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强制执行关系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关系我国民事法律的尊严.如何使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更加完善。是当务之急,也引起了电大法系学生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措施是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核心内容,在民事执行程序中举足轻重.本文从分析我国民事执行措施立法和实践中的缺陷入手,结合民事执行措施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完善与创新民事执行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物权法》中关于公示公信原则着手,通过对公示公信原则内涵的解读以及对公示公信原则的适用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原则对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影响,力求对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有所改进、补充和完善,对我们的民事强制执行的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以适应民事强制执行改革之需要。  相似文献   

4.
民事执行救济是强制执行中一项不可缺失的补救程序,亦是民事执行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它不但是纠正违法、不当执行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执行当事人、案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民事执行改革的不断进行,执行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民事执行程序和执行实体的公正与否,所以,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李辉 《华章》2011,(20)
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其最终目的是求得国家法律保护.然而在民事案件执行中往往生效法律文书难以实现,这已成为民事审判和执行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成为了依法治国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分析民事执行的重要性,针对民事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提出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重视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为保障公民合法利益尽快依法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各地法院发出的家庭教育令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存在差异,裁判不一主要源于立法上强制执行规范的缺失,其背后是对于家庭教育令能否强制执行的理论争议。为维护家庭教育令的法律约束力与司法公信力、确保国家亲权行使的谦抑性与合比例性,家庭教育令有强制执行的必要。不同于一般民事强制执行坚持债权人中心主义,家庭教育令的强制执行应遵循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可以采用和改进保证金制度与信用惩戒措施,通过改变保证金制度的启动位阶与保证金的终局流向、明确信用惩戒措施的启动要件,弱化执行措施的强制力和补强强制执行的正当性;同时应根据监护结构的不同类型和监护人过错的可责难性,选择性适用改进后的执行措施,确保实现场景化干预与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7.
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是目前困扰着人民法院的正常工作、影响司法权威的一个顽疾,《强制执行法》呼之欲出,而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问题是完善强制执行立法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探讨强制执行法所特有的基本原则: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优先清偿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以财产执行为主、以人身执行为辅原则。  相似文献   

8.
由于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的不明确,导致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在制定和实际运行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完善我国强制执行立法要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民事强制执行法律体系;第二,立法指导思想要立足于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第三,要加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力度;第四,执行措施要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有相应的程序辅助。  相似文献   

9.
强制执行拍卖作为民事强制执行的重要变价措施.应达到权力制约、权利救济及利益平衡之目的,体现正义、效益、秩序和自由等程序之独立价值.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拍卖评估、保留价确定、拍卖公告、流拍的处理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规定.拍卖实践中拍卖程序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完善强制执行拍卖程序,应当对强制执行拍卖竞买人资格、拍卖标的物作必要限制,评估费用应按拍卖成交价确定,委托评估和保留价确定中的具体程序应进一步明确化.被执行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下落不明时应在公示催告后方可拍卖,鼓励发展电子拍卖方式,对不动产拍卖流拍后应设立强制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商事诉讼案件的增加,人民法院的民事强制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由于执行工作的不得力,加之讨债公司的出现,动摇了司法权威、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经济运行的恶性循环。因此,科学的对待执行工作,成为我国当今法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我国民事执行所面临的现状及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从理论上、司法实践中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旨在找出解决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救济立法过于粗糙、欠全面、难操作 ,不能全面公正地保护当事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利。针对这一现状 ,参考国外民事强制执行救济的成功作法 ,应对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作以下完善 :一是建立程序性救济制度即执行异议 ;二是建立实体性救济制度即异议之诉 ,异议之诉可分为债务人异议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强制执行与社会信用体系之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行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被执行人、法院和政府信用缺失是导致执行难的主要原因;民事强制执行是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强有力的保障,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民事强制执行难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必须系统的解决执行中各方主体的信用问题,以被执行人、政府、法院三大主体的信用建设为出发点构建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审执分离”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司法原则。在我国,由于没有单独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执行机构地位不明确、执行人员不独立和执行裁判权与执行实施权事实上不分等原因,造成“审执分离”改革不彻底。应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奠定审执分离的立法基础;对执行机构进行改革,从执行体制上实行“审执分离”;要建立专业的执行队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机构改革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法院执行难的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要解决这一难题,应当从改革民事强制执行机构入手,并根据强制执行权的性质建立起在法院系统内部的统一框架,把强制执行权分配给法院两个职责权能相对独立的业务部门行使,即把执行实施权归入司法警察部门,执行裁判权则由现在的法院执行庭行使。  相似文献   

15.
民事调解检察监督权,作为新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新的公权力,考虑到民事诉讼本身属于私权领域,应当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特点,这一监督制度在理解及适用上应该遵照从严解释的原则.无论从文义解释、立法解释还是从体系解释的角度,新修订的民诉法所规定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的范围不包括违反自愿原则、合法原则以及损害第三人利益这三种情形.民事调解检察监督的范围主要包括代表国有资产一方放弃国家利益;利用调解书规避行政处罚或者强制执行以及民事调解书内容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等三种形式.检察监督的方式包括抗诉、检察建议及移送立案侦查等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执行难”进行专门立法。我国的民事诉讼通常包括起诉、审查、开庭审理、裁判等程序,“执行”是其中之一,也指人民法院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付诸实施的行为。民事强制执行则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赖健 《许昌学院学报》2002,21(3):115-117
我国学界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分歧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执行主体、执行依据、执行手段和执行目的上各有说辞,这表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立法模式尚处于一种不成熟、不统一的状态.必须通过对各家理论的比较、分析,通过对国外立法情况的介绍,求得各方的共识,准确界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概述我国当前对民事之诉的合并存在立法不完善和各地司法实践做法不一的混乱现象,指出完善诉的合并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出完善我国民事之诉的合并制度之构想,借鉴我国刑事案件合并侦查、合并起诉、合并审理的做法,建议增设民事牵连管辖的规定,放宽诉的合并条件,把事实上或法律上有一定客观联系作为诉的合并唯一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该制度的确立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执行难"困境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梳理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运作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发掘了该制度的运作空间,进而分析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具备着坚实的法律基础、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在民事诉讼法面临大的修改的契机之下,主张将检察机关引入民事强制执行监督体系,并对监督方式与途径等具体制度的构建问题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诱陷行为是一种为法律所禁止、谴责的执法手段.各国大多通过立法与判例对其加以规制.本文在分析诱陷行为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诱陷行为的判断标准、诱陷行为的程序性制裁方式和实体性制裁方式以及诱陷者的刑事责任问题.最后考察分析了我国引诱侦查的立法与实践状况,指出我国引诱侦查立法上存在缺失,而侦查实践中又经常使用引诱侦查手段,认为应当完善我国的引诱侦查立法,并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