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刚同志是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是一个老典型,从2000年以来就坚持深入社区,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赞誉。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大众报业集团就召开过“张刚现象”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召开之际,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为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作出批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和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向齐鲁晚报发来贺信。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践行三贴近原则,贯彻群  相似文献   

3.
赵金  张刚 《青年记者》2012,(16):32-34
主持人的话:张刚是我的同事,我们还曾做过几年邻居.在报社那栋最老的宿舍楼下,经常看到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匆匆来匆匆去,有时逗弄一下刚刚会跑的儿子. 那时,"胡同记者"张刚就已经是齐鲁晚报甚至是大众报业集团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了.如今,七八年过去了,我不断地听到关于张刚的好消息,"张刚工作室"成立了,"张刚大篷车"开张了,张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了,张刚当选中共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张刚,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踏实、执着.  相似文献   

4.
邓瑜 《新闻战线》2012,(1):55-58
张刚,齐鲁新闻界"老典型",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社区新闻报道。2003年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主持《张刚在您身边》、《张刚帮您办》、《张刚大篷车》等栏目,深受社区居民爱戴。借用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郝克远的话说,就是诚而不憨、聪而不奸、勤而不偏、求而不贪,注重知行合一,从来不计较,力戒功利浮躁。认识张刚是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上,领导的表扬、专家的肯定,都抵不过参会市民拥着他索取签名那一幕来得印象深刻。在济南,他是百姓心中的"明星";在社区,他是走街串户的家人。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或者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在哪里?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是俯下身来关注民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掘地三尺挖新闻、酣畅淋漓担道义,还是更乐意以"建设者"的姿态促成一桩桩小事儿"落地"?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命题。与张刚谈过后,我反倒倾向于后者。他是一名媒体人,更是一种"桥梁"。我觉得在"一挥而就"之后,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相似文献   

5.
张宁 《青年记者》2012,(21):76-78
民生新闻是都市类晚报的主攻方向,是新闻界常讲常新的话题.在这方面,《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栏目领风气之先,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守,显示出自身的影响力. “张刚大篷车”的民生新闻实践 《齐鲁晚报》的“胡同记者”张刚,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走街串巷,坚持做好琐碎但实实在在为民服务的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6.
张刚工作室这些年来是如何深入社区服务居民百姓的?在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宣传部"走转改"活动的过程中,"张刚大篷车"及齐鲁晚报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齐鲁晚报的好多记者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从刚开始的张刚、到后来林嫒嫒、穆静,都经常到社区里来,有时候跟我们居委会的同志聊聊工作,有时候到社区里跟居民拉拉呱.  相似文献   

8.
张刚同志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编辑名记者巡回报告团的成员,他的事迹,在中国晚报界已广为人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刚大篷车自启动以来,深入基层,融入百姓,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10.
“张刚大篷车”是齐鲁晚报践行“三贴近”原则,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新闻宣传工作为民惠民的有效形式,是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的典型范例。“张刚大篷车”的实践充分表明,新闻宣传工作只有真正融人百姓,与群众心贴心,  相似文献   

11.
齐鲁晚报的“张刚大篷车”,一个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字命名的新闻栏目,从2010年3月起,走街串巷,深入基层融入百姓,成功走过了100站。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问:“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答:“用脚底板写新闻.”问:“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答:“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社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问:“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  相似文献   

13.
张刚同志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编辑名记者巡回报告团”的成员,他的事迹,在中国晚报界已广为人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刚大篷车”自启动以来,深入基层,融入百姓,主动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曾登过一篇文章,介绍齐鲁晚报记者张刚,题目是《扎根社区的胡同记者》。张刚初到报社被安排去跑社区也是不太情愿的。后来在社区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15.
陈中华成为全国新闻界的先进典型--"当代好记者"时,他已经52岁了. 这个荣誉来得不算早.通常在这个年纪的人,都已经很久不再学习新的东西了,特别是知识分子.他们会变得只从自己的已得经验出发,固执于自己的意见,甚至从客观事件中,他们只能看到对自己意见的确证.  相似文献   

16.
"三贴近"在媒体中并不新鲜,是个老话题。"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然而,记者在采访中是否真的做到了"三贴近",最近,全国的新闻工作者都在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  相似文献   

17.
社区新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社区里的新闻事件。社区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延伸,在拓宽新闻报道领域的同时,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存状态,服务百姓生活,有较为广泛的受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当前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  相似文献   

18.
"三贴近"一直是宣传思想战线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  相似文献   

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坚持“三贴近”原则,把“作风建设年”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关键之一在于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而建立新闻采编基地,记者蹲点下基层,不失为实践“三贴近”,落实“作风建设年”要求,转变作风的好方法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1,(10):2
今年11月8日是第十二个记者节。开展庆祝记者节活动是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新闻工作者关心、关怀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新闻单位交流、促进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同时还是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爱岗敬业教育的良好时机。为了隆重热烈庆祝今年的记者节,省记协主席办公会决定,以推动我省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主题,组织全省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经验体会征文和书画摄影展览两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