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相似文献   

2.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 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于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相似文献   

3.
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南春 寇准 渡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苹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来归。(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蝴蝶儿【五代】张泌蝴蝶儿,晚春时。阿娇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因脂,惹教双翅垂。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防秋疏壳,阅之有感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相似文献   

6.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1)这首诗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请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与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阅读》2004,(7):62-63,119
清朝名士纪晓岚,有一天和朋友一起上街。走在街上,看见前面有一家小店,店里的老板娘正忙着。纪晓岚就和他的朋友打睹:“我会一句话,让老板娘笑,再一句话,让老板娘闹。”朋友们不相信,决定以一桌酒席为睹。  相似文献   

8.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注】陈与义,洛阳人,被认为南渡后第一大诗人。巴丘,即岳阳。  相似文献   

9.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4,(7):118-119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例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雏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侧、(孟)郊寒(贾)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  相似文献   

11.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注]①该诗是天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湖北高考语文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返照 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相似文献   

15.
张立 《广西教育》2012,(10):88+95-88,95
高考古诗词鉴赏向来是一个难点,虽然教师可以总结出很多规律、题型和答题套路,但是如果学生本身没有读懂这首诗歌,那么再多的方法和套路都没有用处。这里我想罗列一下如何教会学生读懂诗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来历年选入试题的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浅易,切入角度较小,回答起来也并不是很难。但答题的结果年年失分严重。究其原因是,近年采取“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设计题目。较有层次,因此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如考生答题不规范,泛泛而淡,极易漏掉一些要点,造成整体“意会”,“言传”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语文必考的一种题型,从考试情况来看,考生得分偏低,普遍反应较难。下面就结合我在高考复习中的经验,谈谈如何鉴赏古诗词。  相似文献   

18.
张清 《广东教育》2014,(1):66-70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1)请赏析“积雪浮云端”句中“浮”的妙处。(3分)(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说说你对这首诗后二句的理解。(4分)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练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诗歌鉴赏题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使其能够在高考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