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建龙 《地理教育》2014,(12):15-16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需要达成以下课标要求(见表1).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区域,本节教材以独立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为主题,由"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四个模块组成,教材紧扣"黄土"这一区域中心事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土文明"、"黄土风情"、"黄土景观"、"黄土成因"、"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突出具有鲜明"黄土特色"的区  相似文献   

3.
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问题的设计。本文以“为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为核心问题,设计连贯的问题链和层层递进的子问题。以“追本溯源、苦难象征、因地制宜、绿色新生”为主线,“时空演变、要素综合、人地关系、区域联系”为暗线,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设计多层次、多主体的教学评价量表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形成“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呼唤素养导向下新的育人方式,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搭建了学生素养发展的坚实平台,而以课程内容结构化与情境化为宗旨的课程制作则成为地理教师落实课标要求的重要依托。文章基于地理课程制作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项目式学习,提出了项目主题统领化、制品内容生活化、项目活动多样化、评价内容与形式多元化的课程制作原则,并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为例,围绕确定研究主题、搜集课程制品资源、创建课程制品三个环节,论述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理课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跨学科视域下,有策略地开展合作学习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围绕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目标,设计由一系列小组活动构成的课程。在跨学科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分析跨学科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内涵与联系,并结合二者特点来选取具体案例,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观念树立、教学情境创设三个角度进行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方法,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从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看,本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地球仪部分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地球和地球仪,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相似文献   

10.
校内考察活动可以缓解野外考察活动与学校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针对"水循环"这一内容,以江苏省昆山中学"海绵校园"考察活动为例,通过观察、考察和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及真实情境下创设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演示、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更好地揭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成因。文章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模拟实验为例,采取分组实验形式,探索植被覆盖率、坡度、土壤性质、降水强度等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从而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12.
地理视角指依据正确的地理学价值观,基于一定的地理学思想与理论,运用地理学知识与技能观察世界的切入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主要包括空间—区域的视角、变化的视角、综合的视角和人地协调的视角等内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按照学科逻辑设计问题链以串联课堂,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引发积极的思考、掌握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领悟地理学科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视角。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由课文、图像、活动、阅读四部分组成。其中"活动"部分让学生通过不同活动的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或事物的探究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地理素养。本文以日本为例,探讨"活动"内容的教学。一、"活动"内容根据教材设计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内容为区域地理。教材从认识大洲、认识地区及认识国家三个角度编写,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学习与  相似文献   

14.
一、围绕“黄土”整合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节教材的编排紧紧围绕“黄土”展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主要达成以下两条课程标准要求: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通过运速、运量、运价比较体现,而“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要结合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来选择,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学习“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6.
1.基本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图片展示、演讲、朗诵、辩论等形式,使大家的视野得以开阔,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文学知识的积累得到增长。首先、我们要制订活动方案,填好活动表格,然后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分成几个活动小组,确定小组名称和负责人,由小组长填写表格。表格示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该活动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国家的方法,挖掘日本的人文资源,总结工业特点和分布规律,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原则以及互学共鉴、共建共享等素养的教育,充分发挥地理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是“人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次丰富情感的过程,是一次丰富人生阅历的过程,是一次语言积累的过程,当然也是一次实践和训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在学习“巴西”时,本教学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自主学习、逐步深化”的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在阅读、分析和运用地图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巴西”属于国家地理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