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指出:‘识字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  相似文献   

2.
木易 《云南教育》2001,(14):25-26
汉字教学方法林林总总,流派纷呈,但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思想却为诸家接受,成为共同遵循的原则。语境识字,既是识字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识字的科学方法,是识字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   语境识字的内涵是“四个结合”   “九义”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总结吸收我国汉字教学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这一更加完整、更加符合实际的识字教学原则和方法,并把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的思想概括为“四个结合”,即“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  相似文献   

3.
6.“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做到“四个结合”。这是现行大纲中的两个结合——音、形、义结合和学用结合的发展,它吸收了识字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下面对“四个结合”作些说明。 (1)“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在识字教学中,强调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识字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因此,我认为:归类识字也要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在进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归类识字”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作法: 一、为归类识字开拓广阔的语言环境识字是为了阅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完全符合学习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归类识字中,如不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  相似文献   

5.
小语教学大纲要求,“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如何实现上述四个结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呢?我们依据结合型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把识字融于阅读教学之中,把识字和识词、学句、阅读结合起来。下面就《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多年识字教学的成功经验概括为“四个结合”,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是“四个结合”的核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新编小语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学词、学句、学文中识字,结合词句、上下文准确地理解字义,并能与字音、字形紧密结  相似文献   

8.
优化“随课文识字”的教学过程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郭雅如佳木斯市教育学院栾志芳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宇,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  相似文献   

9.
识字是口头交际的向导,是儿童掌握书面语言学习的基础。因此识字是低龄儿童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识字的多少、识字的能力决定着儿童能否顺利进行高年级的各科学习。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呢?课标对识字的要求是: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意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这一论述不但阐明了识字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教材的“看图拼音识字”部份,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精神。通过让学生观察图,联系生活实际,把识字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并且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样的教材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讲它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识字和游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谢茹娜 《海南教育》2009,(6):136-136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比较去识字,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教学要求,联系几年来的试教实践,我认为采用适合新教材要求的基本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四个结合”,改革识字的教学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二课。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自选商场》的教学,本着“识字教学下需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把“扩展识字”纳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2.教材分析:本课由五部分组成。五部分内容联系紧密,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与认识事物、观察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模拟超市制作识字小报等活动中,经历了初识生字、深入识字、巩  相似文献   

16.
识字教学是学生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基石。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在语文环境中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事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为此,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创设语言环境,随文识字。首先要认真读课文。九年义务教育低年级语文教材全是注音课文,其特点是:拼…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材五年制第三册中编排了三个“归类识字”,共14课,有生字192个,占全册识字量的48%。这些“归类识字”在原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更注重于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它把字放在词语里、句子里及其语段里去识记、理解、运用。教者可借助这一编排特点,在“归类识字”教学中,相机渗透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一类字100个,二类字400个,分布在汉语拼音教学、识字(一)(二)及课文教学中,每课均由图画、字(词语)、韵文、生字表、我会读、我会写等内容组成.教材的编排意图一是借助图画,引出学习的字(词语)、短文,把认识字(词语)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观察图画(学习短文)和发展语言、思维结合起来;二是借助拼音,朗读字(词语)和短文,把认识字(词语)和阅读结合起来,既发挥拼音识字的作用,又通过朗读实践巩固拼音.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确理解、运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已成为当前小语教研的一个热门话题。读了贵刊去年第八期《在阅读中识字课堂教学结构刍议》一文,颇受启发,但由此也引起了一些思索,特提出与该文作者商榷,并求教于同行。一、关键在于教学思想的改变,而不在于结构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识字教学有多种流派,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多种形式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等等。这些流派在识字方法上各具特点,但在互相学习、渗透中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认识。其中,“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已逐渐被各家所接受,成为共同恪守的识字教学的一条原则。因此,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义务教育大纲重申: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脱离语言环境孤立地识字。 长期以来,在识字教学的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孤立识字。1958年,斯霞老师提出“字不离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