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虚拟社区的普及已为众多网民所熟悉和应用,传统虚拟社区的传播模式必须依赖互联网络这一平台,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虚拟社区新形式的出现,以豆瓣同城为代表的新的传播模式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相似文献   

2.
论虚拟社区中的青少年行为与心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虚拟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它通过网络,以在线的方式让参与该社区的会员彼此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信息。虚拟社区使人们的社会互动超越时空的限制,会员之间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容易导致部分青少年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因此,应教会青少年处理好多元化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明确生活目标,搞好学习规划。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上网也要加强引导,做好适度的规范与约束。各级组织也要加强网络设施的管理,全力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完善的上网环境。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个人化与虚拟社区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化,个人化,交互化和多媒体化的全新传播方式冲击着传统媒介。互联网的个人化和交互化的特性成为构成虚拟社区的关键。在网络时代里,要处理好新人类同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早期创作从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但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他开始步入坚实的传统文学沃壤,传统文学对白先勇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忧世情怀,也在人物、形象塑造、气氛渲染、意境营造及小说的语言等诸多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6.
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学说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作者归结为:交往信息不对称性形成差异性的师生观念;交往方式抽象性导致"失语"的师生交流;交往目的手段化造成功利化的师生关系。由此提出了规正价值观念,以提倡师生交往本性;重视沟通对话,以促进师生相互理解;拓展交往渠道,以增进师生平等交流等回归高校师生应有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对传统的传播理论和传播媒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媒介在给传统媒介带来了挑战的同时,对传统媒介将起到推动作用,面对网络媒介的挑战,传统媒介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促使传统传播理论和传播媒介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胡塞尔、马丁·布伯、巴赫金、戴维·伯姆、海德格尔、伽德默尔、哈贝马斯、R.T.克里格和斯蒂芬·李特约翰等人的理论,可以发现,现象学传统中的对话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原因在于它能使得传播学超越学科范畴,以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使分散的学科理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
"客文化"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高校大学生"客文化"是网络"客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大学生"客文化"的传播在传播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方面有独特的行为表征:网络技能熟练、个性意识强、思想积极向上;传播内容聚焦在记录学校生活、分享社会信息、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名人明星;传播对象集中在同学老师、家人朋友、普通网民三类群体。传播特征主要表现为开放性、互动性、包容性、多重角色性、依赖性、盲从性。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讲,一般的网络恶搞并没有很多的恶意,往往只是一种自娱的手段或需要。但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不良的信息和道德法律问题。对于网络恶搞,一味的指责与批判是非理性的,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引导与规约。  相似文献   

11.
台湾戏剧家马森在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影响下 ,6 0年代至 80年代创作了“与五四以来的中国话剧传统大异其趣”的“脚色”戏剧 ,90年代马森的两部新作又显示了回归传统与现实主义的倾向 ,因而在台湾当代剧场划出一条内涵丰富的回旋轨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于黄土坡塬上的精神哲学-“白鹿精魂”-及其理想人格范型的解读,从一个侧面论述了回归传统是《白鹿原》的文化本性。文章指出,《白鹿原》并没有提供富有现代人文价值的文化观念,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开掘人物灵魂的深度,它的成功在于以貌似丰厚沉静的鲁钝品性回应了九十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主潮。回归传统既成就了它,也埋葬了它。从这一角度言,《白鹿原》无疑是一部资质平庸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虽然身处现代文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但张炜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情结的作家,他崇尚的是传统理想人格.因而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既体现了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显性理想人格,又隐含了道家的自由任性的隐性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4.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深受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学的影咱。它借爱情反映现实生活,写出了对人生悲哀、虚无的感受,体现了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  相似文献   

15.
关注教师教育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心愿,而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和探究,无疑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促进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如果教师教育失去了教师,或者说是偏离了教师的现实生活,那么,教师教育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教育便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由此,教师教育必须回归教师。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在文学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趋向于认同主流文化。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印第六安英语文学,表现出强烈的印第安民族意识,深入探索如何通过在当代社会中坚持印第安传统与价值取向,寻找印第安身份,回归印第安自我。  相似文献   

17.
母语是比任何东西更本土化的文化现象,母语表达蕴涵着民族文化特性,近、现代以来汉语变成阐释西方文化和古汉语的二语言。我们必须重返本原,恢复汉语诗意灵性与独立性。以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外语学习,在杂语共生的全球合唱中既谦虚地倾听,又发出自己平仄和谐的独立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韩愈以"博爱"释"仁",是回归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价值观与济世情怀、回归士大夫与文人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诉求。博闻强识、殚见洽闻,是其回归传统的重要基石;单一身份的艰难求索、多重身份的互益互补与冲突抵牾,是回归传统的内在理路,亦是其选择"忧己先于忧民"的症结。"成己成物"的"合内外之道"是支撑其回归传统的根本因素。"人格面具"虽损其伟岸,其个体生命却仍值得尊重。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面对我国教育在现实中的若干相悖现象,许多学者呼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但由于理论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使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大都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究这一命题:教育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育是怎样脱离生活世界的?如何实现教育与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的融通?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思想政治课应从遵循生活入手再回归生活的根本路线,即:从知识道德观向生活道德观转轨、从唯知识课程论向生活经验论转变、从单项传输向交互作用转型,以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