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也不会怀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这句话的正确性,谁都明白这两句话中的“教”具有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指教书,教知识,后者是指教方法。细想起来,无论是“教书”还是“教方法”,总存在能教不能教,会教不会教的问题。只知知识灌输,不讲学习方法,不算会教;没有教学技巧,只有机械“运动”,不算会教;不讲课堂教学效益,只是无为的消耗,不算会教。如果说会教是属于方法策略层面的话,那么能教就属于功底层面了。想会教,首先必须能教。只有能教,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有可能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能教的老师,必然有把握以下关键因素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谁也不会怀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这句话的正确性,谁都明白这两句话中的“教”具有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指教书,教知识,后者是指教方法。细想起来,无论是“教书”还是“教方法”,总存在能教不能教,会教不会教的问题。只知知识灌输,不讲学习方法,不算会教;没有教学技巧,只有机械“运动”,不算会教;不讲课堂教学效益,只是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直接影响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跨界融合视域下,高职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能够指导高职教师“知道如何行动”的策略性知识,包括“为了会教,知道如何做”的企业实践活动方面的实践性知识以及“基于会做,知道如何教”的教学实践活动方面的实践性知识,有助于促进高职教师从“会说不会做”“会做不会说”走向“能说会做”。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实践活动的长期探索与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影响因素包括主体、问题情境、行动性实践、反思性实践、信念等构成要素,以及生态知识群落、实践共同体、工具、规则等生成媒介。将相互联系的构成要素与生成媒介“打包”,搭建起高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辅以鲜活的高职教师跨界实践活动案例,生动演绎高职教师在企业实践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中实践性知识的要素分解及互动过程,分别搭建了高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渐进式生成机制与嵌套式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渐进形成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过程。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从初任教职时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匮乏,到从教后教学应对策略的探求,实践知识和智慧渐进丰富,并随着专业知识和智慧发展缓慢而步入“高原期”,通过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措施,实现知识与智慧的持续增长。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智慧是伴随教师成长的终身追求,也是教师美好教学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应然抉择。  相似文献   

5.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相似文献   

6.
丁琬琰 《中国教师》2011,(14):33-35
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如果学生无进步或无发展,则教学是无效的。要实现教学的有效陛,教师就需要从知识传授观向智慧传授观的转变。追求智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这种从知识获得到能力提高,再获得智慧的上升过程,就像学者何万国说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仅与获得的知识性质、表征、类型有关,更与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特级语文教师宁鸿彬曾讲到:在教学中教师要会教.会教,首先对语文教学要有几点基本认识,要明确语文学科的任务,要把握语文教材的特点,要注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其次,会教是要求教师上课要有很强的吸引力,要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笔者想,要成为一个会教的语文教师,必须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所谓实践智慧,是指“在实践上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类型和推理形式,它不等同于任何脱离主体而存在的‘客观知识’,它是人在生活世界中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经验”。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如何实施教学的知识和直觉认识,它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具体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师将感性的、表面化的教学经验做进一步的抽象和提升,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9.
佚名 《教师博览》2013,(1):9-10
<正>1.会教的老师能把复杂的教材教简单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简单的知识教复杂了。2.会教的老师能把难学的知识教容易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很容易的知识教难了。3.会教的老师上课跟着学生走;不会教的老师则始终牵着学生跟着老师走。4.会教的老师自己悠闲让学生忙;不会教的老师则让学生没事自己忙。5.会教的老师希望听到学生的独立见解;不  相似文献   

10.
正1.会教的老师能把复杂的教材教简单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简单的知识教复杂了。2.会教的老师能把难学的知识教容易了;不会教的老师则会把很容易的知识教难了。3.会教的老师上课跟着学生走;不会教的老师则始终牵着学生跟着老师走。4.会教的老师自己悠闲让学生忙;不会教的老师则让学生没事自己忙。5.会教的老师希望听到学生的独立见解;不会教的老师生怕学生的回答跟老师预想的答案不一样。6.会教的老师不怕学生答  相似文献   

11.
优质课之我见伊春市第二中学校吕学森,刘绍忠所谓优质课,就是教师会教、教会、教好,学生会学、学会、学好的课。会教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会是指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得以体现──学到了知识并达到了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的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次改革能否成功,教育能否创新,教师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教育领域中掀起的从知识到智慧的教育价值观转型,实现培养更多的智慧人才,而这种转型同时也呼唤智慧型教师的出现,需要挖掘教师职业实践活动中的个人实践智慧。教育智慧生成与发展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的,课堂是教师教育实践的主要活动场域,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师实践智慧的讨论曾存在以下5种观点:(1)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关于如何做的知识、能力或经验;(2)教师实践智慧具有动态性,依赖于具体情境;(3)教师实践智慧具有缄默性,以难以言说的方式而存在;(4)教师实践智慧具有直觉性,通过反思或体验而获得;(5)教师实践智慧具有个人性,难以学习与传播。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并认可这些观点。但从循证教育学的视角来看,它们可能是分别针对教师实践智慧的概念、特征、存在方式、生成手段与传播可能性等存在的误解。混淆实践智慧与实践的界限、概念引入的逻辑倒挂以及教育学缺乏操作性定义的研究氛围等,是导致这些误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课程人人会教,但未必每一个人都能教好,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通过形象而缜密的语言,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设备和不同的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生动地"再现"出来,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传递给学生。 所谓知识的"再现",我认为,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原版"传递知识信息,而是教师在吃透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常思考一个问题:当今我们的教师廊当何种角色?应试教育造就了我们的教师能讲会教,教授学生知识,教学生解题的方法,要求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只要拥有足够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生做题方法的能力就够了。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案例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案例是教师实践知识的凝结,教师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体现了对个人隐性实践知识的选择与提取、反思与分析、交流与分享、整理与提升、内化与运用等五个阶段,这个过程也就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通过案例研究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必须精选教学案例作为研究素材,对其进行自觉的实践反思,同时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分享与交流,将教、学、研有机结合,以最终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明永 《成才之路》2013,(27):43-43
物理教学就是要实现物理学知识从书本走向学生心灵,并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教,用智慧去教,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使他们不断成才。一、实现教师与物理学知识的融合我们知道,有爱才会用心,才能产生智慧,产生创新。用心教书,把物理学知识融入教师心灵,用智慧轻轻搅拌,做成真诚爱  相似文献   

18.
教和学的活动,是师生间“心碰心”的活动。学生要想学得好,得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良好非智力因素等条件。英语课是初中新设学科,所以学生的知识基础都差不多;另外初中学生的智力,一般都够正常水平,相差不太悬殊;而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毅力等等,横行差别很大,纵向起伏也很大。因此,将非智力因素教育引入教学活动,是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必然。笔者以自身英语教学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以就教于同行。 一、“会教”与“教会” 作为教师,达到“会教”的水平,已相当不错。我  相似文献   

19.
陈俊 《教育艺术》2013,(6):16-17
一、教育理念:与教育同行,追教育梦想人生应该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应该与教育的梦想结合起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志存高远,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做思考的实践者,做实践的思考者,做一名充满智慧和诗意的幸福教师。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不只是组织者,而且是参与者、引领者。  相似文献   

20.
教好优生,人之常情。优生好学,勤奋刻苦,肯钻研,善总结,所以优生人人会教,甚至有人说,优生不用教也能考好。而后进生则不然,不但成绩差,往往思想品质、意志力等诸多方面也差,教师费了大量精力教育而不一定有效果。而有些教育专家又简单把教育归纳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抹杀教师大量而不一定有成效的劳动,引起一线教师的强烈反感。把后进生教好,不但需要教师好的教学水平,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如何教?我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