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梳理各级各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挟面,往往是换汤不挟药“走转改”,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一些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括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陆地 《中国广播》2012,(9):19-21
“走转改”活动对目前新闻界存在的一些病灶弊端具有救治作用,可以治浮、治虚、治假。“走转改”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如何理解,更取决于如何行动。“走转改”可以提高记者的互动能力、提高媒体的能见度、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提高媒体的竞争力、提高记者和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甄宏  于瀛 《中国广播》2013,(3):35-36
“走转改”活动只有与服务民生相结合才能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辽宁省葫芦岛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通过体验式报道展现民生,通过监督式报道服务民生,通过爱心式报道彰显媒体责任,使“走转改”活动彰显出媒体的责任、人性的光辉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上旬,人民日报启动迎接十八大系列报道,报道中注重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紧密结合,并用“走转改”精神改进创新,按“走转改”要求提升实效,同时又不断推动“走转改”的深化和拓展.笔者从观念转换、报道转变、媒体转型等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作为全国性主流媒体,在发展关键点上应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为媒体注入了活力。“走转改”报道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践行了党的思想路线和“三贴近”原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最为壮美的画卷。“走转改”报道体现了人本思想,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徐锐  万宏磊 《今传媒》2013,(4):110-112
2012年9月,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荆楚大地拉开序幕.《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千人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纷纷辟出“走转改”专栏或节目,用心关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写基层民生.大批记者奔赴基层一线,访工地、蹲企业、进社区,夜宿农家话农事,走街串巷问民生,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作品,引发群众热议.与此同时,湖北媒体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典型缩影,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丁雨光 《视听界》2013,(2):83-85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媒体纷纷拿出绝活,不断丰富“走转改”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为受众献上不少亮点纷呈、引人人胜的精品力作。央视“走转改”报道的故事化呈现,是鲜明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走转改”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前提下,如何走出特色、走出新意,并使其成为新闻界的常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是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紧密结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在开展的《倾听中国》“走转改”系列报道,从具体实践展开深入探索与思考,对如何通过加强策划,提升水平,创新机制,促进“走转改”长效化;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在“走转改”行动中积极树立媒体责任、弘扬主流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打好写出好新闻的基础。“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军队媒体纷纷推出专栏、派出记者深入基层,一大批来自一线、带着泥土芳香、反映基层官兵生活的原生态新闻呈现在我们的媒体上.受到了广大官兵的欢迎和热捧。由此可见,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真正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0.
“走转改”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让“走”形成常态行为?如何让“转”见到真实效果?如何让“改”提升媒体影响力?2012年以来,荆门日报围绕这个课题展开探索,上到社长总编,下到记者编辑,人人参与到“走转改”活动接受磨炼。一年来,“走转改”记者精心策划报道选题,带着思考下到基层,努力为基层办实事,先后推出14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深化了“走转改”成果,提升了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最近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目前新闻界确实问题较多,要求到一线采写东西是应该的.但用“走转改”来要求党政机关是适当的,而媒体不是党政机关,记者不是领导干部.专业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职业,其特征如马克思所说:“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记者到一线不是领导干部体验生活,而是要能够抓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且新闻有强烈的时效性特征.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地要求“走基层”就能做到的.当然,先从“走基层”做起,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走转改”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失实报道仍有发生,虚假报道仍见诸于媒体。为了更好地改进新闻报道,培养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继续深化“走转改”,范长江的新闻实践及新闻思想可以为“走转改”提供有益的借鉴,特别是其新闻思想中“群众观点的建立”、“正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对深化“走转改”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晓峰 《报刊之友》2013,(10):131-132
主持人作为媒体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在广播电台节目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当前国内广播“走转改”的最新实践,对广播主持人参与“走转改”的必要性,如何开展“走转改”活动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8月9日,全国新闻战线开始掀起“走转改”活动.10月1日,笔者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搜索,搜到5877条徽博(不包括评论跟帖).笔者随机选取部分有实质内容的微博言论,不加评论或阐释,只作简单分类,徽博署名后面的身份为徽博认证身份,未经确认.每条微博随文标注来源和发布时间,以便检索.希望这些徽博之言对活动的深入、健康、持久开展提供多视角的启发.业界微言@sgbwxd(国际台译审):“走转改”针对的是“假大空”.媒体需要硬性要求“走转改”,可见形势多么严峻.多年来口头强调的“三贴近”,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远、很长的路要走.媒体的生命,悬于公信力.喉舌的作用,应该是上传下达,是社会底层的喉舌,是时代的喉舌,也应该是真实、客观、民意的喉舌.  相似文献   

15.
林培煌  许华鑫 《中国广播》2013,(12):24-26,37
媒体“走转改”如何有深度?怎样建渠道?作者通过基层实践的典型案例剖析,运用传播学理论展开论证,指出:深入群众,敢于质疑,是升级“走转改”实践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节期间,新闻战线按照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大规模、大范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报道,一幅幅激情四溢的图片,一段段温暖感人的音频视频,为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热情.“新春走基层”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下简称“走转改”)的一次集中行动,是“走转改”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走转改”的认识,给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带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走转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是实现“三贴近”的有效途径,更是新闻记者炼就思想过硬、作风过硬和能力过硬的必要手段。作者从多年记者生涯中深刻感悟到,只有坚持“走转改”,在“走转改”中炼就“三过硬”,才能在新闻实践中凭借一双“慧眼”,抓住新闻本质,保持新闻采编活力,写出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俱佳的稿件。  相似文献   

18.
迎接十八大报道启动以来,各家媒体纷纷推出走基层类的专题、专栏、专版报道,本文分析了将“走转改”与成就报道相结合的新特点,概括来说就是亦“土”亦“新”:“土”是指成就报道适逢新闻界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的背景,使迎接十八大报道来自基层深入群众,带着些许“泥土”的芳香;“新”是指报道形式实现创新,新媒体手段广泛应用于成就报道,并在新媒体报道内容与手法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走转改”活动实施以来,一直是媒体业界讨论的重点话题,也是媒体从业人员践行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如何在实践中思考对农电视节日的“走转改”问题,探讨对农节目在创作实践中如何通过建构有感染力的传播场、撷取有亲和力的乡土艺术语言以及寻求有吸引力的创作手法等,以增强对农节目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以及公信力,并对新农村建设宣传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典名言.新形势下,搞好新闻媒体的"走转改"意义重大.因为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群众就是大地,斑斓的生活就是大地.只有行走在基层,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才能挖到新闻富矿,直溯新闻本源. 有人认为,都市类媒体一直与百姓和生活贴得很近,没必要搞"走转改". 其实不然,在当今形势下,开展"走转改",对直接面向市场的都市类媒体,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