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伟  李霞 《新闻前哨》2014,(4):71-72
美国新阐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1936年采访中共陕北根据地后出版的采访记《红星照耀中国》(又译《西行漫记》)闻名世界,他让世界获知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缪卓群 《新闻传播》2013,(2):170-171
几十年前,一个美国记者来到了延安。这个人把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编纂成了一本书,名为《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不仅记录了延安的风貌、人民的生活,还有对当时中共高层的采访和描写,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个人叫埃德加·斯诺,他的书突破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信息封锁,让许许多多的人了解  相似文献   

3.
新闻学院的不少前辈都说过:"没读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不像是搞新闻的人."无论从文学、历史,还是从新闻角度来看,<西行漫记>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我从图书馆借来了由董乐山先生翻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行漫记>.虽然书本破旧了些,里面也有不少前人留下的标注,不过文字清晰,译文易懂,很好看.  相似文献   

4.
田新玲 《兰台世界》2012,(28):65-66
海伦·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1931年8月海伦·斯诺来到上海,邂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后来两人结为伉俪.1936年海伦支持埃德加去西北采访,协助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西行漫记》)、该书是最早把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说明的重要著作,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于1936年访问延安,回美国以后撰写了<红色照耀在中国>一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轰动,仅1937年就再版5次,1938年再版时改为<西行漫记>.从此,延安--红色革命根据地、红军领导人及红军的生活随这本书的流传而广为世人所知.埃德加·斯诺的名字也随这本书的流传家喻户晓,并有了一种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6.
“新闻是用脚写的。”这是在全世界新闻同行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至理名言。有一个记者,用他采写的震动了全世界的一本书,为这句至理名言做了最好的诠释。这个记者就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8.
重读斯诺     
凌翔 《军事记者》2009,(6):57-59
很小的时候,我心目中有一个记者的形象,他就是斯诺。 1984年,刚刚开始学写新闻作品的时候,《斯诺文集》首次在中国出版。这之前,《斯诺文集》中的作品只有《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曾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在我国出版过,其他作品均为首次在我国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的百年诞辰。纪念这位中国人民爱戴的美国记者,首先就会想起他对中国的报道。他写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因其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斗争的史实,而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出版,至今仍被中外新闻学者视为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一位记者因关心、报道别国的事件而获得如此高的声誉,在世界新闻史上并不多见。斯诺的卓越成就的取得并不是偶然的,透过他记者职业生涯的始末,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与他具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甚至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卓而不凡的品行成就了他。吸取其营养,对提高当代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品质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解芳 《军事记者》2006,(11):59-60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在当时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红军将士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所付出的流血牺牲、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次让世人知晓,与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通过自己在边区等地的亲身经历、亲眼所见,采访了大量的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写成驰名全球的杰作《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正是这本书,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也正是这本书,让全世界知道了伟大的红军长征。令人可敬的中国情结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  相似文献   

11.
《西行漫记》是埃德加·斯诺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出版,不仅在当时风靡世界,现如今还有许多各行各业的忠实读者。在《西行漫记》中,一个真实的中国得以昭告于天下,斯诺通过对陕北红区根据地全景式的描绘,通过对红军领导人生动的刻画,通过对中央红军的革命纲领、政策通俗易懂的阐释,有力驳斥了蒋介石对中共"赤匪"的污蔑。探讨《西行漫记》的地位和意义,必须以其内容为蓝本,本研究在此仅从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体现的记者素质为角度切入,浅谈一些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之际,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上海市档案局(馆)主办,上海音像资料馆、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协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馆)承办的"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将于7月1日至7月3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展出。该展览此前曾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这次到宁夏是巡展的第一站,宁夏观众将从展览中看到"向世界报道宁夏的第一位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趣味     
第一本介绍延安的书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是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本向“国统区”介绍革命圣地延安的书,其实不然。据目前已发现的资料所知,第一本介绍延安的书是《活跃的肤施》(延安又名肤施),作者是赵荣声,署名为“任天马”,1937年12月出版于武汉,比《西行漫记》要早一个月发行。赵荣声于1937年春参加了北平燕京大学十几名进步同学组成的远征队。他们突破重重险阻千里迢  相似文献   

14.
《西行漫汜》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潜赴陕北的“红色中国”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给予其高度评价,称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档案动态     
<正>"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巡回展在甘肃开展《中国档案报》2014年1月10日:2013年12月30日,甘肃省委常委班子成员集体参观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上海市档案局馆主办,甘肃省档案局馆承办的"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  相似文献   

16.
<西行漫记>或许算是我进入大学后读的第一本新闻写实的书.大一时只是简单地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故事书或者历史书来读.正如苏东坡诗说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这是我第二次读<西行漫记>,主要是从新闻的角度重读此书,真的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在新闻事实方面的思考颇多.  相似文献   

17.
杜永和 《军事记者》2001,(10):13-14,39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是由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1937-1938年在英国和美国出版。1938年2月中译本在上海以复社名义出版。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作者没有用《红星照耀中国》的原书名义出版,而是改名为《西行漫记》。该书出版后轰动了国内外,震动了世界人民。直到现在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读物。新闻历来被称为“易碎品”,即使是杰出的报告文学,在事过境迁之后,往往成为昨日黄花,唯有60多年前的这本《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在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在全世界拥有亿…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04,(1):61-61
《西行漫记》原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译作此名?胡愈之曾经作过解释。他说:“因为在工农红军长征以后,关于我们党在西北情况的比较真实客观的报道,只有一本书:范长江同志写的《中国的西北角》……从此,‘西’或‘西北’就成了我们党听在地的代称。《西行漫记》这一书名,一般人看了就可以联想到我们党。”(胡愈之同志谈《西行漫记》中译本翻译出版情况,载人民出版社的《译讯》1979年第1期)  相似文献   

19.
程粉艳 《军事记者》2007,(10):57-58
1937年10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埃得加·斯诺1936年6月冒着生命危险,进入被重重封锁的中国陕甘宁边区红色根据地进行亲历式采访后所写的长篇通讯《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由伦敦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经整整70年了。今天,  相似文献   

20.
1936年6月至10月,埃德加·斯诺在陕甘宁边区深入红军战士和百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回到北平后,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