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关于“文”和“道”本文在论述为文之道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和“道”的关系,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韩愈对李翊说:“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意思说:你能象这样,谁不愿意把所懂得的道理告诉你呢?(你有才干而又能谦虚地向别人请教作文章的道理,那末)道德的归于你就快了,何况道德之外的作文章的道理呢?很显然,韩愈认为,道德是文章的根本,文章是道德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周吉荣 《陕西教育》2006,(12):40-40
新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一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腾出时间补充选取有价值的能力型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例如:初二法律常识开篇课——前言,让学生弄清学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不容易。我以书本第3页漫画“视而不见”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思考“视而不见”现象.并提出问题:如此危险,此人是知险而行,还是不知其险呢?“视而不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反思:“视而可见”情境是怎样的?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既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句话告诉我们:精神自律之于道德形成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结合职校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的需要,探究德育自律目标,教师要有尊重和理解现在学生的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的思路和观念,构建道德教育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认知,认知是需要“过程”的,而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偏偏省略这个“过程”。   在思想教育上,往往告诉学生要这样,不要那样,直硬硬地灌输道理、规范行为,或教师讲清道理之后,学生不能再有错了。这就是不允许学生有个过程。教学上则更为普遍。教师往往用自己的认知来代替学生的认知,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告诉学生有一个什么定理,这个定理如何应用,这篇文章主题是什么,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等等。认为讲清了学生就会拥有,而不去思考学生的认识过程。   人的认知是需要过程的,认知一个事物或道理,不…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他们的话语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想取得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毕业前告诉我一个秘密:他们背后叫我“老班”。我听后一愣,学生竟敢给我起“外号”,然后会心地笑了。这是同学们的爱你,“老班”可看成是“老班长”的代名词,班主任老师变成“老班”,其中意味深长,含义丰富。也使我感悟到一个道理:教书育人首先要遵循一个“爱”字,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火”这奇妙的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离不开的,它给人类带来了说不尽的好处,但它一旦发起脾气,便很难管得了它,人们常说的“水火无情”就是这个道理。幼儿好奇心强,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可他们并不知道或者并不理解“水火无情”的道理,因而常有背着大人玩火的现象。因此,在大班开展相关话题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设想从谈话入手,通过小实验、观看录像、木偶等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他们了解火的用途,知道用火不当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从而达成共识:玩火真危险,我们不玩火…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说话     
我是物理老师,物理课注重实验,是不是真理要由实验结果说了算。我也是班主任,说的好多道理学生根本就不听,甚至他们的“歪理邪说”比我的说教更受大家的追捧,怎么办?那就用做实验的方法,让实验结果告诉他们该听谁的。  相似文献   

9.
快乐晨会     
许多教师对晨会课认识不够,甚至认为“短短的十分钟可有可无”,把晨会课上成道德说教课,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把晨会课上成“批评课”,批评成绩差、习惯差、作业不完成的学生:把晨会课上成“布置课”,布置今天要准备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上学期末,我们对学校的1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晨会课感兴趣的不足10%,学生畏惧“晨会课”,因为怕“批评”:学生不爱上晨会课,因为讨厌教师婆婆妈妈讲琐事。晨会课究竟该上什么,怎么上,  相似文献   

10.
尊敬     
邓小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但学生应当尊重老师,整个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引导我们做一个道德时尚的人。是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本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方法,养成  相似文献   

11.
微格情景庞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完了《鹬蚌相争》这篇课文,问同学们:“这篇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谁能说说?”一个名叫董娟的女生站起来说:“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了一件小事相争不让,让第三者得利。”师:“还有谁说?”一名叫刘兵的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董娟的说法,鹬和蚌相争是生死相争,不是小事之争。”师:“提得好!大家都想想,对刘兵和董娟说的,你们怎么看?要说出根据,谁来说?”董娟:“就是指小事!书上写的是双方互不相让,要是指生死之争,就不能写让不让。”师:“刘兵,董娟用书上的话作根据,我看有道理…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哪个方向是北小军同爸爸去爬山,登上山顶时,爸爸问:“哪个方向是北?”小军指着天空回答:“上面。”爸爸叹息道:“谁告诉你的?”小军连忙说:“老师告诉我们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爸爸:以后不准再说这些不中听的话,知道了吗?儿子:爸爸,可这些话是莎士比亚说的呀!爸爸:我不准你再跟莎士比亚一起玩了。教子有方物理老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讲热胀冷缩的道理。老师说:“任何物体受热就膨胀,这是客观规律。”一个学生举起手:“我有个问题。”“你说吧。”“如果按老师的说法那么住在热带的人不都膨胀成大胖子了吗?”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上榜理由 阿里巴巴上市在即,阿里妈妈悄补短板。 “上市的按钮已在我们自己手中”。 2004年,阿里巴巴CEO马云告诉媒体,他们要做的首先是国际化。“对一个孩子来说,读书太早不是好事;对一个企业选择上不上市来说,道理是相同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守株待兔》教案设计□贵州陈守坤目的要求:1.懂得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3.朗读课文,指导背诵。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教学过程:(1)复习《揠苗助长》导入新课。a.“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b.启发性谈话:...  相似文献   

15.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品德课的养成教育如何发挥“情感”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舒畅的氛围中获得道德认识的提高、情感的陶冶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此,笔章谈几点看法。一、充分直观,以情载理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任另,也是产生道德情感的基础,情感又是明理的润滑剂。在明理过程中我们不能枯燥地说理,而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尽量直观的手段去刺激小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情感,使他们带着一定的心态去认知道理,起到以情载理,情理变融的效果。1通过…  相似文献   

16.
书法教育有较强的育人功能。讲授书法简史,探求中华文明的轨迹;激发爱国热情,构建道德理想技法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实践;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效果;阐明“字如其人”的道理,启发学生“人品”与“书品”并重,实现德艺双馨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17.
所谓“理”即”知”。”知”就是指道德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信念。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想品德课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应该怎样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明理,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动机。要培养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情感,就应该让学生了解有关的知识,懂得有关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一、作文讲评中的“读”。即在讲评时要求学生重点读教师的“修改痕迹”及评语。鲁迅先生就曾提倡青年人应到作家手稿中去学习“该这样写”、“不那样写”的道理,而不只学习现成的作品。他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援引惠列赛耶夫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那,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学生认真阅读经过教师修改的作文也是这样,从中他们可以悟出“不那么写”和“该这样写”的道理。就…  相似文献   

19.
书中,游戏中,影视中,到处都有语文的身影,大自然中也不例外,其中的知识更是无穷无尽。它就像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也似一个音符,唱着歌,告诉我们:“语文无处不在。知识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20.
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们经常说:“教师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之师”的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由于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少教师放松了个人修养,学生又怎么会尊重他们呢?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