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第三册语文课《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课文通过曹操才杀杨修,刻画了曹操猜忌、阴险、狠毒的性格,这种性格不是一般的虚伪和权谋,而是和他的雄才大略糅合在一起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一种奸诈。也说明杨修是一个聪颖敏锐,才华横溢而书生气十足、恃才放旷招致忌恨的文人。  相似文献   

2.
杨修之死     
语文课上,老师让学生概括一下杨修被曹操杀死的原因。众生思考了许久,才见一生举手,老师大悦,连忙叫起那个学生。该生掷地有声地答道:"我想杨修是得瑟死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杨修之死归咎于曹操的嫉贤妒能和小心眼,实则不然,更多来源于他的狂妄自大,给作为领导的曹操弄得心里不愉快,而导致受反感,引发了杀生之祸……  相似文献   

4.
《杨修之死》是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小说名著单元的一篇节选课文。文章通过六个小故事揭示了杨修被杀的原因。很多读者把杨修之死归结于杨修的恃才放旷和曹操的妒贤嫉能、阴险狡诈。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有些偏颇。杨修完全是自寻死路,实在怨不得曹操;杨修之死也不仅仅限于恃才放旷,更是源于自己没有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浙江上虞传说的“曹娥碑”故事公元一四三年,即东汉顺帝汉安二年(《三国演义》上为“和帝”,此根据《后汉书》卷八十四)五月五日。上虞有位巫祝名叫曹旰,在波涛滚滚的舜江上逆流而进,以婆娑的舞姿,伴随管弦齐鸣的节拍,欢乐地迎候伍神(指伍子胥。伍子胥被奸臣迫害,含冤而死,尸首被丢进大江。后人每年五月五日沿江迎候哀悼,以示纪念)。一阵狂风,浪卷船颠,曹旰卷入激流。众人连捞几日,未得尸体。曹旰之女曹娥时年十四,悲痛欲绝,绕江号哭十七日(《三国演义》上称“七昼夜”,此据《后汉书》)。最后一天,她脱下外衣,跪拜江边,祈祷伍神:“愿衣服漂浮父亲葬身之处当即沉下。”随即将衣服投入江中。衣随浪卷,飘有百余步,没于旋涡。曹娥毅然纵身跳下。五日后,村人于十余里外之浅滩(后人取名“塘搁”。现在属上虞县中塘公社塘搁大队)发现曹娥身负父尸已死,方圆数十里,村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人教版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作者罗贯中写道:“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大多人把杨修的死归咎为其“才”,有才没错啊!杨修是恃“才”才放旷的吗?杨修有什么才呢?让我们走进文本,重新审视杨修的“才”。  相似文献   

7.
杨修(175—219年),字德祖,汉末文学家,陕西华阴人。累世为汉大官,好学能文,才思敏捷,曾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积极为曹植谋划,企图取得太子地位,继承曹操大  相似文献   

8.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读对该小说的三要素能够准确把握。不少教师在学生已知的内容上"上穷碧落下黄泉",却忽视了"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日前拜读了张振雷、胡根林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1期的<寻找教学内容内在的"序">一文,感触良多.从文章的"课堂回放"部分能看出,张老师是把<杨修之死>这篇课文当做人生教材来解读,让学生明白"张扬不张狂,独立不特立"的道理,试图启迪其做人做事的智慧,试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种教学尝试是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另外,张老师还试图找到教学内容的内在的"序",按照"真知……一真知?一真知!"三个教学环节来进行,"对导入环节和收束环节也是精心考虑",这种对教学流程、教学内容的理性思考是很有意义的.然而,我认为仍然有一些地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本文叙述的是魏蜀汉争夺战最后阶段,曹操军队撤退前的情况,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个性,也揭示了曹操既奸诈又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  相似文献   

11.
正师:近几年有一款比较流行的桌游,名叫《三国杀》,大家知道吗?生:(笑答)知道!师:看着男同学那会心的笑脸,就知道大家很熟悉,但是千万不要沉迷其中啊!下面是一道快速抢答题。(略作停顿,然后快速发问)请问:这款游戏取材于哪一部文学名著?生:(抢答)《三国演义》!师:对!是《三国演义》。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12.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原回目是“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前面说的是:魏王曹操得陇望蜀,占据汉中后,趁机要夺刘备手中的益州。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汉中也被诸葛亮智取。连连战败,只好收兵于斜谷界口驻扎,处在进退维谷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初级中学课本《俄语》第三册是根据教育部1981年制订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俄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及《全日制五年制普通中学俄语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以《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试用本)俄语》第三册为基础,参照试用期间广大教师提出的意见修订而成的。本册教材供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使用。根据教学计划,初中二年级俄语课每周5课时,第  相似文献   

14.
新编初中《数学》第三册,将在今秋开始试用,现简单介绍如下。1.主要内容按照大纲规定,初中《数学》第一、第二册,都是代数方面的内容。从本册开始,出现几何内容。前三章是“直线、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而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中心。这些内容基本上包括了关于直线形全等问题的基础知识。关于直线形相似的知识和关于圆的知识,则分别在第四、第五册中出现。这样可以使初中学生经  相似文献   

15.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这一回的后半部分主要写曹操在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激战中败守斜谷,进退两难,主簿杨修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结果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处斩。其间着重插叙了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的故事情节,交代了杨修之死的前因后果,从中展现出杨修的个性特征,烘托了曹操的典型性格。  相似文献   

16.
(一)周处的“处”应读何音?现行初中语文第三册《周处》一文,编者也许认为周处的“处”字是个常用字,比较简单,所以课文没有注音。殊不知,由于“处”字是个多音字,教师们无所适从,有的将之读为chù,有的又将之读为chǔ,不能确定。那么,该“处”字应读何音呢?查《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版),读chù时,有两个意思,即①地方,如住处;②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也指某些机关,如办事处。而读chǔ时,有五个意思,即①居住,如穴居野处;②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如处得来;③存,居,如设身处地;④处置,办理,如处理;⑤处罚,如处以徒刑。而《现…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提供的读写记叙文的许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但其中一些内容讲得似不准确,特提出若干疑点就教于方家与同行。一、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是“两种”表达方式?第三册课本《说明》中“第二阶段……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中的“各类文章的能力”在一、二册课本《说明》中原为“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说明》又说:“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所谓“三种表达方式”,显然是指“记叙、说明、议论”。就是说,记叙是“三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之说不但与一般写作…  相似文献   

18.
一部《三国演义》,描绘了一幅幅辉煌壮阔的历史图画,英雄群像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杨修在其中迅速登场,又迅速谢幕。他算不算英雄呢?细读书中有关杨修的描写,可知其博学多才思维敏捷可归入英雄之列。惜乎杨修34岁被杀,如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反复把玩有关章节,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也!  相似文献   

19.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描绘了曹、刘为争夺汉中要地而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这场战争先写曹操屡战屡败,瓦口隘、天荡山、阳平关诸战略要地先后失守。曹军欲进不能,欲罢不休,只好兵败斜谷再做打算。就在曹军将要退兵的前夕,恼怒之极的曹操杀了一个一贯卖弄小聪明,且又多嘴多舌的行军主簿杨修.杨修之死在汉中战役的故事里,可以视为一段相对独立的故事。为此,本文选取这段故事名之曰《杨修之死》,并以取一滴水以见汪洋之意,谈谈体现于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黄华 《时代教育》2014,(10):173
问题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法,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个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