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过不久.就有几个孩子冲进办公室告诉我:方方被人推倒了,头撞到门口走廊的柱子上.鲜血直流。听说后.我急忙赶到教室.一方面通知家长来带孩子去医院包扎伤口.一方面充当起“福尔摩斯”进行破案。  相似文献   

2.
每天清晨,在校门口我们都可以看到家长们替孩子拎着书包将他们送至学校;第一节课前,我们也总可以看到一部分学生进教室后忙乱地翻着书包,为找不到需要交的作业本和当天需要用的学习用具而大呼小叫……只因家长的代背书包,使得孩子的依赖心理日趋严重;只因家长代为整理书包,使得孩子学会"自理"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丧失。  相似文献   

3.
二、被孩子喜欢能给人带来快乐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会不会有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就来找你,让你早点去他们的教室?会不会有学生一看见你走进教室,眼睛里就放出亮光?你请了病假,再下一节课时,会不会有学生问你为什么上节课没有给他们上?如果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你都是肯定的,那么,你一定已经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快乐:被孩子喜欢。  相似文献   

4.
很多家长恳切地要求我:老师,您上课提问或上黑板多叫叫我的孩子。我想,家长的要求是对的,“多叫叫孩子”就是唤醒学生成就感,就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可是,一节课45分钟却是有限的啊!我想,采有合作式竞争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时间有限问题,而且有助于全体同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98届初三(13)班(以下简  相似文献   

5.
正几个月前,笔者观摩了几节美术评优课。其中某中学美术教师的课件出了点故障,临上课时怎么也打不开。那是一节人物写生课,面对下面听课的五十多位学生和七、八位评委,这位教师的紧张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即使没有课件也完全可以请学生担当模特,介绍人物的比例、动态等来完成教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教师在讲台上给大家鞠了个躬,说道:"我的课件打不开了,这节课没法上。"接着就准备离开教室。  相似文献   

6.
这天该上《加减法的简算》,我刚走进教室。发现教室后排坐了两位老奶奶,原来她们是来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我小声嘀咕道:“学生的父母们也挺忙啊,连听一堂课的时间也挤不出来。不知这些‘奶奶’们听了课,能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不?”  相似文献   

7.
接送孩子时,大多数家长都能够和值班老师打招呼,叫孩子问老师好或向老师说声“再见”。但也有一些家长在早上送孩子来园时,旁者无人地把孩子推进教室转身就走,或把孩子拉进教室,毫无顾忌地替孩子选座位,挑凳子,甚至有因为昨天自己孩子和某个孩子吵嘴而大声训斥后者;在接走孩子时,对教师的满脸微笑视若无睹,冲进教室拉起孩子就走。有的教师见此也很生气;“白浪费了感情!以后对这种家长的孩子咱也象他们那样,不问不闻。”这当然是一时的气话。不闻不问是不行的,一方面师德不容,另一方面良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下 ,语文是一块交流情感的天地 ,我觉得从课外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既可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 ,又让学生在受到美文熏陶的同时获得人文教育。最近 ,我上了一节研讨课———《爱的回音壁》 ,我想从两个方面谈谈我上这节课的体会。《爱的回音壁》 ,从家长的角度 ,告诉家长需要如何爱孩子 ;对孩子而言 ,则教育孩子要对父母亲人付出自己的爱 ,你才能感受到别人对你的爱 ;就老师而言 ,这也是对驾驭和整合教材能力的一种挑战。我的教学思路是感知、品味、运用三个环节。学生读这篇文章还是比较费劲的 ,不过 ,在教学中 ,我始终遵循学生的“主…  相似文献   

9.
彭杏英 《教师》2011,(33):77-77
一、案例背景 一天下午,我正准备上课所需的资料时,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家长以充满焦急的语气给孩子请假,原来这名学生中午放学时在外面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导致呕吐、腹泻,正在医院治疗。我安慰了这位家长后,准备上课了。来到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八年级(2)班上课,在去教室的路上,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本节课的课题——“维护消费者权利”。我有了一个想法,作为班主任,  相似文献   

10.
正画面一:这节课是二年级三班的音乐课,由于音乐教师自己的班级有学生在下课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电话通知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没有时间来上这节音乐课了,听到这节音乐课泡汤的消息,孩子们如霜打的茄子一样。画面二:学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在市歌咏比赛中获得金奖,等教师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长时,家长不仅没有丝毫开心的意思,还不紧不慢地说:"有什么用呀,又不是语文、数学。以后我家的孩子不参加这样的活动,省得影响我家孩子的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背景一天下午,我正准备上课所需的资料时,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家长以充满焦急的语气给孩子请假,原来这名学生中午放学时在外面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导致呕吐、腹泻,正在医院治疗。我安慰了这位家长后,准备上课了。来到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八年级(2)班上课,在去教室的路上,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本节课的课题——维护消费者权利。我有了一个想法,作为班主任,  相似文献   

12.
第一节课是 SIMON 先生来上的。他把我们带进一间教室,这个教室三面都有白板,对门的窗子下面放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了好多本英语字典。教室的中间有四张小桌子拼成的大桌子,下面是那种宽宽的红色软面的椅子。SIMON 示意我们把椅子搬过来,围着黑板坐一个半圆形。这时,他把一台很古  相似文献   

13.
琐记 细思     
黄美瑜 《师道》2009,(11):51-52
一看到,想到 清晨站在教室走廊上,我看到这一幕:两个家长抬着孩子往教学楼走,孩子使劲挣扎不肯进教室。两个大人估计是男孩的奶奶和妈妈。实在难以行进,从校门到教室不过几十米,中间好几次停下来。孩子是这样死死地抱住妈妈的脚,死活不肯进教室。后来,老师来了。我看他忙往后退,哭得更厉害了,在地上滚动。  相似文献   

14.
善于倾听     
记得有一本日本的教育小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小学校里读书,她非常喜欢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但是当她高兴的时候,总是在静悄悄的课堂上弄出烦人的响声,不是手舞足蹈,就是翻动桌板。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全然不顾她和她家长的情面,也没兴趣了解孩子的心思,十分坚决地要求她转离该校。母亲很无奈,孩子却浑然不知老师对她的看法。家里费了许多周折在报纸上找到了一个似乎适合这个孩子的学校,于是母亲便带着孩子去试试看。这所学校在乡村,教室是用两节旧车厢组成的。学校没有很正规的院墙,面对的是大自然广阔的天地。学生每人可分…  相似文献   

15.
目前农村幼儿班(园)大都是混合班(3--6岁),要在一个教室,由一个教养员在同一时间,上好三个不同程度的作业,非用复式教学的办法不可。现在谈谈我是怎样上好一节复式计算作业的。在作业的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幼儿年龄不同,编排好坐位,把大班孩子编为第一组,中班孩子编为第二组,小班孩子编为第三组,每组指定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为组长,以便协助教师上好作业课。教师再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搜集和制作好直观教员,如小石子、松树尾、树叶、挂图、卡片等。本节计算作业要求小班幼儿认识1.2.3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遇见他是在去年初一年级某班的信息技术课上。他长得人高马大,皮肤黑黑的,牙齿白白的,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期间,我发现他经常不停地用手打自己的头,并发出"呜呜"的怪声,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简直就像一头黑熊。压着心中的怒火,我上完了这节课。课下,我向他的班主任了解了情况。原来,这位特殊的学生出生时大脑受过伤害,很多行为自己控制不住。我心里嘀咕着:这样的孩子怎么到我们学校来了,虽说这两年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但也不至于招个大脑发育不良的孩子来吧。  相似文献   

17.
吴敬德 《学周刊C版》2014,(8):187-187
几个月前.笔者观摩了几节美术评优课。其中某中学美术教师的课件出了点故障.临上课时怎么也打不开。那是一节人物写生课,面对下面听课的五十多位学生和七、八位评委.这位教师的紧张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而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即使没有课件也完全可以请学生担当模特.介绍人物的比例、动态等来完成教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教师在讲台上给大家鞠了个躬.说道:“我的课件打不开了.这节课没法上。”接着就准备离开教室。我不禁愕然了.参不参加评优姑且不论,而教室里还有五十多位等待上课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当我宣布下课后返回教室向学生们发放礼物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徐锦言同学正拿着用电脑合成的照片在发呆,李雅琪同学低着头在哭泣,还有一些同学拿着"家庭树"在说着什么……这时我的手机上显示了一条短信:"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感谢课堂带给孩子的震撼,使孩子学会了理解.孩子竟然对我们说‘您们工作忙,不能带我出去玩,我不怨您们’."我的眼睛湿润了.看着孩子们的样子,想到家长的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就是这样一节《品德与生活》课,使我感受到越是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学生越容易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正"书就是你发给我的呀!"这学期担任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今天是开学第一天,马上要上第一节课了,我走进教室,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了,心里一阵高兴,状态不错嘛!再看看,诶,怎么多了一个孩子?虽然昨天  相似文献   

20.
王雪娟 《师道》2014,(9):27-27
今天这节课,我有三点说明:第一。这节课的选题不是临时做的.它是我们深圳市龙岗区语文教研员曹清富老师研究十多年的一项课题。曹老师一直精心选择一些小说.去掉它的结尾来让学生进行训练。他出了几本书,由他主编的有关“微型小说猜读续写”的书被列为全国百种畅销书籍。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也选择了“小说猜读续写”的内容。这是我上这节课的一个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