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媒介     
路透社在应对投诉、需重点关注的报道和避免骗局方面有哪些做法?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路透社新闻手册之如何应对投诉等》。英国有一份品质不俗的新闻综合杂志,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旨在消除街头无家可归现象,  相似文献   

2.
何欣桐 《今传媒》2007,(2):22-2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在打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众传媒.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这些打工者"触媒"的情况,来探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大众传播媒介对打工一族的影响.本次调查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接受调查的女性27人,男性72人.  相似文献   

3.
街头就是战场.国内期刊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每天都在上演街头争霸.例如,2007年11月号的<新知客>派送微型旅游电筒外带两节电池,一本零售价10元的杂志会赠送20元的礼品.时尚类杂志附送包包、化装盒,雨伞更是家常便饭.有的读者留下礼品甩了杂志,结果不是多赢而是多输.同类期刊之间不得不订攻守同盟,只是这种同盟是脆弱的.  相似文献   

4.
一家学会,一份学刊,一个专业办刊人和一份畅销杂志 1888年1月13日,由33位创办人在宇宙俱乐部开会,成立国家地理学会,宗旨是"增进并普及地理知识".同年10月,第一期<国家地理>杂志出刊,寄发给200位学会的创始会员.这样,一个学会成立了,一份学术杂志诞生了.  相似文献   

5.
师曾志 《出版经济》2004,(12):32-33
龚自珍"但开风气不为师"是杂志媒介的最好写照.杂志界人士总说,办杂志的人都有非常浓重的"五四情结".这里主要隐喻有两层含义,一是杂志创办似乎天生就是为了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因而,办杂志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使命感、责任感,试图以自身的激情影响和感染读者;二是办杂志的人往往都是文化人,在他们看来,杂志的文化传播要比市场运营更为重要.这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6.
《传媒》2012,(1):35
正前几天,某期刊社社长的电子邮箱收到这样一份通知:通知他们杂志获得"金长城传媒奖.2011中国十大期刊(行业类)奖",他本人入围"金长城传媒奖.2011中国传媒年度期刊人奖",但领奖有个先决条件:交钱有奖,不交钱没奖。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的火车站、公交站、人行道,甚至是街头的十字路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经常看到一些散发"代开发票"名片的人.他们顺手递给行人一张写有"本公司本着符合双方利益原则,可向外代开各种商品销售发票和服务发票"字样的卡片,卡片上留有一个手机号,但没有公司地址.要是你不接收,他们可能会一直追着你,强行将卡片塞进你的口袋或包里.  相似文献   

8.
美国目前每年出版杂志超过17000种.谁是其中的佼佼者呢? 从去年开始,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集团组织旗下的一批编辑记者推选他们心目中最好的50家杂志.前不久,他们公布了第二年度的美国杂志50佳名单. 在谈到好杂志的标准时,这些推选者认为,一份好杂志不仅需要出色的创意和文章,美观的照片和设计,更重要的是要能抓住读者的目光和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经媒体是"窄"媒体,报道内容比较专业,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区域性财经媒体加上"区域"两个字,就更"窄"了.但在财新传媒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区域性财经媒体虽然"窄",却需要更加宽广的视野. "重财经而不唯财经" 财新传媒旗下核心杂志<新世纪>周刊,是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但在这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中,却有很多非财经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翻看投递员送来的一叠报纸,有时报纸中缝一边朝外,有时上下颠倒,让人读报时很不方便。一份报纸,多的几十版。投递员分发那么多报纸,要求他们份份"套摆"清爽,确实不易。但,报纸也是一种商品,同样有个质量问题。报纸的分发,除页码按序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报刊发挥宣传、鼓动和组织的作用,中共波阳县委会领导邮局和各人民团体掀起了一个报刊发行和读报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九月初统计,各种报纸发行数,由今年一月份的一万四千二百八十一份,跃进到八万一千七百五十份;各种杂志由一万一千零七十五份,跃进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六份.全县平均每7人有一份报纸;每38人有一份杂志.为了加快投递速度,已实现乡乡逐日班,村村通邮路,报刊直接送到户.读报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全县有读报组八千五百三十五个,已形成"人人读报,天天读报"的新风气.关于如何搞好报刊发行和读报运动,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胡燕 《北京档案》2004,(8):22-24
笔者所谈普通公民利用档案,是指档案的利用者是那些普通人.这些普通人既不是专家、学者、专业人员,也不是由于专业原因对档案发生兴趣的人,而是我们在街头常见的"愉快的行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不熟悉档案馆及其馆藏,他们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甚至是猎奇心理被吸引到档案馆来的利用者.  相似文献   

13.
民国是一个意气张狂的年代,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个有着一批富有魅力的知识分子的年代。如果向当时的人们征集他们的"中国梦",会有些什么样的内容呢?恰巧,历史上有这样一份能满足我们好奇的资料。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在1932年11月1日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遍发通启约400余份,征集"中国梦"。到12月5日截止时,共收到答案160余封。在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刊登了去年11月征集来的142个人的244个未来梦想。(梁漱溟和朱自清等人行动太慢,过了截止日期才将梦想送到,没赶上刊登,只好来了个"梦想补遗"。)加上两个迟到的,在144个做梦者中,身份地位各有不同,其中算得上知识分子的至少有107人,占7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从前不久上市的一本女性杂志说起,这本杂志上市之前,已有大量海报出现在街头报亭,杂志为月刊,定价15元.从封面看,该杂志对自己的定位应该是成熟(30岁以上)的都市职业女性.  相似文献   

15.
关注人的命运的变化和生存状态是新闻摄影永远的主题。"新闻图片中的人"是摄影记者形象观察的重中之重;"读照片的人"是摄影记者心中的"上帝"。有无这两种"人"的概念,是新闻摄影平庸与有深度报道的分水岭。新闻摄影力求有"真情",人情永远都比烟花更精彩2012年2月6日晚上,一张郑州街头一位流浪汉在烟花下微笑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感动了数万网友,湿了他们的眼眶。这张图片,火了"微笑哥",  相似文献   

16.
"我每个月卖近百元废报纸" 报刊亭是市民文化的一道重要风景线.路过报亭时,顺手买份报纸,定期买心仪的杂志,是不少人过去的生活习惯.然而,这种习惯正在逐渐淡去.《中国记者》杂志记者走访、观察了北京市一些报刊亭,摊主们普遍的反映:现在报纸、杂志不好卖,已经大大不如前几年.  相似文献   

17.
一通俗文学杂志虽然只是形形色色杂志中的品种之一,在整个出版物中更可说是子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但通俗文学杂志不仅数量多,发行量也大。无论是在街头书摊上还是报刊亭的橱窗中,通俗文学杂志都是“大户”。仅仅就此一点而言,我们在为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努力中,也就决不能对提高通俗文学杂志的质量问题有哪怕是丝毫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2005年5月各城市畅销杂志上榜率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读者>、<知音>、<故事会>、<家庭>、<青年文摘>、<人之初>、<爱人>、<家庭医生>、<女友>、<小说月报>等10种,这些刊物发行量都在百万份以上,可谓是期刊界的佼佼者,他们的卖点值得我们去研究.杂志的卖点就是能抓住目标读者的消费心理,吸引目标读者的眼球也就是杂志的主导思想.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上榜杂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他们的卖点.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天地》2009,(12):72-82
6月盛夏某个晚上的街头,你或许曾经见过街头三五成群的人带着三脚架,飞翔着自己的梦……6月盛夏某个晚上的街头,你或许曾经见过街头三五成群的人带着三脚架,手持电筒莫名其妙的胡乱舞动并发出开心而激动的声音而被搞得满头雾水……更有可能,你根本就是"光影画"爱好者,在暗夜的街头,让别的路人满头雾水的就是你……这是今年6月,湖南中烟白沙文化传播公司主办"点亮创想·我心飞翔一白沙光影画摄影  相似文献   

20.
谢慧铃  李琤 《编辑之友》2011,(12):73-75
国际杂志Vogue意大利版主编Franca Sozzani曾说过:"每一个人都会为梦想而购买杂志。"自媒体时代的读者则可能为了梦想而自编一份杂志,具有草根特性的独立杂志使得个性化的理念更容易被传播出去。从上世纪90年代萌芽成长至今的独立杂志是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结合的代表产物,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