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康德的想象作为中介的理论出发,对于艺术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运作特征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艺术想象的中介性的见解。基于这种见解,作者进一步探讨了艺术想象与审美超越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表达了艺术想象在审美超越中的中介桥梁作用的观点,深入论述这一观点则是作者所极力想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因为道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在表现为现实存在的同时,又面对未来进行超越,与此相应,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会人们如何适应现实,但另一方面又要帮助人们不断地超越现实的束缚.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因为道德教育是成人教育,所以,道德教育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在表现为现实存在的同时,又面对未来进行超越,与此相应,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教会人们如何适应现实,但另一方面又要帮助人们不断地超越现实的束缚,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为曹禺的戏剧摆脱了狭小的情感领域和实用的功利目的,超越了对人物好坏的道德是非评判,对具体社会问题的直接表现和对时代背景的如实描写,显示出对世界背后的奥秘和人生况味的深刻关注和执拗追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是天人合一、主客同一的古典主体间性的思想.而现代美学的基础是主体间性的思想,强调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之间的沟通融合,通过对人类异化劳动的扬弃,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审美是主体间性活动,是从审美超越的角度去看待生存本真的意义,去感悟生存的自由,去体验超越的境界.通过建立"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生存活动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实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从而进一步探析当代人的审美理想,超越生存异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规范制化的生活、重复模式化的生活、多重压力下的生活、狭隘孤独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个体的生存状况,既有教育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这势必与我国教育改革及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矛盾,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通过学校管理改革及教师个人的努力来共同改善教师个体生存状况,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艺审美超越的意识形态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审美超越现象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存在。艺意识形态理论与艺审美超越现象的张力关系构成了艺发展的当代课题。艺审美超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意识形态策略表现在行为模式,认本结构的反作用,语言形式和艺生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进入读者的接受鉴赏过程.引发千差万别的效应,最终实现了它的诸种功能。鉴赏,是文学价值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审美自由与超越是文学鉴赏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作为自苦与超越的文学鉴赏,其逻辑前提是: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关乎教师的发展。规范的生活、狭隘的生活、重复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主要的生存状况。致力于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 ,让教师在育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育自己、拓宽和更新教师培训的内容、赋予教师自主发展的权力 ,这是提升教师生存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艺术审美超越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在艺术活动中的对象化,主要包括对审美客体的超越、对审美主体的超越、对审美主、客体所处的物理时空的超越以及对实用功利价值的超越。但是,艺术审美超越又不是超越一切的绝对自由,它必须以现实为依据,最终必然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论审美超越     
自由是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追求并思考的问题,如何在喧嚣的现实物质生活中寻求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超越物欲走向自由是本篇章探讨的重点。本从超越实用功利、超越道德层面、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以及超越自我四个角度,来解决如何达到审美超越的自由境界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学审美超越论》是一本卓有创见、富有个性的文艺理论专著。其个性与创见主要表现在选用极其边缘化的文本,在全新阐述了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审美超越性的同时,提出和阐发了一些独具特色、内涵丰富、很有创造性的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13.
当下独特的生活境遇在日常生活领域造成了包围个体的物役化工具化片面化碎片化停滞化的潜在生存陷阱。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审美主义和传统儒家德性论的超越结构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语境,当下个体日常生活场域应重构一种区别于古典和精英主义的、具有普适性的超越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积极地引领个体超越狭隘自我、培养个体超越的基本素质、提供个体超越的现实路径选择,引领个体走出当下困境,走向理想自我、自为自我的发展之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语境中进行话语建构、实现个体价值的创生点。  相似文献   

14.
黄轶 《语文知识》2007,(2):29-32
清末民初启蒙运动对个体"人"的发现一个不常被关注的逻辑结果,就是促成了文艺从社群之家的文以载道转向个人之家的生存自慰。苏曼殊以现代审美主义者的姿态进入佛教和文艺,其文字作为个体空间审美意义上的想象与重构,也就隐喻了对于民族和人生的改造之意。这种"质"对新文学系统本身是一种宝贵资源,但其遗憾也在于此:说的动感代替了思的活泼,悲情的表达有时埋没了纯挚本色。  相似文献   

15.
规范制化的生活、重复模式化的生活、多重压力下的生活、狭隘孤独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个体的生存状况,既有教育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这势必与我国教育改革及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矛盾,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通过学校管理改革及教师个人的努力来共同改善教师个体生存状况,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师个体生存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制度化的生活、重复模式化的生活、多重压力下的生活、狭隘孤独的生活是长期以来教师个体的生存状况,既有教育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这势必与我国教育改革及教师的专业成长相矛盾。只有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通过学校管理改革及教师个人的努力来共同改善教师个体生存状况,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崛起的过程中,文化审美作为当代审美表达机制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日益突现.文化审美贯穿了现代审美意识的现实品格和人文品格,它的生成与表述能够使当代美学吸纳新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从而在整体视野的调整与转换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探索综合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8.
审美现代性对人自身生存状况的反思给生活于庸常状态的人更多的启示,在现代性的理论话语和人的现世生存中揭示审美现代性与人之生存的关系,有助于透视其理论自身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中,上海学者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相继出版,成为文化圈内外瞩目的焦点。独特的游记体使得它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文本存在,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余秋雨超越时空的文化精神追求、超越传统的自由反思意识。使他的文化散文在关照和审视中华民族文明碎片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超越意蕴,不断凸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气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忠慧 《文教资料》2007,(28):46-48
魏晋审美人生最基本的形态是超越。超越性是哲学的最高本性,是基于最基本的人性的。魏晋审美人生的超越性有多种形式,即超越苦难、超越形体、超越名教等等。魏晋的这种审美人生形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