙,《秋》,好一幅丰收的秋景图,八行六十二个字,却无一个“秋”字。二妙,有声。你听,豆荚“叭”的一声,多么清脆,是诉说丰收;高亢嘹亮的唢呐声是  相似文献   

19.
许洋 《文教资料》2012,(33):191-193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岳阳楼记》为例,对其助读系统进行分析。《岳阳楼记》的助读系统包括单元导语、课文前导语、插图与注释。  相似文献   

20.
[原文]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