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社会性别意识的提升相伴随,近十年来在中国大陆,性别与社会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领域的一大亮点。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研究者学科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受过良好学科训练的中青年学者加盟的基础上,在“发展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性别学”项目的推动下,性别与社会研究的学科化建设加速发展。这一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特征不断明显;二是学科建设全面展开;三是挑战主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妇女 本土的研究方法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妇女/性别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在中国大陆发展迅猛,新方法的使用和新材料的发现,以及学术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使妇女/性别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8-1989年,妇女史研究开始复兴,研究主体、关注议题和参与人员都得到大范围拓展;1990-1999年,中国妇女史研究掀起第二次高潮,在文化领域,出现了消费妇女的庸俗性和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同时并存的局面,在主流史学界,形成了由增添"妇女"到加入"性别"的转变趋势;进入21世纪,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在目标、策略和关注点等方面多元化的取向日益明显,集体的学术活动对人才的培养和成果的催生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性别社会学是在社会学和女性学的基础上形成的。80年代初期,社会学在中国的学术界得到复兴,发展的势头迅猛;无独有偶,在80年代后期,中国的妇女研究也兴起热潮,发展到现在,女性研究已经走出了“问题研究”阶段,开始进行理论的构建。为此,它寻找到了社会学这个理论背景和依托,构建出了性别社会学。那么,性别社会学的来龙去脉如何?性别社会学将有什么特色?以及性别社会学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是构建性别社会学必须思考的前提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妇女为对象的家庭暴力犯罪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痼疾,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人格特征、需要动机等角度,运用社会学的"社会性别"、现象学的"知识系统"理论对家庭暴力犯罪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剖析.  相似文献   

5.
新发展阶段,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乡村吸引力也由此不断增强,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内蒙古自治区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访谈、座谈、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采用社会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学以及民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及相应研究方法,从内蒙古返乡农民工创业成功的案例的实地调研入手,分析了当前内蒙古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总结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教育翻译兴起于明清之际,清末出现高潮,至民国,教育翻译出现新的发展变化:教育翻译对象国呈现阶段性特征,教育翻译内容趋向理论化,译介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教育翻译队伍不断壮大。在此过程中,教育翻译理论也得到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确立了建立平等社会的基础,香港妇女权益受到特区有关法律的保证,妇女地位不断提高,女性的发展空间也不断得到拓展.参与社会决策是提高妇女地位,增强妇女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起源于欧美,它是借"西学东渐"之风,通过对国外(主要是欧美和日本)教育社会学理论著作的译介,在中国从无到有渐渐兴起的。国外教育社会学的译介与导入对于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发展来说,既是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必经的过程。近代学者正是借助这些译著,通过吸收和借鉴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建构出我国自己的教育社会学学科理论体系。认真总结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的译介和导入,有助于我们对这门学科建设有更加清晰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海内外学者均关注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英语世界的徐志摩"指以英语为载体发表的、以徐志摩其人其作为研究对象的论著。近三十年"英语世界的徐志摩"译介与研究较前有着新动向,具体表现为徐志摩作品被译介程度的增强与影响研究的发展;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及思路趋于多元化。此外本文也指出了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程的不断深入,传承千余年的徽州文化作为我国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徽州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外宣译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徽州文化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丰富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宣译介的难度.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5W模式可以从外宣译介主体、译介内容、传播途径、译介受众及译介效果等方...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现阶段,我国的信息通信行业总体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行业的综合实力在不断进步,网络供给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信息通信领域总体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宏观环境、国家发展和行业自身发展态势综合来看,信息通信行业作为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整体承担着攻坚新技术、夯实数字社会新底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学互动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农村特有的环境因素和农民的从众心理和"面子"选择促成了"生男偏好"这一现象的出现.农村生男偏好的意义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源于农村社会成员长期的互动、认同和不断的意义叠加,它自然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可以预言的是,对于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要想消除这种性别上的偏好还需要非常漫长的等待.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妇女犯罪具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本土特征。但在中国学术界,有关妇女犯罪的研究一直处于社会学研究和妇女研究的双重边缘地位,而主流社会学关于妇女犯罪的理论和对于妇女犯罪的解释也存在许多不足,西方女性主义对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挑战、修正和颠覆对于中国妇女犯罪的研究也有众多的不适用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本土的状况和特征为基础,建立具有较大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有关中国妇女犯罪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理论"的形成是社会学学科独立的基本标志.作为社会学学科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社会学理论",其不仅区别于日常的经验知识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而且在学科地位、形式、内容、功能、来源、性质上都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无论是何种取向的社会学理论建构,社会学研究都需要一种理论自觉和自我反思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社会学实践的基础上的.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在现阶段还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难,这些困难在某种程度上更加要求我们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性和反思性,以弥补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严重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探索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诸多学者在妇女教育和女性学学科建设方面做过许多努力,在是否应该"独立设置学科"这一问题上长久徘徊不前。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总结多年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将妇女/性别研究与高等教育改革结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一反"独立设科"的传统做法,它倡导的是"渗透"和"互动":将妇女研究成果直接带进校区,以性别分析这一崭新视角全面参与教育改革,使妇女/性别研究原本具备的跨学科、综合性质在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中得以体现,将"可持续"前景建立在人才培育、课程建设和校区/社区互动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西方教育史学在战后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史学到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新文化教育史学的嬗变历程,对教育史的阐释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修正派教育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等流派.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各流派研究触角不同程度涉及劳工教育史、少数族裔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妇女与性别教育史、婚姻与家庭史、儿童史、青年史和地方教育史等领域;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和"碎化"危机.当代西方教育史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17.
战后,随着西方历史学的转向以及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美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研究模式也发生了嬗变,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迈进.美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经历了从妇女史到妇女教育史,再到妇女一社会性别教育史,而后,随着科学的发展,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开始对传统教育史学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在全球史观的影响下,美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走向了整合与深化.教育史学家们围绕着妇女教育问题,引入了社会性别的分析范畴,探讨美国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交叉和互补:浅谈新社会文化史和妇女-社会性别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平 《文教资料》2007,(15):132-134
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开拓了性别史研究的领域,而性别史的研究,特别是社会性别视角的普遍运用,又整合、完善了妇女史的研究,并最终形成妇女—社会性别史。妇女—社会性别史对新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起到参照、补充、矫正和借鉴的作用,新社会文化史又不断推动妇女―社会性别史研究的不断宽阔和深入,因此,两者之间是交叉和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性别"已成为国际妇女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性别意识"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力推广全新的性别理念,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以湖南省各级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人员、教师、学生等各阶层人士为调查对象,紧紧围绕人们的性别理念、社会性别意识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妇女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状况等基本问题设计问卷内容,以调查员个别走访、回答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展开.调查于2005年11月初开始,发出问卷1000份,历经一个月时间,共回收有效问卷901份,有效率为99%.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梳理1979~2010年间新时期中国本土女作家作品英译实绩的基础上对比本土和英语世界两种不同的译介路径,考察各自的译介性质、目的、特征以及策略,并着重从政治、性别和审美诗学三个维度阐释英语世界的译介行为,探究其诠释偏好以及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渊源,展示因此构建的中国女作家作品样态,解释与本土原始图景之间的差异和错位;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考察本土译介行为,凸显官方身份与性别政治之间的交织与利用,揭示官方声音对女作家性别身份的借用,突出本土构建正面自我形象的努力,以期认清“他者”之成见,厘清他我之关系,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