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读着衢州市四位名师《专制下的启蒙》教案,其中有一课教案的导入深深地吸引了我:“许嘉璐在《中国文化入门》中讲到,文化的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即物质文化,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深层文化即哲学文化、思想文化,而启蒙运动就是这样一场深层文化,它的辉煌灿烂足以让我们踮起脚尖仰望!”正如我们课本材料阅读与思考中的第一句:  相似文献   

2.
凤文化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与“龙”一样,都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民族意识中,“凤”是理想的英才与端兆,“凤凰出而天下治”。凤文化的源头是东夷文化的凤腾崇拜。凤的形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创造出的典型。凤文化对我们民族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及审美意识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结果。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共性特征日益增长,文化的民族差异性也日益凸显,我们既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也面临着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扩大文化交流,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突出民族特点,强化创新观念,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这是构建既适应文化全球化又保持鲜明民族化个性特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者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多重文化折射下的新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象征。在现代文明中,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迅速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新造词、外来词、行业词和方言词。这些新词语不但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表现出新时期词语独有的时代特色,而且从这些新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6.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1、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文化分不开,不能摆脱传统文化之网。文化活动是人类的生存运动,这种生存活动的基础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个体的人一旦出生,就已经落入某种文化环境中了,这是他无从选择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前人生存活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价值、意义,是前人生存活动的智慧的结晶。按照伽德默尔的看法,不管是否了解传统文化,也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我们始终只能在传统文化中进行理解,不可能超越传统文化的观念意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其他领域相比,文化领域却相对滞后,甚至文化的某些方面中出现了乱象。因此,通过对当前文化现状的透视,为当前文化摆脱困境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势在必行。同样,它对我们当前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时尚与习俗互为影响,这是现代文化发展中值得深刻关注的一个课题。北京是上层文化的典型,上海是城市文明时尚文化的典型,河南是民间文化的典型;在互动中其各呈特色。尤其应该强调的是,南北文化的冲突并不是完全由地域、气候等自然因素而形成,而是由于历史文化的心理积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之间的差别,应该形成交流、沟通、融合和互动,不应该形成文化的障碍,甚至精神障碍。南北文化与中西部文化的相互补充,及其相互间的融合与发展,在今天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环境中,面对机遇与挑战,怎样寻求发展,使之立于不败之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我国文化而言,只有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在维护文化的民族性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民族文化自身进行优胜劣汰的同时,关注实际,开拓创新,并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曹雪芹中,我们除了看到封建文化的腐朽落后的一面外,还可以从客观上看到民族传统文化有价值的一面。本文用辩证的方法阐述了在曹雪芹的人生与创作中所反映传统文化的部分价值,旨在正确全面地认识曹雪芹,更好地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语言与思维方式的关系历来就受到人类学家的关注。在日常与英美人的交往中,我们都曾感受到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的不同,即“文化语言诧异”现象。这种文化语言上的差异与思维方式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汉英两种文化语言的比较人手,探讨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杨文 《今日教育》2006,(11):46-47
艺术与文化相依共存。艺术是社会文化中的存在,它体现了一种求真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追求。艺术家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觅取原型,并以此作为自己常用的一种艺术构型方法。艺术是对生命的思考,文化的沉淀。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展现于作品之中。艺术与文化是共生的社会精神现象。儿童艺术是艺术构成中独具特色的类型,儿童的精神风貌体现在他们稚气而拙朴的作品中,我们的文化对儿童艺术的发展和价值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文化又要靠语言才得以记载和传播。语言与文化之间这种密切的关系决定了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其中渗透着的文化因素。而现实中,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充分表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需要我们要从先进文化与成人教育发展创新的关系,献计献策,与时俱进建设先进文化,推动成人教育的发展,推动成人教育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教育研究者和一线工作的教师都要仔细分析课程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课程文化的涵义,正视课程文化的缺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建新的学校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语境中的文学民族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于文化和文学,有两个理论立场:文化进化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理论都有其不足,我们应该采取“开放型的民族性”的立场,使我们的文化既保持鲜明的民族个性,又能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持文化发展的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18.
无论赞成抑或反对,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基本文化语境。肇源自西方的全球化虽然在本来含义上隐含着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却又实际上刺激了保卫、复兴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热情,而多元文化间的对话与融构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走向。这一文化语境的澄明,使得作为本土文化的中国思想世界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徐强 《现代语文》2007,(9):37-38
从对余秋雨散文褒贬不一的评价入手,结合余秋雨的生活和学术背景,我们往往能够在他的文化散文中发现隐藏不住的文化动机一一对“健全人格”的追寻。找到并肯定这个文化动机,是我们认识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社会现象,全球化有新旧之别,在新全球化时代,文化有自己的特征。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文化安全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针对异质文化对本国文化的渗透、入侵和控制,通过反渗透、反入侵、反控制来保护本国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延续性。西方强势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考验,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强化文化安全意识。这就需要从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多元并存与双向建构的辩证关系向度来处理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整合的矛盾问题。在此辩证思维方式指导下,我们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革除影响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弊端;确立和平崛起的最优文化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