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凤凰卫视继娱乐和新闻之后,开始拓展新的电视题材领域,推出了以<唐人街>、<冷暖人生>、<凤凰大视野>、<口述历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文和历史类纪录栏目,这是凤凰卫视电视产业新的价值增长点.相比于同期国内其他纪录片栏目(频道),凤凰卫视纪录片在社会影响和商业回报方面无疑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2.
中国纪录片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嘉  海燕 《传媒》2005,(1):34-35
纪录片在中国人的心中并不陌生,它以其纪实本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日渐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心.然而,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在中国纪录片不断普及不断获奖的时候,中国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低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本文就以探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之路为线索,结合中国市场化实际对中国纪录片走出困境、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做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时代的表情档案,甚至是构成时代表情的一部分.记录重大事件、参与重大活动是中国纪录片意识形态功能的体现方式,从1950年的<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开始,纪录片成为重要节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同<诗经>的"颂"一样,宏大叙事与庄严风格沉淀为一种独特的"颂体",这与它所承担的功能正相契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开始大量出现,<失落的文明>、<历史的转折点>等均以真实再现历史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眼前.进入21世纪,<故宫>,<复活的军团>、<大国崛起>、<丝绸之路>等弘扬主旋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大拓展了观众的视野.而央视打造的<大国崛起>则代表了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今风细雨江湖·德建>(以下简称<德建>)是央视五套体育纪录片栏目<体育人间>推出的一部体育人物纪录片,曾获得第21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目体育纪录片评委会大奖.该片呈现的是一名普通少林寺僧人释德建为人免费看病、习武、授徒的僧侣生活以及回家探望病重父亲的生活画面.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真实再现”之理性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实再现"最初是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偶尔采用的一种表现方法.随着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使得"真实再现"开始在不少电视栏目中得到运用,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央电视台几乎所有的纪实类栏目,如<科技博览>、<探索·发现>、<人与自然>、<走近科学>、<科学历程>、<见证>、<讲述>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过"真实再现"的表现手法.那么,"真实再现"真的是无所不能的表现手法吗?还是突破纪录片最后一道防线的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7.
打开电视屏幕,从中央电视台的<法律讲堂>、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上海教育电视台的<特别传真>、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重庆卫视的<拍案说法>等栏目中,可以看出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电视界人士和观众所认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中,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真实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报道手段,正日益受到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出现了一大批反映时代和社会变革的佳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笔者有幸加入到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队伍中,先后拍摄了<求职半年间>,<乡村戏班>和<大厂>等一系列片子,把镜头对准普通人,通过记录生活中的故事来折射出变化中的中国.这些纪录片播出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政府奖.  相似文献   

9.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总导演任学安率原班人马于近日推出了纪录片新作<公司的力量>,这样一个由媒体人组成的团队用6年的时间锻造出了3部大型纪录片,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纪录片传播的不断思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纪录片构建的"想象的现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体现在某些重要历史/现实的消失中,因此在某些重大、特殊、敏感、边缘化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大陆纪录片往往呈现一种"失语",而处在香港身份特殊的凤凰卫视恰恰在这一方面突破了主导意识形态的规制,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以<凤凰大视野>、<冷暖人生>等历史题材纪录片再度书写、建构人物/民族的历史,从而弥合了两岸三地华语观众之间历史意识的分歧,凝聚族群/国家的集体共识,强化了"现实从历史中来,并不断进入历史"的历史观,暗含了新世纪中国"和"与"同"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同道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担纲主持的<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上海纪实频道、大陆桥文化传媒等业界学界的领导,以及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中国广电学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的专家、纪录片人等参加了发布会并对<报告>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
伊文思一生的纪录片创作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为世界正义与和平事业呐喊助威,二是自我心灵与精神探索的个人化抒写.本文以其经典作品<雨>和<风的故事>为文本,探析了伊文思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个人化抒写.纪录片通常以真实、客观、零度情感为要旨,伊文思的个人化探索无疑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纪录片在拍摄手法和后期创作等方面,与常规纪录片有所不同.本文将通过分析<紧急救援:生死十小时>的拍摄和创作过程,探讨突发事件纪录片的一些常用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2月20日,正值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两年前,我们这个团队曾成功地创作过纪录片<香港十年>,这对于我们此次拍摄<澳门十年>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又带来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于2002年至2003年在西藏拍摄了<中国本教孜珠寺>、<盐井>、<嘎玛.唐卡>.这三部片子先后获得了各种奖项,其中<盐井>获得了2008年中国青海首届国际山地纪录片节的最佳摄影奖和纪录片大奖的提名奖.<嘎玛.唐卡>获得了中国电视金帆奖的二等奖,金帆奖是国家设立的电视节目的录制技术质量的奖项.我想就拍摄中如何保证录制的技术指标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德拉姆>在电影语言方面的特点,认为其镜头在坚持客现性的前提下,融合了导演田壮壮的主观视点,进而挖掘该片的深层含义--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拷问,并提出了"人应当怎样生活?"的社会命题和人生命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故事在我国起源于纪录片和专题片,新闻故事栏目化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央视<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用纪录片和专题片相结合的形式讲述百姓故事.虽然故事性元素的开掘运用并不充分,但记录老百姓原生态生活本身就能引起观众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迷徒》:国内新类型纪录片的一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追溯纪录片发展史的基础上,对国内首部记录剧情片<迷徒>的继承性和创新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文献纪录片<邓小平>一开始就以特写镜头映出了掀开的<邓氏家谱>的画面,并配解说词:邓氏家族入蜀的一世祖邓鹤轩,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