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由辨正学界对《原道》篇中"文"、"道"、"德"、"自然"等基本概念的不同意见入手,探索《原道》篇的精义。作者认为,刘勰在《原道》篇中所说的"文"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形象或符号组织,这比以往文论中本来就属于广义文学观的"文"的观念外延更大。但由于刘勰将"文"与"道"结合起来思考,认为"文"是"道"所派生出来的万物的属性("德"),实际上便是从形而上的意义上思考文学艺术的本体,体现出深刻的反思意识。而刘勰立足于"文"、"道"、"德"三个基本概念的论述逻辑更是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尝试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集中体现了中国文论步入了自觉时代。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一时间,聚焦"语用"成了语文教师们最热门的话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教师认识到: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成为语文课程的核心,这样语文才能成为语文;不管怎么样的改革,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这些要素是始终都不能改变的。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怎样让语言文字的运用成为聚点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课堂要体现它的"语文味","一语三文"是语文味的精髓。通过语言教学来进行文章、文学、文化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我的母亲》语言朴实、平凡,却情深意重,历来,人们在解读这份不平凡的母爱时,止步于文章这一层,细读《我的母亲》,我们会发现母爱深处有"人家"。  相似文献   

4.
一、本文的写作意图课文《语言与文学》选自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论语文教育》。该书编入王力先生有关语文教育的文章52篇。在这部书中,王力先生把语文教育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几乎都谈到了。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从能力的角度而言是“听、说、读、写”,从知识的层面而言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字连成词,词连成句,句连成章,文章中又包含语法、修辞、逻辑、文采等要素。前者是隐性的语文,后者是显性的语文,提升语文素养,主要立足于此。而当下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依托课文,随着语文教学语感论的流行,基于课文学习的逻辑思维渐渐为语文学习所淡化,本文就谈谈显性语文中的逻辑对于课文学习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大家给予“语文”的解释可谓多矣,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等。 提到学习语文,以前通常以“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概言之,更有一句传诵广泛的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7.
<正>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近来,很多学者提倡基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一些教师。本文所评议的两篇论文,倡导"因言解  相似文献   

8.
盛老师在她的文章中是这样论述她的"两极之美"的:"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语文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是筑造语文大厦的根基."因此,"语文课必须得沉下去,必须摒弃浮躁,必须如农人般辛勤踏实地耕耘"."然而,语文,又是一门属于心灵、属于精神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才情、诗情,铸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学生一同演绎那种种风花雪月的美丽".  相似文献   

9.
刘春 《文教资料》2011,(13):6-7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苏轼的《石钟山记》,作为北宋游记散文的代表,两文都是通过记游以说理的上乘之作。文章通过"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研读,指出了两篇游记在实践作者的文学主张、表达方式、主旨阐发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有旨趣和特色,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各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什么?1949年,叶圣陶先生提出:口语为语,书面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文的认识也有了多种说法。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它是学习各门功课的基础;也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础;还有不少专家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学,以至于不少专家提倡要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教育,把文学作品教学上成文学课。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观"的讨论,值得华文教育界关注和借鉴,华文教育有必要回眸"语文观"的纷争;哪些元素构成"语文"的有机系统是讨论华文教育的前提,以往的六种语文观,都提到"语言"这个元素,提取"语言"这个"公因式"以后,剩下的元素还有"文学"、"文字"、"文章"、"文化"、"言语",分析这些元素及其构成的语文系统是讨论语文观的出发点;对华文教育的现象与本质有种种不同看法,华文教育的本质是对外汉语文教育,它与对外汉语、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三足鼎立,成为国际汉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王媛媛 《宁夏教育》2010,(12):56-56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之作。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即使是议论类的、说明类的文章,也能给我们以逻辑的美感。语文课本选文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儿。  相似文献   

13.
王媛媛 《宁夏教育》2010,(10):64-64
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选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秀的经典之作。课文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即使是议论类的、说明类的文章,也能给我们以逻辑的美感。语文课本选文散发着浓浓的文学味儿。  相似文献   

14.
技校语文课应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这是因为普通中学语文课侧重于传授知识,通过系统的讲解“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及“听、读、说、写”的基本功。但因其受中考及各种形式统考的严格限制,它必须以系统地传授语文...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生不是从零开始。因为,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规范组合来表达一定的内容,都同样渗透着字、词、句、篇、语、修、逻、义等方面的知识;课文与课文之间行着相当多的可以迁移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儿童去理解课文主题、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表达技巧等,但无论是字词句篇,还是语修逻文,从本质上说都是在理解美和表达美。课文的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本身的美,如词语的色彩、节奏的强弱、句式的错  相似文献   

17.
“开放”是相对“传统”而言。我们语文传统教学究竟怎么了 ?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语文传统教学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 )而已 ,学生只是语言知识的接受者和继承者。二、语文传统教学是把语言知识结论式单向式的流向学生 ,学生成了记忆机器 ,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三、语文传统教学只囿于课本上的内容 ,教师只是“教教材” ,绝不越雷池半步。四、语文传统教学认为语文教学只教与语文知识密切相关的 ,绝不超越“本职”。五、语文传统教学的答案往往是唯一性的 ,甚至“意同词不同”都不行…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提法的模糊性“语文”一词最先由叶圣陶先生提出,意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合而为之”。《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的解释有两种:一指语言和文字;一指语言和文学。这三个解释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诸多方面,如果把语言视为一个系统,那么文字只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如果把“语文”理解为语言和文字,岂不犯了母子系统并列的逻辑错误。至于文学,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分别以声音和文字为承载工具。如果把“语文”理解为文学和语言,岂不…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选型(选文集锦式)语文教材历史是、现在是、将来也应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类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离不了直面一篇篇经典选文这一"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媒介或途径"的事实。"每一篇课文无不涵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涵盖着听、说、读、写,每一篇课文都内涵其独立的思想、情感、见地。"而经典的选文必有其阅读价值的多元性(教学价值也就隐约其中),这就有了多样解读的基础(也为语文老师创造了研制适宜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可以说是耗时多收效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记了几大本,但最终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