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长琴 《大观周刊》2012,(39):261-261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
彭帮锐 《大观周刊》2012,(41):266-266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黄敬 《大观周刊》2012,(24):309-310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新课标下的指引下,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怎样让语文课堂更有效呢?笔者认为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了人文关怀、问题探索、知识魅力的课堂。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努力构建新的语文课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4.
雷萍 《大观周刊》2012,(25):207-207
怎样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语文,让课堂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进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
殷晓蓓 《大观周刊》2012,(11):203-203
语文课上怎样才能让学生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6.
李国庆 《大观周刊》2012,(51):277-277
纵观现今汉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汉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汉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汉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具体实例论证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王云芳 《大观周刊》2012,(22):176-176
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不仅有利于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技巧.还对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作为教学流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 。  相似文献   

8.
单伟颖 《大观周刊》2012,(23):187-187
摘要:要让研究性阅读“活”起来,教师需在“氛围情境营造”、“阶段目标设立”、“研读策略指导”下功夫研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调动起真切的情感体验,对课文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将自我融入课文之中,进而悟得文本的真义。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曾宪柱 《大观周刊》2013,(11):222-222
语文教学的改革.近几年来步子迈得很大.但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可渭深人人心。因此、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阳光”为题,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一世间,壮士多悲心”,胸有大志的人总是忧国忧民并为之奋斗至死不渝的,采写长篇通讯《用生命搏击贫困》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正是郭秀明这种让生命充满了悲悯、充满了份量、充满了意义的激情激励我们写下了这篇长篇通讯。我们是在郭秀明遗体告别仪式后的第三个晚上,经过几天的采访、思考、通宵未眠,一夜写出了这篇长篇通讯的。写到激动的时候,我的眼里噙  相似文献   

11.
徐红云 《大观周刊》2013,(5):179-179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会学”,而且要使学生“乐学”,而快乐语文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达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张艳锋 《大观周刊》2012,(17):202-202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让灵魂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亵渎。”人不能忍受无意义的存在,人的一生始终逃不过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也回避不了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寻。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怎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兰芳 《大观周刊》2012,(31):258-25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27):188-188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今天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人生一世间,壮士多悲心”,胸有大志的人总是忧国忧民并为之奋斗至死不渝的,采写长篇通讯《用生命搏击贫困》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正是郭秀明这种让生命充满了悲悯,充满了分量、充满了意义的激情激励我们,写下了这篇长篇通讯。我是在郭秀明遗体告别仪式后的第三个晚上,经过几天的采访、思考、通宵未眠,一夜写出了这篇长篇通讯的。写到激动的时候,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稿件写出了,发表了,还意外地得到了如此高的荣誉,说实话,这并不仅是我们作者的功劳,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党组织多年培养的结果,是郭秀明用生命谱写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沈长华 《大观周刊》2011,(30):225-225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澡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构建开放的教学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7.
农玉娴 《大观周刊》2011,(25):121-12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有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本文首先说明了“有效教学”的理念,并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明春 《大观周刊》2012,(37):363-36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教师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学.部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小学语文教学要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开双手,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收获和喜悦。  相似文献   

19.
林黎 《大观周刊》2012,(37):257-257
尊重生命,彰显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命化课堂”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志明 《大观周刊》2013,(11):228-228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读”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读”能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读”能深入课文,突破重点难点。因此,“读”如一把开启语文课堂的金钥匙,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快乐学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