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善卷是尧舜时代的人物,蚩尤是黄帝时代的人物,两人与梅山都有密切关系,且他们两人之间关系也十分密切.考察这种关系,弄清这段历史,对于梅山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与开发,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蚩尤是南蛮的上古远祖,涿鹿之战被黄帝擒杀.兼论九黎、三苗、盘瓠、梅山蛮等的族源和迁徒.  相似文献   

3.
蚩尤族是活动在中原地区古老的土著部族,其先祖创造了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当裴李岗人发生分化而迁徙之后,蚩尤部族留在中原地区而发展成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黎的首领。当炎黄部族从西部迁徙进入中原之后,蚩尤与炎帝族结成同盟共同对抗强大的黄帝部族,两大集团在今天河北涿鹿县一带展开激战,蚩尤战败而被黄帝所杀。炎帝族、蚩尤族与黄帝族的战争结果使中原地区得以初步统一,中原土著部族与炎帝族、黄帝族产生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蚩尤与黄帝之战,司马迁以审慎的史学原则,载入其《史记·五帝本纪》之篇首文字中,他认为传说是以社会历史为依托,先秦文献含有神话色彩的记载,深藏着先祖人事的影子,说明上古包括黄帝在内关于崇拜英雄的故事,非为无根之说。本文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对蚩尤与黄帝之战,着重揭示蚩尤的历史性贡献,从上古历史文化中的蚩尤,诠解蚩尤对历史文化的影响与贡献。蚩尤与黄帝之战中,黄帝是胜利者,蚩尤是失败者。成功者受到应有的尊敬与颂扬,失败者的风范也应受到珍视。黄帝之所以崇高,就是他在胜利之后,择蚩尤之善者而用之,其不善者而弃之,说明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与蚩尤的功德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是沿着这种思路,通过蚩尤与黄帝之战的前因后果,揭示其对历史文化开拓中的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汉文献与苗族神话中,对蚩尤神格的描述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在汉文献中蚩尤作为神出现,经历史演化后成为反面角色,最终又作为战神倍受信仰;而在苗族神话中,蚩尤不仅是民族英雄,还是一系列文化的创制者,从而兼具英雄神与文化神的二重神格。二者同时呈现出完整的蚩尤神格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苗族神话则反映出蚩尤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信仰与民族心理的契合——信仰整合了民族心理,而民族心理支撑着信仰,由此产生了关于蚩尤崇拜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神话作为民俗文化的文本性注释,也就保持了不竭的生命力,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6.
蚩尤是我国远古时代杰出的部族首领。但长期以来不仅得不到公正、客观的评价,而且还作为炎黄二帝的对立面不断地受到贬损与笞伐。本文试从蚩尤的功绩、受损的成因及其历史影响等方面阐明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蚩尤与蚩尤戏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由贵州仡佬族傩戏《收蚩尤》引起,从《公关战蚩尤》、《黄帝战蚩尤》、《收蚩尤》、湖南湘西苗族祭祀仪式剧等四出剧目(种)对蚩尤与蚩尤戏剧文化进行了介绍和讨论。认为以蚩尤为核心人物的历史久远、剧义有别的戏剧,有着丰富而又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内容。  相似文献   

8.
梅山三峒 :即“上峒梅山打猎” ,以山区为主要地域 ;“下峒梅山打鱼摸虾” ,以靠近江河水域等地区为主要地域 ;“中峒梅山掮棚看鸭” ,以田垅平地为主要地域。梅山文化区早期人类与大自然抗争中 ,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被尊称为梅山神 ,为群体神  相似文献   

9.
蚩尤属于东夷族,发祥地在山西高平地区。河南省鲁山县滍水及河北省涿鹿县是其活动的地区。蚩尤当是十六世炎帝,为九黎之君,被后世尊为战神。炎帝与黄帝、黄帝与蚩尤有过许多友好的往来与交流,并不是一开始就打仗。九黎部族在与华夏部族的斗争中失败之后,夏商时期可能来到山西一带。海南的黎族当与中原地区的九黎部族有关系。今河南省许昌市东南有一郭集,蚩姓在这个村里是大姓,村中有历史遗存说明蚩尤真有其人。  相似文献   

10.
蚩尤文化是由蚩尤部族及其后裔在历史过程中所创制的文化事象。目前,贵州是蚩尤族后裔苗族的大本营,因此,活态存在成为贵州蚩尤文化资源的显著特色。蚩尤文化起源于丘陵稻作农业,后因种种因素经历了从丘陵过平原迁徙而至贵州山地,这使得贵州蚩尤文化资源还兼具了丘陵、平原、山地综合性地缘特色。  相似文献   

11.
贵州传统文化尽管丰富厚实、绚丽多姿,但却缺乏可以整体反映贵州文化身份的标示。蚩尤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与贵州多样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更为可贵的是,蚩尤文化在贵州依然以活态方式存在。而要以蚩尤文化为基模构建贵州文化身份,则需要构建各民族皆认同的仪式活动和增强蚩尤文化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梅山洞蛮所创造的古老梅山文化 ,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荆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为祖神信仰。有祭盘瓠、祭雷神、祭蚩尤、祭猎神等。其祭祀活动是原生状态史学、戏剧的活化石 ,比外国早近三千年 ,具有极大开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 ,苗、瑶、畲都曾是畲田民族 ,其中瑶、畲最为典型 ,畲田的历史很长 ;苗、瑶、畲也都有盘瓠崇拜 ,但是苗族的盘瓠神话已经衰落 ,且流传范围很小 ;畲田民族对渔猎有很强的依赖性 ,而盘瓠神话恰是渔猎经济的表现 ,盘瓠神话在畲田民族中产生并流传至今。梅山文化的内核也是渔猎经济的产物 ,比较苗、瑶、畲的情形 ,文章认为勉瑶先民是梅山文化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梅山蛮的民族成分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 ,即九黎三苗盘瓠说、越族分支说、多民族结合 ,都将梅山蛮定为外来民族。笔者认为 :梅山蛮主体民族不是外来民族 ,而是原始土著民族 ,即今隆回县虎形山瑶族的先民———瑶  相似文献   

15.
《善卷、蚩尤与武陵--上古时期一段佚史的破解》,是近来湖南历史和湖湘文化研究方面一个值得注意的收获.该书将蚩尤与善卷两位传说人物作了极为详尽的个案考索研究,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各个部族集团纷争融合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描绘出一幅当时活动在中华大地上的各部族集团先民们的生存史与斗争史的宏伟画卷,建构起一幅极为清晰的从远古直至近古之九黎--三苗--苗蛮--苗族的发生、形成、发展和迁徙的历史图卷,从而为中国上古民族史、苗族史、湖南史和湖湘文化的研究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百越族源于沿海地区 ,后迁居内地。在反秦起义军中 ,出现百越大将梅 ,在长沙王吴芮部下 ,以安化梅山为家居之地。梅成为梅山文化重要创造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化维山古墓壁画图像属梅山民间美术文化的典型内容。长期以来,梅山蛮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生成了一种“梅山教”。对于梅山墓葬美术而言,也是得到“梅山教”的支持,其魂魄信仰既包括了对祖先的敬畏和崇拜,也包括了对相关者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想象。上下分层的图像配置方式表达了梅山人的世界观和对伦理的认知,维山古墓壁画从图像的内容和形式层面上看承载着一种宗教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涿鹿,就是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即“涿鹿之战”发生之地。根据徐旭生的考证,蚩尤“为山东、河北、河南三省接界处的一个氏族”,结合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析,认为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在内的仰韶文化,它们可能都是同一个氏族——炎帝神农氏的遗迹,而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当为蚩尤遗迹。根据苏秉琦的认识,红山文化有可能是黄帝轩辕氏的遗迹。考古资料显示,桑干河流域的若干古文化遗址,存在有红山文化层叠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上的现象。这表明了在桑干河流域一带,出现过红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事实.推测即与黄帝战胜炎帝的传说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