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金融风暴袭来,金华只报综合新闻版围绕"日报中的晚报"版面定位,紧扣就业这一民生焦点问题,推出"贴近民生关注就业"系列报道,在政府与失业群体、企业之间搭起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就金融危机下的党报民生关怀作了一次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道。新闻媒体解读就业政策、刊登就业新闻、提供就业信息的就业报道自然牵动人心。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作为世界两个重要的国家,中美在就业问题上的表现引人关注。两国媒体对金融危机中就业问题的报道也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3.
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三贴近”诠释了“媒体公信力”全新内涵,首先就在于它强调了媒体公信力要始终建筑在群众利益之上,建筑在媒体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上媒体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媒体一旦背离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受到伤害媒体打造公信力的手段很多,其基本原则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基本目标是增强媒体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权本来是作为公众权利的一种体现,媒体一旦拿这种公众权利与金钱交换,事实上就是一种“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只要存在,媒体就不可能有公信力可言  相似文献   

4.
湖北日报开展的“记者走基层”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各方好评,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对湖北日报这样深入基层采访,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综合起来予以公开报道。2月以来,中宣部《新闻阅评》发表了《坚持“三贴近”亲近老百姓湖北日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受欢迎》的文章;新华社播发了肯定这项活动的通讯《贴近人民才能不忘人民》;人民日报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的文章《贴近些,再贴近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记者走基层贴近百姓心》作了报道。此文对“记者走基层”等“三贴近”系列报道,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作了深入探讨,现予刊发。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道。新闻媒体解读就业政策、刊登就业新闻、提供就业信息的就业报道自然牵动人心。2008年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作为世界两个重要的国家,中美在就业问题上的表现引人关注。两国媒体对金融危机中就业问题的报道也不遗余力。比较两国主流媒体的就业报  相似文献   

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达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新闻媒体公信力、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增强新闻媒体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9,(12):15-16
胡锦涛主席最近在世界媒体峰会上指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媒体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国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增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节期间,新闻战线按照统一部署,广泛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写出了大量鲜活的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事实证明,只有"接地气"的的新闻才能受到群众欢迎,才是真正的好新闻。笔者阐述新闻接地气的内涵,原因及具体做法,有利于我国新闻媒体更好地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栾丽娜 《新闻传播》2009,(6):107-107
近年来,我国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各种事物相互之间都还在调试阶段,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而媒体只有直面这些社会问题,或报道、或揭露、或分析,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从而在受众心中树立权威和可信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张志新 《新闻窗》2011,(5):67-69
某市媒体曾经刊登和播发过这样一篇报道:《口腔工作者协会发出红色警报:近八成口腔诊所涉嫌传播乙肝、艾滋病》,十几天以后,这些媒体又发出另外一篇报道:《市民可放心到大部分口腔医疗机构就诊》,两篇报道内容相互矛盾,搞得受众不知该相信哪一篇报道好。  相似文献   

11.
文成国同志的文章对如何把典型宣传与“三贴近”结合起来,与“走转改”结合起来,提出了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观点和指导意见。本期刊发的“三峡日报典型报道研讨会”内容和楚天快报“襄阳大学生休学侍母”的典型报道总结,都得到充分印证。我们希望通过总结,不断创新典型报道的内容和传播方式,使典型报道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12.
刘何蓉 《新闻传播》2012,(5):139-140
就业乃民生之本。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剧了就业形势。不同体制下的中美两国,在就业报道上都不遗余力。本文将对两国主流媒体对就业报道的消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一些可循之道,为新闻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体中的就业报道在反映就业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暴露出什么问题,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在进行探讨之后,本文希望可以为未来就业报道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流媒体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随着不同时期媒体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主流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大,而且一般很强的经济实力。近年来,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突起,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降低,受观群体减少,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逐步的弱化。主流媒体要想得到发展,改善目前的滞留现象,提高舆论的引导性和影响力,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加强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恐慌" 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2009年的民生难题.2008年底,教育部连续多年作出"就业形势严峻"的判断后,再次发出了"2009年更严峻"的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16.
胡旭 《今传媒》2009,(6):13-15
4月23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举行200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进展情况,人保部新闻发言人透露,"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但各地情况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2011年9月初,黑龙江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启动,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和现代新兴媒体在内的各大媒体都成为活动主体。如何落实"走转改"指示精神,真正让新闻采访工作体现"三贴近",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成为媒体共同谋划与践行的重点。下面,从三点谈谈"走转改"活动模式创新。首先谈谈"走转改"活动模式与日常报道的融合一、到基层采访更应叫"到基层体验"这是一个"快餐新闻"时代,受众喜欢快餐式浏览,传播者也习惯于快餐式炮制。采访与报道走马观花、人浮  相似文献   

18.
刘新 《中国地市报人》2013,(10):133-134
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地市党报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地市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群众的实践和心声的重要任务,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由于受传统办报模式、报道方式的影响,缺乏亲近感和可读性等问题,一直在很多地市党报或多或少存在。面对各种新兴媒体激烈竞争,尤其是都市化媒体的冲击,进一步增强地市党报的可读性,增强其影响力、竞争力,愈加显得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27日,杭州某都市报开辟了“虚拟真新闻”专栏,公然宣称“新闻太可乐,虚拟更可乐”,专栏主持人的笔名为“天天愚乐”,并以“路边社记者某日报道”为开头写文章。这家媒体标榜“创新”的做法,受到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严厉批评。这其实是从网络衍生而来的“恶搞”,属于一种低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典型来自实际,来自生活,来自群众。这些典型报道宣传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落实“三贴近”结合现代受众的特点,对传统的典型报道的题材选择、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作了大胆的改进与创新,实现了典型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地市党报如何在新形势下改进与创新典型报道呢?中央媒体典型报道宣传成功的经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衡量典型报道成功的重要标准,更是组织典型报道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