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交流:(体会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师: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生答:A是B的朋友,B是A的朋友,A和B互相是朋友……师:能说我是我的朋友吗?一  相似文献   

4.
设计背景:在一次省级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赛上,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熊硕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一课,沿着赏(欣赏钟表图式)——做(自画钟面)——认(认识整时)——用(安排时间)的教学流程,整节课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感,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片段摘录如下:片段一师:同学们,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越变越美了,步行街就是一条美丽的街,咱们现在去步行街看一看。(课件播放步行街街景,随即响起亨得利的钟声)师:听到了什么?生(不约而同地回答):钟声!师:对,这是亨得利的钟表发出的钟声。亨…  相似文献   

5.
余莉 《江西教育》2005,(7):25-25,27
设计背景:在一次省级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赛上,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熊硕教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人教版第一册)一课,沿着赏(欣赏钟表图式)——做(自画钟面)——认(认识整时)——用(安排时间)的教学流程,整节课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感,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堂教学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交流:(体会相互依存关系)学生欣赏歌曲:《永远是朋友》。师:在班级里你有好朋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44~45页。片段一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今天我们来观看一场红、黑蚂蚁的比赛。课件出示两只蚂蚁比赛的场景:红蚂蚁沿课桌边线跑,黑蚂蚁沿黑板的边线跑。(速度一样)谁先跑完一圈谁就赢了。黑板桌面师: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谁能赢?你猜谁能赢就支持谁。生1:我支持黑蚂蚁。生2:我支持红蚂蚁。(大多数同学都支持)师:观看比赛时,为你们支持的蚂蚁加油吧!点出课件,演示比赛开始,同学们都为各自支持的蚂蚁加油,比赛结束,红蚂蚁赢了,支持红蚂蚁的同学大声欢呼。师:…  相似文献   

9.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观摩课“分数的初步认识”,吴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老师在让学生想办法表示出一半后,接下来让学生折出一张纸(有长方形纸片或正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不一会儿,学生已经有所收获,纷纷要求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吴老师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进行作品展示,而是让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自己有什么收获,继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生1:我一开始是这样折的(),和同组同学交流后又想出了另外两种折法()。(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多了)生2:我是这样折的(),我还发…  相似文献   

11.
片段一(师出示一个黑塑料袋,里面装了几个圆柱体模型,每小组摸出一个模型)师: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生:这是一个圆柱。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相似文献   

12.
一、小组活动,自主探究活动分为四步: 1.小组共同观察长方体学具,通过讨论,填写领料单; 2.根据领料单领取材料,搭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搭的过程中可以重新发现问题,修改领料单); 3.用纸片比划长方体框架上的面的大小,看看能发现什么; 4.研究搭好的长方体框架,填写“长方体的认识”研究报告单。  相似文献   

13.
倍数关系是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理解倍的含义,关键在于有效建立“倍”的概念。王圣昌老师不走寻常路,从两个数量的关系入手,先引导学生和“倍”的内涵互动,从发现关系、明确关系到用除法算式表达倍数关系,从直观到抽象,从浅显到深刻,逐步实现数学化,教学简约、深刻,为一线教师开启了识“倍”新视界。  相似文献   

14.
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时,在巩固面积知识时,设计了一道练习,教学片段如下: 师:小红要把三块形状不同的饼干,分给智慧老人、小胖和自己,你们猜猜小红会怎样分呢?并说说你的理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课标教材《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1.呈现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介绍画"正"字的记录方法。师:同学们,(翘翘板、滑滑梯、荡秋千、爬楼梯)请你们用喜欢的方法准确的记下每种活动的人数吧?生:好(高兴的)组织学生分小组统计。分小组汇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片段]师:刚才看了这么多漂亮的钟表,我真想把它们画下来,你们想吗?(指着黑板上贴好的空白钟面)这钟面上该画些什么呢?生:应该有12个数。师:把这12个数娃娃写到钟面上,你喜欢先写哪个数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学有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循规蹈矩,而应大胆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创造思维放飞的空间,让学生感知、探索、发现,从而激发情感,享受成功。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认识方位”为主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追寻自然灵动的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链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数学与生活和谐统一。打造自然灵动的课堂,教师首先应当把握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其次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最后需要善于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19.
“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基于教材又创生教材,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在实施教学的有效性方面有这样三个亮点。【片段1】问题源于学生的发现。师:(媒体出示信息)你有没有看到一些比较特殊的数?请说一说。  相似文献   

20.
当呈现材料,引入小数之后,我们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而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结合材料) 1.体会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19厘米为什么用小数0.19米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