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张天翼的第一部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为文本实例,通过运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对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分析,揭示了张天翼童话作品中“教育功能”与“儿童本位”和谐共生,以及“教育功能”被“儿童本位”巧妙遮掩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是中国长篇童话的开山之作。他的"新奇的"叙事姿态,奠定了其作为中国儿童文学拓荒者的卓越地位。这种"新奇的"叙事姿态主要表现,一是儿童文学"有益、有趣"的创作标准,二是幻想里折射出的斑斓人生,三是幻想中闪现出的独创光彩,其间的思想与智慧带给小读者独特的艺术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作为成年人的幻想在以儿童视角书写童稚幻梦时,本应天然地形成复调结构和多种叙事角度,从而出现富有极强艺术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但是实际上现代童话书写反而呈现出鲜明的单一性,压抑了那些非教化因素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表达,儿童自身那种自由奇妙的幻想少有酣畅的呈现。这类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正是童话创作的本质因素。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就鲜明地体现出整个20世纪的中国童话在功利性文学观指导下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教化性特征。怎样放飞儿童幻想是目前童话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开创中国童话新局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洋葱头历险记》与《大林和小林》这两部长篇童话在思想、情节和艺术手法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教育性、现实性和趣味性三个方面.造成这些巧合与雷同的原因,除了罗大里、张天翼两位作家在自身经历、政治观点、创作思想方面的相似之外,主要是两人发挥创作天才,以形象演绎同一种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时代和家庭的影响使张天翼在童话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幽默特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儿童文学作品多是粗制滥造 ,旨在毒害儿童、奴化儿童。张天翼最先正视现实 ,揭露现实 ,重视儿童文学寓教于乐的功能。他运用幽默的笔法、新奇的夸张 ,塑造儿童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 ,构思令人捧腹的情节 ,语言描写体现儿童口语特征 ,充满儿童情趣 ,使其童话作品呈现自然天成的幽默特色。同时 ,他把幽默作为锋利的解剖刀 ,借助纵横捭阖的比喻 ,讽刺剖析旧社会的种种弊端 ,作品洋溢着冷峭、睿智的笑 ,笑声中儿童们不知不觉地得到了道德的教育 ,涤尽了心头的尘埃。  相似文献   

6.
严文井对安徒生童话至为推崇,其作品《南风的话》、《歌孩》和《浮云》在结构方式、浓郁的诗情风格和现实关怀等方面都明显受到了安徒生《没有画的画册》的影响,这3篇童话可以说是严文井的"没有画的画册"。但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严文井的童话饱含教育的目的,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为统治"合法性"辩护的同时也面临着树立自身理性权威考验。而理性权威的树立除了意识形态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之外,传播手段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传统中国社会,儒家在于民教化中有效树立了自身的理性权威,是意识形态教化成功的典范。相比儒家的教化理念,马克思主义传播中传道者理论研究不足、实际践行的缺失、受道者主动性的缺位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英国优秀作家王尔德一生创造了大量作品,他被公认为是一位独树一帜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措辞优雅,风格独特。本文以《巨人的花园》为例,从意象和情节两方面探讨其与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传统童话的差异,展现这篇童话的宗教特点和唯美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的前十年中,童话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童话美学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在继承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童话的基础上,新世纪童话更有所创新:老中青少四代作家同台献艺;低幼童话受到重视;"爱"这一主题的在场与缺失得到充分表现;文体风格也在多元重组中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童话故事以象征和意象的方式承载着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以美国电视剧《童话镇》为例,结合近几年来有影响的童话影视剧,从性别观念、道德伦理、受众心理等层面着眼,可以剖析出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下,大众传媒如何"重述"童话。  相似文献   

11.
童话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引导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让他们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爱上童话,爱上阅读,进而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童话陪伴无数读者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是德国作家对世界儿童的巨大贡献。目的论作为功能派最主要的翻译理论,对德文童话的翻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目的论看,德文童话的翻译应以翻译的目的为首要原则,同时满足译文的语内连贯标准,以及译文和原文间的语际连贯一致,而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唐庆华 《广西教育》2020,(45):106-107
本文以《皇帝的新装》为例,以七年级学生阅读童话的难点为突破口,论述初中童话阅读教学"四部曲":教师做好备课准备,深入研读文本;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学习任务设计层层递进;师生共读,通过"一品读,二思考,三训练"的方法扎实落实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完成富有创意的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  相似文献   

14.
《五色石》是清初的拟话本小说。从书中作者的自序到故事情节等都可以看出此书当时的教化功用,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忽略拟话本小说的娱乐性,在题材选取、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结构布局、细节描写等方面均有一番特殊的处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也使得此书在同时期同类作品中成就突出。  相似文献   

15.
以纳博科夫的俄语短篇小说《童话》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中的小人物埃尔温及魔鬼奥托夫人的形象,阐述了纳氏通过对主人公心理变化及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童话世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常把童话比作是人类精神发展的基石。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童话在儿童的成长中确实有非常独特和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童话教学的独特性。但在语文课堂中,由于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教师往往把童话教学和一般的记叙文教学等同起来,将文本化整为零,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巴塞尔姆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白雪公主》为例,探讨巴塞尔姆是如何通过采用以互文性为特点的超文本戏仿文本策略创作出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的小说形式,实现对经典童话的彻底解构。巴塞尔姆在语言和故事情节上大胆试验,运用诸如碎片、拼贴等各种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对源文进行仿拟,最终显示出其文本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徒生童话》一直被全世界人民奉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普及率非常高。然而调查的事实却是大部分人只知道老三篇(《灰姑娘》《丑小鸭》《海的女儿》),对其他作品并不熟悉。经典原本应该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心灵鸡汤,但现状却是让学生看起来很美而不愿靠近,更谈不上真正走进。经典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浸润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9.
艰苦的奋斗、真挚的爱、死亡的超越,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频频出现,这三个话题经分析又与永恒密切相关,而永恒也是安徒生毕生所追求的根本。安徒生的童话可以说是他人生的写照,永恒也自然在他的童话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0.
李清华 《辅导员》2012,(33):43-44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品格成长的文学样式。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占领儿童教育的阵地,这对于塑造儿童良好的性格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为例,详细阐述童话在儿童性格培养中的价值。一、童话有助于儿童树立长远而美好的理想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其丰富多彩的幻想。童话对于真善美的颂扬,对理想世界的描绘,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