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婷 《河北教育》2007,(10):23-2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对小学生来说,快乐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对老师来说,引导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是我们永远要研究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让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快乐之源,并使他们乐“此”不疲呢?  相似文献   

2.
“县管校聘”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管理的创新性改革。解决“县管校聘”目标群体——教师的“制度适应”问题,是推进“县管校聘”制度落实的着力点。提高教师对“县管校聘”制度的适应性,是破解制度管控下“教师逆流”难点的关键思路,也是实现刚性配置中教师资源最优化的核心举措。制度适应理论视域下,教师适应“县管校聘”制度是文本与情境相互牵制的过程,是从试探拒斥到主动嵌入的动态行动。从文本与情境的静态适应出发,重点关照教师与制度互构过程中的动态适应,是消弭教师与制度鸿沟,提升教师适应,推进“县管校聘”落实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黄亮 《时代教育》2007,(9Z):123-123
学生插嘴是课堂上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教师讲了上句,有的学生追不及待地就接出了下句:师生正兴味盎然时,有的学生会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与是课堂上哄堂大乱。针对这些现象,有的教师也许会予以制止,有的教师甚至会严厉批评。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插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学生个性都不同,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活泼好动,有的爱出风头,  相似文献   

4.
滕竞 《文教资料》2011,(5):239-240
"90后"高职新生入学后一般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如因为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等的改变而产生焦虑多、迷茫感、受挫感。鉴于此,本文论述了消除"90后"高职新生心理不适应感的具体调适策略,以期有助于高职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5.
学生喜欢有个性的老师,而每位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都有着他的自身契机和历史渊源,“四有”教师会让我们的教学“个性”起来。“四有”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文英 《上海教育》2005,(5B):60-60
上新授课时,讲完课,我会习惯性地问学生:“新学的知识大家都懂了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懂了。”这时,我会满意地点点头。这种现象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恐怕也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历史讲评课,教师凭借所谓的“标准答案”担任“主演”,学生大多是“配角”,有的还是“群众演员”,甚至是“听众”。课虽然上完了,试卷也讲评好了,错误也纠正了,但是有一个现象常常令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考过的试题,讲评了,再考,仍然有许多同学做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学生在讲评课上唱“主角”。  相似文献   

8.
曾仁付 《四川教育》2002,(10):44-45
“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指“有关知识的获取、转化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方法的归纳、发现、概括过程;决策的决定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现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互相勉励、互相信任,共同提…  相似文献   

9.
很多语文教师特别是有着十几年以上教龄的语文教师的直接教学经验是: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运用“灌”、“填”的教学方法,把教参上的结论给学生输送过去。我们这些  相似文献   

10.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成功的过程,就是要使学生实现从“懂”到“信”,从“信”到“用”转化的过程。“懂”是对教师讲的理论明门清楚,“信”是学生相信老师讲的理论和事实,相信自己所学的理论对自己有帮助,“用”是学生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讲理论要坚持讲道理摆事实,以理服人,切忌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11.
如今,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群“看客”,他们看着教师播放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看着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看着教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他们与这个看似充满活力的课堂格格不入。为什么有些学生会成为课堂上的“看客”?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期伊始,很多老师会迎来新的一届学生,而当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老师、同学见面时,难免有忧虑、紧张等情绪。“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师生关系“触电”的良好契机。因此,新任教师应谨慎对待自己和学生的“第一次’,努力让学生对自己“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3.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陈海燕 《江苏教育》2007,(24):56-56
这个让人牙齿痒痒的李晓啊,真叫我这个新上任的班主任不省心!这不,又有任课老师来“反映”他了——上课半天了才松垮垮地进教室,一整节课又是插话又是说笑,扰得四邻不安不说,还公然在作业本上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李小狼”……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的抱怨“这些孩子,真是届而不发,那些好孩子,也非得让老师拽起采。”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会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任凭教师用怎样的目光期待,最终站起来的回答也毫无热情。这样的现象,让很多教师感到生气和不解,症结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6.
韩愈说,教师虽然“术业有专攻”,但“弟子不必不如师”。实践证明,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有时可能会超过老师,也能当老师的“小先生”。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反思已被广大的教师接受且应用,学会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同样,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向老师“报告”,在小学生中是常有的事,甚至是他们的一大“需要”。让学生在切实的“需要”下作文,能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里,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经常向教师打“小报告”,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告诉老师去。”“小报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是受害者的诉冤,有的是见义勇为的检举,不管大事小事,只要他们觉得有必要一说,就会向你报告,连我任教的体育课也不例外。这个时候你会发觉自己更像一个法官,  相似文献   

20.
教过文言文的教师一定都有体会:串讲与投影在教学中有机结合是大多数教师一贯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