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职专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职专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问题链是课堂提问的一种有效形式,高效的问题链教学可以吸引职专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思维,化解教学难点。设计问题链应以教材为依据,紧扣教学核心内容,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理论,问题链应具有启发性和循序渐进性等。可以采用:利用新旧概念间的联系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习题的变式和习题的难度来设计问题链等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家卓 《考试周刊》2014,(53):65-65
"问题链"是常见的一种问题设计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高中数学教育领域中对问题设计的理论研究出发,着重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4.
文章旨在倡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以《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通过阐述“探究式学习”教学的操作过程,提出其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6.
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概念生成的过程需要悉心研究.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问题链"来促进学生的概念生成是有实际效果的.好的问题链可以促进学生从生活经验向数学概念转化,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概念.问题链的设计关键,在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梯度.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设问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一环,是教学预设和生成的载体。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链设计中,要把握好四个维度,即核心度、梯次度、发散度和创造度,科学设计认知问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提问题是在课堂上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一种好方法,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链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如何设计出具有启发性、连贯性的问题链,是一名好教师需要仔细琢磨的问题。本文从问题链的设计理念与重要性、问题链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和问题链的设计过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运用变式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笔者根据调研结果,发现变式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据此结合具体示例提出并阐释变式问题设计的四个原则:目标性、有效性、层次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一、突出重点原则首先应抓住教材的重点,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处理教材。不论是从正面或反面设计问题,均要求构思严谨,反复推敲。只有摸清学生实际,透彻理解教材,掌握丰富的材料,明确提问的目的性,才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话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在师生经验共享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形态.化学对话教学的实施主要从六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自我反思对话;学生自我反思对话.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应高度认识“两课”教学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案例,提出了通过挖掘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首先论述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过度”现象及其危害,然后从教育本义、化学学科意识和评价制度等角度分析产生“过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二在教学实践中只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各有侧重,但本质相同。二在问题的提出环节上遵从相同的有关原则。本就如何提出问题提供了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6.
提问在教学中对刺激学生思考和学习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中,提问是一项重要的加强师生互动的策略。问题有助于"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学生必须根据所提问题做出相关回答,实现"可理解性输入"到"可理解性输出"的转变过程,所以课堂提问是二语习得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在对于英语专业精读课提问的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阐释各种问题形式在课堂教学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完形填空是英语测试中常见的测试形式之一.它主要用于测试考生对语篇不同层次的阅读理解和完形思维能力。这一测试形式与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命题时应遵循三个原则:选择材料的合理性原则、设计试题的科学性原则和确立测试点的全面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复兴“隐喻”价值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对人文教育而言 ,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 ,更具有本体论价值。如果说语言是精神的家园 ,那么隐喻而非逻辑则是人心—精神的主要和基本的存在方式。当隐喻的绿洲荒芜或遭受破坏 ,不及物的人文精神世界就失去了存活的机缘和语言的土地。当人文学科变成了知识化、概念化、形式化、精确化、记号化的“零度语态”的表达方式 ,当我们的人文之师日益失去隐喻的能力 ,而把人文教育误当科学教育来操持时 ,人文教育必然祛魅。古典人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智慧便是隐喻的教育智慧 ,现代人文教育必须承继这一智慧性语码 ,复兴隐喻的价值和功能 ,以使我们的人文教育变成人性化教育而非机械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谢茹 《教育导刊》2007,(3):50-5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必须"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各高校都在研究编制“十一五”发展规划。那么,在编制规划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如何找准首都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地分析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等,这些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线联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分别撰写了《关于编制首都高教“十一五”发展规划几个问题的探讨》和《审视“十一五”首都高等教育规划难点》两篇文章,供各校在编制规划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