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不仅表现为饥饿、寒冷、无助等物质方面,远离政治生活、绝望、没有尊严等同样是贫困,贫困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我国女性贫困远高于男性,西部农村地区尤其突出。其精神贫困状况主要表现在:容易满足、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等。造成其精神贫困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因素:①传统的消极观念;②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③社会教育成本上升;④教育经费制约教育硬软件滞后;⑤女性社会活动范围小;⑥文化娱乐生活匮乏。家庭因素主要有:①家长丈化素质低,缺乏家教的常识与能力;②家庭经营方式单一,经济条件较差。学校因素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脱离实际需要;②教育结构不符合农村实际;③课程设置缺乏地方特色;④办学形式单一,方法陈旧;⑤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女性教师严重不足等。解决女性精神贫困任重而道远,需多方加倍努力,方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不单纯强调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以人文关怀和人文进步为价值取向的人文回归城镇化。将新型城镇化纳入人文范畴,尤其是把改善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赋予农村女性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权利,提升农村女性参与决策及社会管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他们的人格独立和地位独立,是推动农村女性摆脱文化贫困,加速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本、提升生命质量的基本途径,贫困文化却严重束缚教育功能的发挥.贫困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产生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过着受束缚的生活,终生忙碌而无闲暇,看不到未来.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贫困文化排斥学校教育;二是贫困文化排斥人(女性)的现代化;三是贫困文化渗透在育人系统之中,并通过影响社区层面、家庭层面,进而束缚教育的发展;四是贫困文化导致短视的教育观,引发“关联失学”现象.突破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关键在于消除贫困文化的文化因子.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文化功能,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变革贫困文化以及真正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才能消除贫困文化对教育的束缚,提高人口质量,实现反贫困目标.  相似文献   

4.
农村人文贫困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人文贫困更甚于经济贫困。人文贫困限制了农民综合素质和自主脱贫能力的提高,使其不能充分参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失去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人文精神对贫困农民具有内在的价值功能,中国农村反贫困应从经济转向人文。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农村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物质生活层面,而文中则从精神文化的视角,对农村留守妇女文化贫困的成因、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与对策,指出要想根治贫困,必须重视文化扶贫,让她们利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知识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6.
吴燕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77-78,109
不同的家庭出身决定农村贫困大学生的文化资本先天不足,文化资本的匮乏使他们在个人社会地位、自身综合素质,就业生存和发展前景方面与人相比形格势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7.
本从山区农村化发展的现实状况--化贫困出发,探讨了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展的内在关系,并从建立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化支撑体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研究了反化贫困的战略策略、资金投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昭通地区文化贫困现象的理论思考,并对其现象类型及成因作了剖析,提出了消除昭通农村文化贫困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02,17(6):86-89
驻马店地区处于中州腹地,历来是一个农业地区。近代以来,由于人口膨胀、灾害频发、官府搜敛、兵匪骚扰及地主豪绅的盘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盆富悬殊日益扩大,广大农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11.
苏婵 《文教资料》2009,(7):212-214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和收费制度的全面实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之一.经济的贫困、文化的失范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都会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因而,要坚持心理扶贫与物质帮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起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彻底摆脱贫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生育观体现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处于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中。在此背景下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的生育观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特征。在城市文明与乡土文化的激烈碰撞中,已婚农村青年女性生育观呈现出经济理性、个体价值凸显、传统家庭观念继承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试析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在中国农村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主要表现在闭塞保守、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等方面。贫困文化的形成与延续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它影响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改变贫困人口的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消解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及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贫困一直是困扰着世界各国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的贫困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贫困现状的介绍,指出了我国农村贫困的形成原因,探索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精神,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首先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着重提高我国农村女性的文化素质。分析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阐述提高农村女性文化素质才能不只从物质上也从精神上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贫困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日益显现,主要问题有家庭教育责任严重缺位,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究其因,主要有农村经济落后,农村家长素质偏低。针对这些问题及成因,文章提出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认为,农村贫困不仅仅是收入贫困,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三类贫困是相互作用的。新世纪要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知识贫困。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及找到脱贫致富的关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