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群 《声屏世界》2001,(1):47-48
有人把电视传媒间的竞争称作“眼球竞争”,笔认为,频道竞争其实就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电视节目只有吸引了受众的注意,才能给各电视台带来高收视率和高广告额度,才能产生较大的公众影响力。因此,笔认为,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各电视台提高收视率,扩大传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电视是大众传播的载体,其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视率,取决于受众的反应,因而必须要考虑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揣摩媒介特性与观众心理需求的契合点。研究受众心理定势,对于把握受众的心态,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节目的互动性,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国际化交流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众研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电视传媒日益激烈竞争的趋势,加强受众研究工作,已成为关系电视台生存发展、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电视节目的成败,不仅仅决定于电视人素质水准的高低、电视手法的优劣,还必须依据受众研究的成果,立足于受众需求定向定位构塑收视平台。只有关注受众心声、追踪受众脚步、透视受众心理、扣准受众脉搏、品析受众喜好、鉴识受众口味、探知不同受众对电视的不同需求期望值,才能精心打造出受众喜爱的节目,促使收视率不断提高,是电视媒体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治本立台之着。一、受众研究影响作用于电视节目的定位节目制作者…  相似文献   

4.
马军 《记者摇篮》2005,(3):32-32
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关注的结果往往各有差异。同样,我们每个电视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传播学中的选择性理论研究对于媒体传播效果来说至关重要。信息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就是对受众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吕美  王京山 《新闻传播》2005,(11):11-13
受众接受机制研究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促进受众态度的转变,大众传播就要向人际性传播的靠拢。在大众传媒争取受众态度层面的改变上。最具情感色彩的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尊重受众的需要、接受方式和接受能力。是与受众进行深层次交流的关键。同时。大众媒介要改变态度,满足用户深层次需求。了解和尊重受众的需求,这样大众传播才能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受众既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受众所期望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制作的过程,更多的是能够从节目之中感悟人生,找到受众的价值本位。因此众多媒体也开始进行许多大胆的探索,但结果都不甚理想。如何将收视率与受众的深层次需求紧密地结合,也就成为了当今课题追求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大众传播模型中受众主体性展开论述,结合电视节目受众调研的现状,解读电视收视率的有限作用;比较分析了不伺地区市场的电视节目受众“欣赏指数”的调研,并且指出此类研究中调研方法的困惑和实施难点,从而得出“多元化”对于受众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效宏 《新闻界》2003,(6):33-34
“商品化必然要运用测量手段来生产商品,并且要运用监控技术来追踪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收视率是控制论意义上的商品,因为它们在促成商品生产的过程中也建构为商品。具体而言,收视率是电视节目商品化的重要元素,但它本身也是收视率调查业的核心产品。”①“收视率”(或发行量等)看似是一个单一的技术测量数据,是一些没有色彩、没有情感的数字,然而,一旦这些数字进入控制论体系,它们就成为有某种“生杀”大权的决定性力量,制约和左右着电视节目、版面内容等大众媒介的具体的经营策略。“作为评估观众多寡重要指标的‘收视率’,由…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0.
受众本位:引领电视娱乐市场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媒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①因此,只有当传播者掌握了受众的需求,并针对这种需求,通过恰当的形式和一定步骤来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积极性,才能与受众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效果。“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11.
杨群 《声屏世界》2000,(6):38-40
一现在的受众,已经不是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手持遥控器的主动选择者,因此,我们只有深入研究现代受众的收视心理,才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感染受众,创作出高质量、高收视率的精品节目。那么,如今的受众有哪些收视心理特点呢?笔者认为,受众的收视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收视动机、收视习惯、收视兴趣对电视和广告的态度上,根据199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笔者对受众的收视心理特点作以下概述:(一)收视动机收视动机是指推动观众去从事收视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等。动机越强烈,个体从事某项…  相似文献   

12.
热播的并在青少年群体中引起较大反响的《仙剑奇侠传》是国内第一款由RPG游戏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的收视率情况,《仙》剧在2005年2月份上海市收视率排行榜中位于第二,在其他城市播出时也达到了不俗的收视率。目标受众定位准确。《仙》剧将受众定位在青少年群体,主要是从娱乐消费方面考虑。在现今高速发达的经济生活中,青年人成为体现社会消费能力的强大群体,现代青年的喜好、心态已经成为直接影响电视剧创作的风向标。应时而生的《男才女貌》《一米阳光》等青春偶像电视剧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鉴于青春…  相似文献   

13.
提高收视率是媒体走向市场的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农村受众很少读报的现状与新兴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出现的强大攻势,电视媒体在肩负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在城市受众基本被履盖的现实面前,如何进一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走向广阔的农村是前景看好的趋势。本试图从解剖农村受众的特点出发,围绕着注意力资源的获取与维系这一中心话题作出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以专业的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著称的CTR市场研究、CSM媒介研究8月9日凌晨就分别给出了权威的调查数据: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  相似文献   

15.
受众是大众传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考察大众传播效果的基点与立足点,在由传媒、社会与人的复杂关系建构起来的大众传播理论中,受众是一切问题的交叉点。正缘于此,受众研究历来是传播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以国内主要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为研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视益智能节目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飞 《新闻知识》2002,(7):31-32
在2000年“中国电视榜”的评选活动中,央视的益智类游戏节目《幸运52》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电视节目”、“最佳游戏节目”和“最佳游戏节目主持人”三项大奖。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益智节目在2000年的火爆之势。这股“益智”热潮在去年进一步升温,在央视的收视率调查中,《幸运52》和《开心词典》两档益智节目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有人戏称2001年的中国电视是“答题年”。益智节目适应了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从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胡青 《记者摇篮》2007,(2):56-56,55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电视机在老百性中的普及,加之有线频道的增多,人们对电视节目在收看时的选择性就越来越大,喜欢什么节目,不喜欢什么节目,权利通常就掌握在老百姓手中。就一般的电视节目而言,通过笔者在实际的工作中和平时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观众对欣赏电视节目已经完全从电视本身  相似文献   

18.
收视率与节目品质之间存在明显错位:“叫好不叫座”,“叫座不叫好”。是什么导致了受众与专家对节目产生不同评价这种错位?本文从受众心理学出发,依据大量收视数据、满意度评价和电视媒体实践.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收视率与节目品质错位的根源。文章观点新颖,富于开创性,论述充分周密,行文条理畅达,对媒体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忠青  萧志峰 《今传媒》2006,(4X):13-14
所谓绿色收视率的含义就是讲收视率,但不惟收视率,在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同时,强调电视节目以倡导和弘扬先进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现出电视人对当前电视市场发展方向的一种理性思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电视媒介,“绿色收视率”至少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从而实现“叫好”与“叫座”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电视,在诞生不足百年的历史中,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迅速蹿上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第一把交椅,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电视文化.一个没有足够文化底蕴,特别是特色文化底蕴不足的电视媒体,是很难在其他媒体的挤压下站稳脚跟的,更不用说抵御外来电视文化的强烈冲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