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嵘 《新闻窗》2009,(5):58-59
众所周知,电视的传播效应不仅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当今社会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也渗透于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从电视传播的内容、作用与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受众、加强媒体自律等方面阐明大众传播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人的个体性张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和艺术是人的生命表现,美学理论是审美现象的升华。人的存在状态、审美现象和美学理论,三者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日常生活审美化"尽管以消解经典美学观念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但它作为一种新的学术理念和思维向度,颇能体现学术发展的时代特色,这同当代人学视域中个体性张扬和社会性缺失的现状密切相关。本文试从个体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探究"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理论形态的存在基础,并提出为了应对学术裂变所带来的危机,我们必须呼吁人的社会性和理性品格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视机的普及也无声无息地给人们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并且推动着乡村村民的现代化进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村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孙秋云教授力图做出种种创新的尝试和填补一些学术研究盲区,加之所面临的研究问题和内容的复杂,《电视传播与乡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亦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理论的使用略显零碎,问卷调查的量化层次多集中在描述性问题之上等。但瑕不掩瑜,其学术贡献仍值得文化社会学和乡村研究的后来者学习和借鉴,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此展开了叙述。  相似文献   

4.
新媒介技术侵入“日常生活”,破坏了“日常与非常”、“公共与私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边界.这一现象要求彻底修改“日常生活”的理论.媒介化的“日常生活”成为建构自我与他者之间关系的道德的与社会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6.
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是人类社会推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其影响力足以颠覆人们一直以来所信奉的很多金科玉律。信息社会的到来,已使传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与信息具有同等的价值.大众传播媒介即是信息社会本身。而这一切,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  相似文献   

7.
周岚 《新闻世界》2008,(3):22-22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实比比皆是:相爱的夫妻难以到头,不爱的伴侣却往往白头偕老。这就给了我们一点启示:要像不爱那样相爱、相处。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 568名60岁以上常住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其生活质量,自行设计的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量表测定其信息查询行为能力,以了解我国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现状,理清老年人日常生活信息查询行为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养老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于隽 《现代传播》2014,(4):157-158
全媒体时代,不仅信息传递呈现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包的特征,而且信息传播的平台和通道也在不断翻新,与日俱增。全媒体时代在丰富着人们媒体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受众对于某种传播介质的依赖。以致某些新媒体的领军人物也不禁扼腕感叹:"在这个时代,做伟大的人内心也是很痛苦的,因为他随时随地会被新的伟大者所颠覆。"①在此局面下,作为以往传媒界龙头老大的电视遭遇了前  相似文献   

10.
王世娇 《新闻窗》2014,(2):34-35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逐渐成为了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物质力量,随着各种社交网络的成功立足,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条便捷、快速的信息通道。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1,(8):38-48
文化创意(creativity)和科技创新(innovation),是凝结人类创造性的两大显著领域,对于当前乃至未来人类都市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并获得不同学科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但经济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未必带来城市的可沟通性。如何将创造性研究与可沟通城市的相关研究结合起来,探讨创造性实践对于可沟通城市建构的具体意义,构成本文的核心问题和出发点。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被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主流研究所相对遮蔽的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民间创造性,及其激发和参与方式,对于可沟通城市建构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主要结合两个旨在动员民间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个案,通过回顾创造性概念的演化、日常生活研究的意义、参与式艺术的发展,论证和阐述日常生活民间创造性的特点,以及普通民众通过艺术实践的参与合作,所生发出来的情感沟通、社会交往、阶层弥合和日常空间转变等多重价值。本文将这类基于日常生活民间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归属于社会-场地艺术,强调其所具有的社会参与性和空间场地性的双重属性,并非基于文创经济和科技创新所依赖的作为工具理性和政策扶持的创造性概念,及其所关注的创意阶层和文创园区、城市中心或科技园区,而是民间创造性基于平凡的日常生活空间和普通民众参与所形成的社会-场地双重性,对于可沟通城市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计强 《档案天地》2013,(9):9-9,25
"档案"一词,字典里的解释是机关或企业等分类保存的各种文件和材料,直观上给人们的感觉是仅仅与单位的工作密不可分,文档、卷宗是很严肃、很正统的东西。至于个人生活中,似乎与它没有多大关系。2006年衡水市开展的"档案进家庭"活动却令我眼界放宽,通过建立家庭档案,平常生活中不自觉的爱好和习惯,变成了自觉和有规范的行动,生活也由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微博影响力发生的技术关键与社会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正在深刻改变中国社会,无论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日常生活,微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尽管微博的规模化成长才仅仅2年的时间,但它已经迅速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并且在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层面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主持的“网络舆情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的监测:在2010年,刚刚成长了不到1年的微博已经在各种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位中位列第三.按照相关的数据推演,2011年微博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和信息交换的传播平台,一定能成为影响力排位的第二,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  相似文献   

14.
“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罗斯福的这句名言影响了许多人。当电视广告问世后,广告媒体日趋多样化,广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广告有的平庸无奇,有的却表现独特、新意冶人,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而产生如此差别的原因,除了设计、制作方面的因素外,广告创意水平的高低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成功的广告战略首先来自不同凡响的卓越创意。创意是引起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传媒人的底线与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不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在我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中随时随处可体现出来。人都有自己的尊严,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每个人受到别人尊重时也需要替别人着想,善待他人。有的人得不到别人尊重,有可能是自已骄奢淫逸、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自己坏了自己的声誉。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机构、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庹祖海 《网络传播》2009,(10):20-22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划时代的发明和革命,它不仪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表达方式相交际方式,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低俗内容的监管难度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新技术在改变人类现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一些网站为提高“点击率”,传播不健康信息、刊载格调低下的图片、链接不健康网站、提供不文明声讯服务等等。如今,随意打开某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18.
刘琳 《新闻爱好者》2010,(10):45-45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信息技术的飞跃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图像化"成为"快餐社会"的必然选择,正如海得格尔早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的那样: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世界图像时代"。图像化的最终结果就是逐步地影响到我们的视觉思维方式,使我们慢慢地习惯了从图像中获得信息,并使得报纸、杂志等印刷品也不得不采用图文并重的方式获得视觉吸引.平面广告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马珊珊 《视听界》2013,(4):77-79
碎片化话语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一枝独秀的局面,呈现出多媒体融合的新形态。媒介社区化聚合下,符合受众多样需求的交互式新闻逐渐引出,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从杨澜、李静等跨媒介营销商业模型的成功可以看出,媒介社区通过电视节目、网站、杂志和实体店,构建一个跨媒体的平台来推广和传播一种生活方式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李静为例,探讨近年  相似文献   

20.
陈丽 《新闻窗》2013,(3):87-88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彼此间了解的目的。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本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社会需求,需要通过更多的途径来获取对自己有益及有用的信息。因此,选择接受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当代人获知信息必不可少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