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刑讯逼供是发生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渎职犯罪行为。刑讯逼供犯罪不同于一般职务侵权或“非法拘禁”罪,而有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刑讯逼供行为既危害公民,又危害国家;必须依法认定司法机关刑讯逼供行为。依法认定刑讯逼供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刑讯逼供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仅要为被害人恢复名誉,而且要履行国索赔偿法规;对刑讯逼供必须依法予以定罪和处罚,必须加大对执法官员知法犯法打击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刑讯逼供是一个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严格执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但在实践中,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封建专制主义刑事司法传统的影响尚未肃清;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严禁刑讯逼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权思想严重;监管机制的滞后与乏力。强调对刑讯逼供的防范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这种古老而又野蛮的诉讼手段,历来是我国严令禁止的,修订后的刑法,进一步强化了对刑讯逼供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然而,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几年来,刑讯逼供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应当对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在掌握其实质根源的基础上,找出有效的遏止途径,以保证法治社会司法的公正性和文明性。  相似文献   

4.
刘涌案改判是为了保障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证据,在刘涌案件中有刑讯逼供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改判就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种改判是无可挑剔的。刑讯逼供的害处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办案人员认为刑讯逼供是打击犯罪的有效办法,但实际上,其常常  相似文献   

5.
口供对于证明案件事实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证据价值,但为获取口供而不惜刑讯逼供显然是错误的。本文通过透视刑讯逼供的危害,分析其现实成因,提出对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刑讯逼供,但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刑讯逼供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讯逼供行为举证责任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为预防和杜绝刑讯逼供犯罪,立法对刑讯逼供应当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7.
反对刑讯逼供是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而确立沉默权原则,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刑讯逼供现象,另一方面也突现了司法理论与实践中人的尊严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刑讯逼供是封建专制纠问诉讼制度的产物,它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的屡禁不止,司法工作人员必须端正思想认识,确立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诉讼价值理念,实行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要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和随时获得律师帮助权,必须保障司法经费的充足给付,加大刑讯逼供案件的监督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9.
刑讯逼供最终是个法律问题,应先检讨和改正现行法律中的不足之处。立足于现行法律,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不同角度分析,探讨了刑讯逼供之所以不断滋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刑讯逼供是一个影响公安队伍建设和严格执法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 ,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 ,但在实践中 ,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包括 :封建专制主义刑事司法传统的影响尚未肃清 ;重打击犯罪 ,轻保障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 ;对严禁刑讯逼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特权思想严重 ;监督机制的滞后与乏力。强调对刑讯逼供的防范要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11.
从1979年至今纵向地看,中国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呈现出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不断健全和完备的图景。中国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规范不仅逐渐走向了规模化和体系化,而且也已初步实现了规范的精细化,其可操作性渐趋增强。纵览中国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图景,有利于对中国遏制刑讯逼供法律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刑讯逼供在我国屡禁不止,已成为法治社会进程的障碍,它的形成缘由和现状一直是学界讨论的话题。在我国,有无罪推定原则却甚少无罪裁判案件,“命案必破”之下命案侦破率颇高。究其缘由,乃是无罪推定的有名无实,行政与司法失衡所致。由此,以“无罪推定”和“命案必破”之较量为视角,探析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久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 ,如何遏止 ,本文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及其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沉默权最初是为了遏制刑讯逼供而产生的,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与其相配套的制度、措施,因而渐臻完善。为遏制刑讯而产生的沉默权,也由于我国对刑讯问题的曝光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它在遏制刑讯上的价值是无庸置疑的。但在我国则产生了许多争论。其焦点集中在:要不要引入、怎样引入、引入后又怎么办这几个方面。文章拟从遏制刑讯的角度就沉默权的相关理论及其价值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沉默权在我国的引进和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以义务本位为主的国家,对公民的权利,尤其是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出现了种种诸如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问题,本文将着重从刑讯逼供的危害探讨犯罪嫌疑人之保护。  相似文献   

16.
酷刑与酷吏的存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以酷刑的实施者——酷吏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的酷刑进行论述,并对酷刑与酷吏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分析,说明酷刑与酷吏在当时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当事人的口供是法官定罪结案的最高决定性证据,这一诉讼传统使刑讯逼供成为司法领域内不可避免的现象。为防止因此而造成冤假错案,早在西周,就有刑讯立法,发展至唐朝渐趋完备,宋代又承前出新,确立了刑讯实施详备规范和非法刑讯法律责任,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刑讯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宋代法官刑讯逼供,滥施刑讯,屡见不鲜,成为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在司法实践中早已不陌生,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的情况十分常见,而且在司法领域打击刑讯逼供的收效并不明显.本文试图通过杜培武案的产生原由入手,反思冤案的“铸造”过程,以程序正义之名追问冤案的根因——刑讯逼供,以期通过探讨西方沉默权在中国的本土化,为走出刑讯逼供的困境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