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议题设置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唐纳德·肖最早提出的。他们认为,虽然大众传播媒介不能直接决定人们怎样思考,但是它可以为人们确定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大众媒介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2.
王维  王锋 《新闻知识》2007,(5):38-40
议程设置又称议题设置,理论源于美国的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实证研究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报告分析了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形后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介所强化报道的题材和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表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张慧子 《编辑之友》2010,(10):65-66
纸草的本意来源于埃及,尼罗河水域长着一种芦苇,剥皮晒干后的芦苇条被纵横交错地编织在一起,成经纬状透明的纸草.本文所说的纸草型社会,来自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传播学唐纳德·肖教授.他认为媒介从图书、报纸、期刊,到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无不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而不同形态的媒介具有不同的议程设置功能:报纸倾向于为当地设置议程;杂志服务特定读者群;全国性广播和电视则专注于来自最高层次的新闻,自上而下地为公众设置议程.但是,异军突起的互联网为任何有条件、有兴趣、有时间的人提供信息,无论人们居住在世界的任何角落.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agendasetting)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大众安排讨论话题,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进入公众议题,影响公众原有的思想和观点。议题设置可以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它既可以影响人们思考什么问题,也能影响人们怎样思考”。运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三峡工程的“媒介议题”和“公众议题”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围绕“三峡工程”进行的媒介议程设置方式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影响和强化效果的。媒介议题设置使受众经历了对这项工程知之甚少、到十分关注、直至共同…  相似文献   

5.
媒介议程的来源问题是议程设置理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媒体之间的议程设置.本文通过分析评论议题即新闻由头的具体由来,旨在探求当下我国媒体中哪些媒体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处于引领地位及由此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凌菁  黄思 《中国出版》2014,(19):30-33
李普曼在《舆论学》一书中提到,我们头脑中关于世界的图景都是通过媒介对外在世界的建构形成的。议题设置是媒体建构世界的主要手段,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1]它主要通过两个层面的显要性转移来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客体议程的显要性转移,客体是指我们的注意力所指向的事物,或者我们对之持有态度或意见的事物。[2]媒体通过选择客体来决定人们看什么;现实世界的环境太复杂,变化太快,人们没有办法直接去了解它,媒介成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媒体客体议题的选择决定了人们的认知层面,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来引导人们把注意力和关注度集中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第二个层面是属性议程的显要性转移,属性是指充实每个客体图画的那些特点和特性。[3]每个客体都有无数的属性,媒体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一属性来引导人们怎么看,影响人们的态度层面。个体由于经历和认知有限性,在获取议题的时候,常会产生一种导向需求,即人们尝试提取意义的努力,这种引导主要依靠大众媒介来完成,大众媒介通过建构事物意义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本文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对《潇湘晨报》的女性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媒体是如何建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形象在媒体中的呈现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娟 《传媒观察》2014,(8):33-34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强调了媒介在影响大众"想什么"的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介议程设置必然包含着"议题"选择的过程,而媒介机构的"议题"并非凭空产生,它必然来源于世界中的生活万象,比如突发事件、节庆活动、名人秘事等等。本文就以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为例,试图探讨出重大体育事件这一"议题"对媒介的议程设置如何产生影响,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博是近两年来继BBS、博客新兴起的一种最具诱惑的新媒体交流平台。微博这种集新闻与社交于一体的新兴传播交流渠道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其对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在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微博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体及互联网其他媒体的传播特点,微博的议题设置过程也就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公众自我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最早由美国的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而在我国学者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一书中,他认为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自1986年美国学者丹尼利恩和瑞斯对美国媒体对古柯碱的报道进行实证研究之后提出"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议程在媒介之间流动的存在。在过去的研究中,通常认为,一些大的报纸会影响小报的议题设置(例如,议题会从《纽约时报》流向其他的报刊),或者在当时业已占据权威地位的媒介会影响新兴媒体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的交相辉映带来了社会信息生活的变革.国内数据新闻的制作也逐渐成熟,2015年两会期间,除央视外,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也制作了数据新闻进行两会报道,数据新闻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数据新闻的应用将会给媒介议程设置的规律和影响模式带来一些改进:媒介议程设置中话题可以不再依靠编辑、记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而是基于客观的数据产生;筛选出受众最关心和社会需要的话题,增加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重合度;议题选择范围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补充媒介议程设置"和"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从而增强媒体独立性和减少媒介内容的同质化,提高媒介议程的影响力,为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进行参政议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传媒相关报道成为公众关注食品安全的重要窗口。不可忽视的是当下一些媒体在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议程设置过程中,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轻视其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导致一系列新闻议题失真,不仅引发了食品安全舆情,也严重损害了传媒公信力。本文阐述了拟态环境下传媒议程设置对受众的影响力,分析传媒议程设置过程中产生的若干问题及其危害,并进一步提出从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品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有效舆论导向机制和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四个层面构建科学、理性的传媒景观。  相似文献   

13.
葛蕾 《新闻世界》2013,(6):164-165
1972年,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指的是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41年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议程设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本文从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魏然  蒋晶 《国际新闻界》2015,(2):142-167
中国形象为何?西方媒体如何在常规报道中描绘中国这一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审视关于中国(包括上海)的报道。具体地,本研究通过2013年西方媒体相关议题报道的数量、显著性等方面来考察其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议程建构。研究揭示了有关中国的媒体议程和有关上海的媒体议程之间的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精英媒体的商业报道在塑造中国形象上的议程设置作用,这阐明西方媒体中的动态议程设置过程。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西方媒体试图平衡对中国的正面和负面评价,而把媒体注意力引向世界舞台。最后,文章在文化和软实力,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形象的背景下对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也出现改变,本文分析了媒体议题议程设置与属性议程设置的现象,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对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发展提出引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报料信息内容、媒体呈现的报料内容及报料人群体抽样调查三部分资料为基础,以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报料信息和媒体呈现内容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报料人群体是公众中积极参与媒体议题建构的群体,他们具有显著的设置议题意识,但是参与议题建构的能力有限,原因之一是多数报料人将媒体视为可借助解决来自草根阶层社会问题的工具。报料信息经过媒体把关人的严格判断和挑选才可能进入媒体议题,这种挑选并非按照各类信息报料的多少来确定,而是根据是否具有新闻价值来判断。报料人群体参与建构媒体议程的目标能否实现,要看各媒介组织自身的定位和媒体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朱莱 《青年记者》2007,(23):76-76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不能盲目追求爆炸性、独家性,而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影响。议题属性设置理论为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一个视角:议程是由一系列议题组成的,不同的议题被赋予不同的显著度,因为在议程中每个议题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在突发事件频发的时代,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不能盲目追求爆炸性、独家性,而应充分考虑突发事件报道的社会影响.议题属性设置理论为媒体的突发事件报道提供了一个视角:议程是由一系列议题组成的,不同的议题被赋予不同的显著度,因为在议程中每个议题的重要性是不同的,而每个议题本身又包含着许多不同方面印每个议题都有其自身的属性,这些属性可以用来评价或思考这个议题.正如媒体对不同的议题的设置会影响该议题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媒体对于某个议题不同属性所赋予的不同显著性,会影响受众对于该议题的认识.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通过对于事件属性的选择,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淑兰 《新闻知识》2006,(10):42-44
一、把握议程设置的契机政治学家伯纳德·科恩1963年提出来的议程设置理论,是指媒体有意无意地建构公共讨论与关注的话题。科恩认为,媒体在使人们怎么想这一点上很难奏效,但在使人们想什么这点上却十分有效。1972年,M·E·麦库姆斯(McCombs)和D·L·肖(Shaw)在《民意》季刊(PublicOpinionQuarterly)上发表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证实了此前科恩(Cohen)等人提出的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猜想的成立。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体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  相似文献   

20.
崔波 《新闻实践》2008,(8):14-16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主动设置议题"的要求,表明党和政府在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向新闻工作者提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期望。作为调控和引导公众舆论的传播理论——议题设置理论(国内学界翻译又称"议程设置理论"),从媒介设置议题到议题融合的变迁,不仅是媒介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