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着教育的目的,而法学教育的目的决定着法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法学教育应当以此为前提,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本作着重从对我国今后二十年社会发展状况的预测,设想我国法学教育的目的,以及由法学教育的目的决定的法学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全面论述我国法学教育中应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乃是一国法律制度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一个国家法学的发达程度,与法学的智力投入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以及投入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深入分析了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当代中国法学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建设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是公民与国家双方的义务;义务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国家,实施方式为强迫教育、免费教育;义务教育追求的是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重新理解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等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慧 《教育与职业》2006,(20):119-120
素质教育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教育也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这已成为法学教育参与者的共识。尽管如此,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高等学校加强和改善法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逻辑起点是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的“受教育权”逻辑起点论,是在逻辑起点理论元研究基础上抽象出来的,通过与逻辑起点内在规定性的一一印证,以论证其作为教育法学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适切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地方综合性大学法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法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机制,主要目的在于积极转换教育理念与人才观念,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实现知识背景交叉化、综合能力现代化和个人素质全面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如何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对法学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是法学界与教育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7.
法学视野中的高校校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高校被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与高校校规片面强调学校的管理职能、忽视学生的权利有直接关系。用法学的视角观之,高校校规不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存在偏差。为此,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教育法治化为指引,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校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当前各高校的一项综合工程,公安院校也不例外。本文认为,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智育应优于德育,而智育应以法学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功能,并对公安法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实现教育法学体系化的共识日渐形成,既源于启动教育法典编纂的宏观指引和克服碎片化立法弊端的现实需要,也源于学科获得相对独立地位的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从比较法经验来看,域外教育法学的体系化进路呈现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专题化模式坚持问题导向;以德国为代表的系统化模式坚持逻辑导向;以日本为代表的功能化模式坚持价值导向。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且植根于特定的法律文化背景,但依旧呈现出不少值得重视的共性特征。它们均以某些核心概念为基点来建构逻辑体系,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面向法律适用的教育法释义学,且教育法学体系的形塑和演进还与教育法制形态彼此互动。立足于教育治理的特殊国情,我国教育法学的体系化之路应当重视宪法规范对教育法理论的统摄功能,将基本权利作为兼具解释价值和规范价值的理论起点,并进一步形成教育法学总论与分论的演绎式逻辑体例。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坚持教育法立法论和解释论的二元并重,在当下尤其需要重视法解释学技术的养成和运用,以在整体上推进教育法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学素质教育基本内容的界定应以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作为基点,体现法学教育专业学术性以及法律职业实践性特点。法学素质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应通过提升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实践性教学的系统化、模式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法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仁山  李艳梅 《高教论坛》2003,(5):114-116,12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法学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法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界广泛讨论的热点和教育政策的重点,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受教育权的视角,来阐释义务教育需要均衡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当前义务教育的非均衡现状,从中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一些矫纠策略,以促使义务教育由绝对失衡到相对均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是教育法律关系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与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教育基本法却并未给予其应有的关注与地位。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的教育权具有权利与义务二重属性,在强调监护人教育权义务属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权利属性。相对国家教育权(主要透过学校教育来实现)而言,监护人教育权无疑居于从属性地位,但不能因此而漠视监护人的教育权。近些年来,监护人教育权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某些具体“抗争”,开始让学校教育有些无所适从。教育法规应对监护人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的边界作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15.
吴莉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125-128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大学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大学生的教育权具有选择性,还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法律特征。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成功权,非经合法正当的程序不容剥夺。当大学生的受教育的利益受损后,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诉和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大学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大学生的教育权具有选择性,还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法律特征。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成功权,非经合法正当的程序不客剥夺。当大学生的受教育的利益受损后,可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诉和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孤立的理论研究,而诊所式法律教育依托法律诊所,采用互动式教学,将法律实践融入学生理论学习之中,对增强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对21世纪法学院教育的理论,培养模式以至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法津规范的是人们的行为,学校、教师对学生不论是用肯定的教育方式还是用否定的教育方式进行管理都应符合法律规范。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因理解有误或使用方法不当而违反相关的教育法律。文章从教育法津关系讨论否定的教育方式“惩”,其意在于通过正确地把握教育法律关系中“惩”的实质,使学校、教师在运用教育之“惩”时,可以“惩”得合理、“惩”得合法,“惩”得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内高校在提倡和发展通识教育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起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最根本的通识教育理念,这与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在一致;二是通识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三是通识教育要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结合以上三个方面,从高校的课程设置角度考虑,在高校开设不同层次科学史课程是较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效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修订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根本动因。新《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经费投入、政府责任、学校安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教师队伍、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重大的突破。这部《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立法和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