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月13日至22日,由人民日报、中新社、中国网、大众日报等7家媒体的8名人员组成的中国新闻代表团,应美国东西方交流中心邀请,对美国旧金山、纽约、华盛顿三城市及美国务院、国会、五角大楼及部分公司、新闻媒体等进行了访问。而同期,美国新闻代表团也对中国进行了访问,随后两国记者在北京进行了会谈交流。笔者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之一,全程参加了访美及会谈交流。在此,笔者就访问的部分美国媒体谈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2.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是美国《纽约太阳报》新闻部主任约翰·B·博加特(John B.Bgart)在1882年不经意间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一句话,没有想到这句成了经典名言,恐怕更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以后,这“理论”被当今的现实彻底颠覆:2006年,狗咬人,绝对是新闻。2006年8月份以后,有关狗咬人的新闻报道便频频见诸大陆各类新闻媒体。随后是一些治理狗患的行为,“打狗”又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新闻。狗与人的关系,在2006年下半年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19世纪以来,欧美报业一直奉行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的原则。所谓客观报道,是指运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意见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因而在整个西方新闻报道实践中成为一种主流形态。  相似文献   

4.
美国一家新闻业思想库的研究结果表明,“9.11”事件刚发生时的新闻报道是建立在可靠的消忠来源和“仅仅是事实”之上.但是从那以后,媒体的职业水准便一直在下滑。新闻业优秀素质项目的研究人员是在分析了去年9月中旬、11月中旬和12月中旬的2496条电视、杂志和报纸消息以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些消息按照事实、对报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两次去美国探亲,先后在纽约、华盛顿住了一年多,在美国期间,每天都要看好几种中报刊,收看中英电视,参加美国华报刊举办的征比赛及颁奖大会,还走访了一些报社,因此,对美国媒体有些粗浅的了解,现将一些有趣的事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图书馆郑一仙馆长应美国驻华大使邀请,在美国新闻总署安排下,于1997年4月5日至5月5日访问美国。在美期间,郑一仙馆长先后抵达华盛顿D.C、纽约、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城、圣·路易、坡特兰、塞莱姆、旧金山,访问考察了30个各类型图书馆或与图书馆相关的管理机构、教育机构、商业机构。这次访问考察取得圆满成功。郑一仙馆长带回了美国同行在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同时也为福建省图书馆今后更广泛地开展与美国同行的专业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8.
2001年1月10日,全球传媒办以一场“超豪华联烟”拉开了网络世界的序幕:代表新型媒体的全球最大的网络提供商-美国在线公司以1640亿美元的天价决定“迎娶”世界上最大的媒介巨头-时代华纳公司,组成“世界上第一家面向因特网世纪的完全一体化的媒体与传播公司”。一个市值达3500亿美元的传媒的“泰坦尼克号”由此横空出世,那么,它对世界新闻传播有什么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传媒有哪些警示?  相似文献   

9.
1941年12月7日,一个美国历史上被永远记住的日子,也是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太平洋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日子,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在硝烟与浪涛间,美国人走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也许很多年以后,人们再回首这场战争的时候,会想起英勇的士兵,忙碌的将军,然而不应该忘记的,还有记录下这一切的记者们,是他们奏响了20世纪美利坚土地上的马赛曲。美国《时代》周刊在1941年12月15  相似文献   

10.
一条是激烈抨击国防部长的政治性专稿《拉姆斯菲尔德是否应该因伊拉克战争下台?》,一条是地区橄榄球队比赛胜负的消息,以政治新闻为特色的《华盛顿邮报》,竟然把社会新闻类的球赛消息摆上头版头条醒目的位置,而将抨击国防部长的政治性专稿拉到头版的下半部!这就是2006年10月2日出版的《华盛顿邮报》精心安排的体现编前会意图的一次排版。  相似文献   

11.
自从《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发表后,“妖魔化”成了中美媒体、政界和学界历久不衰的争议话题。常有人问:“美国媒体为什么要妖魔化中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媒体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的新闻改革和媒体变革,不同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种对新闻改革不同的理解跟每个人所站的立场、代表的利益密切相关.有四种人对中国的新闻改革和媒体变革有四种不同的理解:1、媒体投资者和经营者;2、媒体打工仔(又称为"记者民工");3、政府官员;4、公众.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记者被比喻成两类不同的狗:一种是政客放在办公桌上的“金叭狗”,另一种是“看门狗”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重大的政治、经济新闻事件.几乎每天都会发生。这里说的媒体事件,是新闻业界的大事,是新闻背后的新闻事件。当然,它并非是行内家事,它既是社会势力各方力量的搏弈,涉及到政府、国会、军方及民族、宗教、社会大众等等,也是其政治、新闻制度的必然产物,对美国主流社会乃至世界产生影响。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具体地感知、了解其新闻运作规程和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以获得对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公开强奸或性骚扰的受害人姓名是各大媒体的报道禁忌。但今天,互联网为任何个人在任何时候报道任何话题提供了可能。最近对NBA球星科比性骚扰案的报道,有识之人开始思考何处是媒体的报道底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代表团到美国时,正是水门事件发生之后,尼克松接受调查的关键时刻。临行前,周恩来交代:若有人问起对水门事件的看法,要给尼克松"抬轿子",不作负面言论1973年5月17日下午4点半,由新华社社长朱穆之率领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乘坐的波音747飞机,到达了美国纽约。飞机在纽约上空盘旋时,时任《光明日报》编辑部负责人的张常海从舷窗往下看,地上的一栋栋高楼,就像"西安的碑林一样"。82岁的张常海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新闻界第一次正式访美。来机场迎接他们的,有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公司的负  相似文献   

17.
美国媒体对奥巴马的“偏爱”11月6日,奥巴马意料之中而又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意料之中”是因为美国主流媒体早就预见奥巴马胜出;“出人意料”是因为在结果出来之前,除了美国媒体,恐怕全世界,包括美国黑人本身,对于奥巴马是否真的当选仍没有足够把握。奥巴马在当选之后感谢了许多人,但有一个角色,对他的胜利可说是居功至伟的,  相似文献   

18.
孙洪康 《新闻记者》2006,(12):61-63
推窗,就会望见屹立在石灰岩山岗上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雄伟苍凉的帕台农神庙;出门,就会挨近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占希腊文明最耀眼时期的建筑遗存和雕像精品。这是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成员今秋访问雅典最直接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方海 《视听纵横》2005,(6):56-57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贸易、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与世界的交流协作越来越广。中国的媒体在世界的各个地区的众多新闻现场向国内呈现自己的身影.以自己的观察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做出报道.发回自己的声音和图象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20.
媒体与执法部门联动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4月22日,上海一名女硕士因闯红灯而被交警处以拘留10天的处罚,整个经过被当场的记者全程记录下来。报道后,此事迅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在收看这则新闻时,我发现,媒体在执法活动现场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