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璐菁 《新闻世界》2011,(11):195-196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来源于西方新闻界。一直以来,西方新闻界声称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指导实践,但近来发生的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被迫停刊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对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出质疑。本文在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窃听丑闻中新闻媒体和从业者的失职行为,进而揭示出经济利益是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变质的根源,同时呼吁西方新闻界应该重新审视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刊消息(赵晓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1日共同举办“从窃听丑闻看西方新闻观的虚伪本质”座谈会。首都新闻界、新闻研究机构及高校新闻院系60余人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默多克新闻集团窃听丑闻案的发生和被调查,是国际新闻界的一桩大事,它反映了西方跨国新闻传媒滥用新闻自由和媒介的社会责任论之间的较量。本文试图描述并分析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受挫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新闻道德的问题,更主要是触犯法律以及腐蚀警界及政界的深层问题。从这一案件我们看出,西方的媒体独立和司法独立不过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4.
《报刊之友》2011,(8):137-137
连日来,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的持续发酵,世界各国媒体在批评该事件的同时,也在质疑西方新闻价值观。英国《金融时报》21日发表题为“卡梅伦、判断力及媒体”的社评指出,连日来电话窃听丑闻的扩展,已使首相卡梅伦处于遭受实质性打击的威胁中。在任用库尔森为新闻助理及他与新闻国际高层关系这两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5.
2011年夏季,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由于曝出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被迫关停,此事不仅使默多克集团陷入窃听风暴,更将新闻采访如何保护公众隐私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界也悄然流行。隐性采  相似文献   

6.
默多克新闻集团《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隐藏着深刻的伦理问题,对这些伦理问题的解读,有利于更好地反思窃听丑闻发生的根源。媒体窃听的伦理问题,依照其内在的逻辑顺序,表现在价值伦理、权利伦理和技术伦理三个方面,本文对此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白旭 《中国记者》2012,(4):101-102
英国当地媒体3月初表示,新闻投诉委员会将解散,以挽回因窃听丑闻受损的社会形象。此举被认为是英国新闻界向彻底整改自律机构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2011,(8):137
<正>连日来,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事件的持续发酵,世界各国媒体在批评该事件的同时,也在质疑西方新闻价值观。英国《金融时报》21日发表题为"卡梅伦、判断力及媒体"的社评指出,连日来电话窃听丑闻的扩展,已使首相卡梅伦处于遭受实质性打击的威胁中。在任用库尔森为新闻助理  相似文献   

9.
“窃听风暴”愈演愈烈,新闻集团面临拆分。发端于《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已然演变成一场关于新闻自由、道德约束和政府监管的世界性激辩  相似文献   

10.
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麾下的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被迫停刊。随后,引发对其他传媒同类问题的追究,默多克本人面临"滑铁卢"。然而,对此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中,我国一些媒体或避开关键问题,大谈邓文迪保护老公那一巴掌多么精彩,或采用诸如"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西方新闻自由严重扭曲事实”等传统批判话语说事。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 ,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 ,如何如何“不偏不倚”。西方的新闻报道果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主观倾向性的“纯客观报道”吗?对此 ,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 ,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 ,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 ,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 ,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 ,反正随便报…  相似文献   

12.
“有偿新闻”是近年来一直困扰着新闻界的问题。尽管大家都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有偿新闻”是一种腐蚀剂,它玷污了新闻客观、公正的崇高声誉,使新闻界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有关部门一再发通知、下文件,三令五申杜绝“有偿新闻”,这个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认为,要根除“有偿新闻”,必须先从根本上弄清“有偿新闻”出现的条件,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有偿新闻”说穿了,也就是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新闻领域。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偿新闻”的出现是正常的。实际上,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有偿新闻”在新闻界并没有市场。西方的新闻单位尽管十分注重与广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如何如何“不偏不倚”。 对此,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反正随便报,就是不符合事实,也无所谓。” 西方的新闻报道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  相似文献   

14.
大海同志:您来稿中指出,新中国前30年传统新闻理论已同现实之间出现了“错位”,“解决今天的问题不能依赖过时了的、意识形态色彩过于浓厚的新闻价值观念。”还认为“中国新闻史从1896年《时务报》创刊算起,只有100年历史,而西方新闻史却有300多年。如今“新闻界探寻目光转向西方”,因为“西方文化在当今世界是主流文化。地位上处于强势。这种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在西方思想框架中去思考问题,不得不以西方的价值标准去进行判断”,而新闻“在接受西方的价值理念和思考方法上显得没有更多的思想障碍。”只可惜这种“接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新闻学里有一个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规范化的例证:“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已经为新闻界所公认了.但是在中国,现在偏有人提出关于什么是新闻的另外的定义,说“人咬狗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新闻”.何以见得,他举了许多例子,如;某县的教师工资,长期拖欠不发,而同时却有用公家的钱去买漂亮的进口小轿车回来让领导摆  相似文献   

16.
论新闻事实的确立与意见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介无疑应当“以新闻为本位”,但是,新闻事实又与传者意见具有多样复杂的联系。西方“客观报道”的理论,最先明确、系统地阐明了西方新闻界对于新闻事实与意见关系的理解。“客观报道论”就其强调新闻的主要任务是传布事实而不是表示意见,应当不带任何偏见地、真实地“记录事实”而言。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发生后,其在最后的社论中说:我们迷失了方向。该报曾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闻的价值理念折射的是西方民主体制下过度的新闻自由。西方媒体常常标榜自己是独立于行政、司法、立法之外的第四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实力的增强,英国新闻媒体对中国的关注已经“从边缘走向中心”.“中国女性”作为英国媒体想象、表达、判断中国文化、社会、意识观念的一个重要载体,也得到较之以往更多的关注与报道. 西方报纸对报道对象的选择往往遵循美国学者弗莱德·希伯特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中归纳的五个要素即时间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人情味.“邓文迪护夫”事件能够成为英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于这一事件不仅具备了传统的“新闻价值”,另一方面也在于它利用一个中国女性所引起的关于女性形象、行为、气质的讨论,转移公众对于窃听丑闻的注意力,并将邓文迪个人的人生经历,与中国女性整体的气质性格相联系.下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英国报刊与中国女性形象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段豪杰 《新闻世界》2011,(10):222-223
2011年7月窃听丑闻给默多克新闻集团以重创的同时,也引起了传媒业界和学界的反思。本文主要分析了窃听丑闻所暴露出的英国传媒体制的诸多问题,并对媒介权力的规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媒体近来对新闻集团的报道,就较为充分地暴露了这种"摇摆性".2011年"窃听丑闻"之后,国内媒体的本土化报道和解读形成一个高潮,一些专家评论认为"热闹过度";而今年新闻集团"一分为二"之后,国内媒体上却几乎看不到有分量、有深度的中国化报道和解读,国内媒体集体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外媒依赖症".这种巨大的落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