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丹 《记者摇篮》2007,(5):62-62
新闻记者经常要与不同阶层、形形色色的人及纷繁复杂的事打交道,同时要求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要准确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这比起社会生活中某些一成不变的职业来  相似文献   

2.
介入式隐性采访记者角色换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巍 《新闻知识》2006,(12):80-81
隐性采访,是相对显性采访而言,“指在一定条件下,记者不向采访对象公开自已的身份、不告之采访目的,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或通过模拟某种社会角色接近新闻源,获取新闻的一种非常采访,故亦称暗访’或‘私访’。”隐性采访可分为介入式采访与旁观式采访。介入式隐性采访是新闻采访方法的一种,它是显性采访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国家立法中,对于它没有成文规定。然而在我国当代社会,隐姓埋名、变换身份的介入式隐性采访成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采访方式,对于某些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只要能挖掘到需要的信息,有时甚至角色产生错位。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3.
秦勇 《记者摇篮》2004,(6):37-37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前提.它是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新闻采访,记者能够获得新闻素材,取得报道依据,收集有关背景。深入把握事物的意义和深层内涵。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搞好新闻采访呢?  相似文献   

4.
一次笔受指派去拍摄一个老干部画展,到现场一看展馆空荡荡无一人,等了许久还是没人,正打算打道回府,却发现旁边一反腐成就展内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感而发的短消息《一样展馆,两种待遇》,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百姓所关心的话题,播出后获得好评。从此后,每当我在采访中遇到扫兴而归时,就试着进行换位思维,常会发现一条更有价值的新闻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5.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7.
8.
王静 《视听纵横》2007,(5):77-79
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姗熟掌握的基本功。记者要慧眼识宝,同时还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否则,即便发现了新闻,也很可能因不会采访而贻误战机,使“活鱼”在眼前溜掉,甚至让采访对象厌烦。然而一些记者在进行正常的新闻采访活动时却屡遭拒绝,或被婉言谢绝,或遇到种种干涉、阻挠,有的甚至引发严重冲突。这已成为目前困扰新闻工作者的一大难题。那么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新闻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许多未曾预料的困境,新闻采访的难度在逐渐加大。于是,记者的思维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而应变思维便是其中的一种。 一、应变思维及其特点 应变即随机应变,意为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行为。所谓应变思维,指能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变化,通过正确判断、科学分析,及时巧妙地处置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的思维方法。①应变思维属于动态思维,是一种运动调整性的思维方法。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即用发展、变化、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客观事物千变万化,似乎无法应变,但仍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新闻工作者是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与社会各个行业和群体都有着较多的互动,所以,他们角色扮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而被采访对象代表着个人或群体,交织着不同的群体利益。为了确保采访活动的成功,运用角色理论对新闻工作者和被采访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就结合实践经验对新闻采访背景下角色理论的实际应用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11.
浅析广播新闻采访的地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记者就是调查研究的专业人员。只要是稍微有一些实践经验的新闻记者就会有这样的体会;新闻写得好不好,反映得深不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一位有资历的新闻工作者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  相似文献   

12.
13.
不少新闻记者特别是新手在遭遇不合作的采访对象往往无计可施、一筹莫展。笔者认为.在许多情况下。判明采访对象的言外之意.根据意外之意的提示灵活用招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好办法。在新闻采访中.采访对象的言外之意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15.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先进文明的传递者,其需要具备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社会对新闻采访中的记者角色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而对于记者来说,其是整个采访节奏的把控者,是新闻质量的守关者。本文对新闻采访中记者的角色定位进行深入探讨,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新闻采访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反采访”不是新鲜事物。毫不夸张地说,“反采访”与采访是孪生姊妹,形影相随,但是,“反采访”成为一股潮流,形成气候,逐渐进入新闻工作者视野,却是最近几年的事。“反采访”从记者的角度来看,认为采访对象越来越刁钻;而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看,则是他们越来越懂得自己话语权的重要,学会利用现有机制,合理合法地保护自己,避免不当新闻报道对自己的干扰和妨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从这句话中足可以看出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入实际的过程,也是新闻记者对被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从新闻课堂到新闻单位,提到采访,前面都要加上两个字——深入。  相似文献   

18.
邹冰锴 《新闻窗》2014,(6):86-86
平视,顾名思义,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应该灵活应对,根据被采访者对象的不同做出及时的调整跳出传统的被受访者的客观身份牵制的工作思维和工作状态,真正地打破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感,营造出被采访者与采访者在同一高度的"平视"氛围,并在这样的氛围下顺利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本文从不同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能够做到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平视。  相似文献   

19.
王玉顺 《新闻界》2001,(6):46-46
1990年4月中旬,我参加广元市市人大、市政协工作会的报道。期间,广元市委、市政府领导与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会上,一位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政协委员发言说,她诊治了一名患有性病的婴儿。经询问,其父母自称是在某温泉洗澡时被传染,并传染给婴儿。她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性病的诊治、防患工作。获悉这条新闻线索,我立即对该政协委员进行采访,并写了一篇消息在报上刊发。事过几月,该温泉负责人以报道不实为由,向报社索赔,并起诉到法院。后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给报社造成了一定损失。随后,报社领导和我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