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三画法”开发孩子右脑智力,就是启发引导孩子通过“画故事”、“画音乐”、“画文章”,来激发孩子右脑,促进孩子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画故事”,就是由父母先给孩子讲故事,然后指导孩子把故事中最主要的内容画出来,使故事所表达的内容图示化、形象化。绘画和听故事,都是幼儿和小学儿童特别喜爱的活动。家长在选择故事时,应注意故事的内  相似文献   

2.
闻名中外的上海市儿童想象艺术教育,是现代人艺术教育观念的新体现。这一工程以全面提升想象创造的思想观念来培养我们儿童的艺术素养,以创造教育实践活动来激发我们儿童想象创造的热情,让我们从小在想象创造的教育环境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想象艺术教育活动能促进我们潜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你相信吗?这一教育从开发智力已上升到帮助我们儿童心性创造能力的诱发。上海法华镇路三小是以想象画为突破的定点校。《聪明泉》在这里带领读者走近他们。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想象艺术教育的带动下已经全面提高了素质,想象艺术教育还渗透了作文的教学,聪明地教写诗文,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尽心)  相似文献   

3.
在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让孩子去表现他们眼里和心中的世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我常鼓励孩子在画面上“自由”发挥,让画面内容充实、生动,并富有创造意识和儿童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在“记忆画”教学时,我要求儿童首先回味一下他们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以及自己感到最难以忘却的事情;然后启发、引导他们,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通过美妙的想象,把它们描述下来,再看谁画得好,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和谐施教必须注意下列方面,才能有助于儿童创造力培养。一、寻找创作凭借点,是和谐施教的基础首先,老师必须了解儿童熟悉哪些事物,不熟悉哪些事物,哪些事物适合儿童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如上美术第二册《森林大家庭》一课之前,儿童已上过临摹、添画和记忆课程。同时还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活动。因为上好这一课就有了凭借,这个凭借点就是:实地观察,积累素材,为下一步创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画“创作画”(包括记忆画、想象画),是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创作画是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课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更值得重视的是可以通过儿童创作画的实践活动,启迪儿童智慧,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高尚情操。近些年来,我校学生在参加国内外少儿绘画比赛中屡获殊荣,指导教师也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为此,常有同行来问,为什么在屡次少儿美术大赛中你们总是“榜上有名”呢?我根据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供同行们参考。一、正确评价儿童画中国少儿出版社美术编辑杨永青同志来我校参观时曾谈到“能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6.
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形容文学欣赏的多义性和模糊性的确很精当.文学艺术不分家,作为艺术门类的美术学科同样如此.学科特性决定了美术教育不可能像数理化那样有明晰的教学规定.美术教育首先是美的教育,即《美术教学大纲》中所阐述的“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而辅德只是美术教育的一小部分.《大纲》中规定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若想达成这一目的,美术欣赏课是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7.
儿童美术是儿童心智和心绪的自然流露,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和形式。不少人认为“美术课只要让学生画几张画就行了”,其实并非这样简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的出发点。那么,怎样才能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心创造灵感呢?  相似文献   

8.
王钱珏 《江西教育》2022,(44):78-79
美术是观照的艺术、想象的艺术。在“看”中感受、体验,是美术审美鉴赏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将“看”与“想”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多维性及想象性的观照,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创造。通过“看”与“想”的结合,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再创造”活动。教师应给学生打造想象、创造的平台,赋予学生想象、创造的权利,让学生通过审美提升自己的美术学习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意义上说,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小学生热爱艺术的天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让美术欣赏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一、多样的教学方案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案能多样化。美术课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教学方案的多样化。如在设计《画校园》的教学方案中,针对“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引导儿童从视觉美学的角度去注意观察,感知抽象世界。从这一要求出发,我设计教学方案。方案一:课题《画校园———美丽的景色》1.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使学生初步领悟美术表现的语言。2.启发学生对校园美丽环境的欣赏和发现。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取景构图,用写生的形式描绘校园的一角。4.在艺术表现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画面进行强调和夸张,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方案二:课题《画校园———保护环境》1.感受校园美丽景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发挥美术的社会职能。2.学习一些综合材料的组成和技巧的运用。3.捡校园中的废弃物贴一幅画或制作一件小工艺品,感受综合材质的形式美感。方案三:课题《画校园———我的心境》1.通过“听”和“看”,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和美术的关系。2.学习浅显的点、线、面组合的对比节奏和韵律变化的规律。3.用色彩的情调和点、线、面任意组合,表现对母校爱的强烈感情。同一个课题《画校园》,教师通...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的翅膀 ,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发挥自己的特长 ,创造他们心目中的音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设计出各种新颖的音乐活动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在高年级的歌曲教学实践中 ,大胆尝试 ,设计了融音乐、诗歌、律动、美术、舞蹈、场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活动课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 ,在乐中求学。仅以《念故乡》一课为例 ,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创设音乐情境 ,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就是依据想象的条件 ,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 ,采用故事、音乐、歌词、提问、表演、录像、挂图以及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莹 《小学生》2012,(10):74-74
<正>《美术课标》指出:"美术教学要指导儿童自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加强实践和创造活动。"要让学生富有创造精神,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有拘无束地独特思考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我深刻体会到"合作交流"在小学美术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如何恰当地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合作交流"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运用合作交流,进行想象能力的互补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3.
[习作简析]我们的美术教材就有一个专题是“肚子里的故事”,要求大家想象一下肚子里藏着的各种神奇的东西,把它们画下来。我们在画之前,往往会在脑中形成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有具体的东西和活动的场景,进一步想一想就可以编成一个故事。《鱼肚子里的故事》正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很有想像力。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如何在传授思想观点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前提下,结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重视和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呢?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编述故事发展想象思维。想象思维是创造思维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可以变教师讲述故事为让学生“续编故事”、“据图编故事”等富有创造想象的教学形式来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1.低年级可多用据图编故事的形式。如《尊敬老人》一课,可用接近学生生活的“干扰长辈休息”、“在老人面前撒娇”等  相似文献   

15.
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我常常能看到很多学生画这样的一幅画: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一棵树,一间房子,几棵小草和一个人。 为什么学生老是画同样的东西?难道是学生不喜欢画画?不是!画画是很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他们都会用笔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这种天生的作画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无减。那么是没其他东西可画了吗?不是!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而现在仍有很多人把幼儿美术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我们应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一、在疑问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律、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是笔者教学广东版小学美术第二册《涂色游戏》之后的一个尝试。上这一课时,学生随意画,随意涂,画起来比较大胆、自如,有一部分作品效果独特。上完这节课之后我想,尝试选乐曲给学生听着画想象画,作品效果应该会很有特色。虽然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但它们同样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说过:“绘画是视觉的音乐。”他的作品是抽象的色块和点、线、面的集合,一向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  相似文献   

18.
美术与语文两门课是互相关联、互为作用的。我通过几年的实验深有体会。我在上美术课时,发现单靠“依样画瓢”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的。语文课经常要画些图,以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果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再把有关内容画下来,这样不是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而且对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不也是一个锻炼、提高吗?  相似文献   

19.
由于作者构思、剪裁及行文的需要。多数课文,除了直接的文字表达外,往往镶嵌着许多精当、深邃的艺术“空白”,给读者以广阔想象的余地。教学中,紧扣文章的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深化主题思想,又可以发挥文章的艺术魅力,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穷人》一课,是一篇人物不多、故事简  相似文献   

20.
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有的人往往将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同起来,以为让学生从“无”到“有”地画出一幅画或做一件雕塑就是培养创造能力。而我却认为制作能力是不能与创造能力划上等号的。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除了一如既往地培养他们的制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一、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创造美。要使美的欣赏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从而引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形成判断力,发展成为创造表现力。如教学《鲜花的世界》这一课,书中怒放的大丽菊、华贵高雅的牡丹花等,能给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